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促进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化进程,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方法:建立护理部和各科室的二级静脉输液质量监控组织。护理部专门设立输液质量控制委员会,负责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标准制定、质量监控、专业知识培训与提高;各科室设立相对应的质控小组,负责对科内静脉输液质量进行连续监控,以控制环节质量,进行层层质控。结果: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外周和中心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的执行率明显提高;化疗药物、高营养药物输入方式更加合理;输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监控,能全面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内涵,分层级管理是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化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借鉴国内外经验,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制定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平台,优化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完善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促进了患者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专科管理实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广东省护理管理要求,加强对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保证静脉输液质量及安全。方法在专科管理委员会属下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并落实小组的职责,按计划每季度开展活动,及时指导医院输液护理工作,实现安全输液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没有发生因感染或操作不当而导致静脉炎,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没有因静脉输液不当引起不满,护士穿刺安全防护意识增强,防护措施得当,药物不良反应得到系统管理,有效保证输液安全。结论组织静脉输液专科小组,明确管理职责并积极开展活动,给临床一线提供专业性指导和支持,能规范静脉输液管理,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有利于护士素质的提高,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回顾性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根据院内手术室情况创建6个质量控制小组,构建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护理质量监控,比较质控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和季度检查质控评分情况。结果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少于质控前(P<0.05);质控前各组评分均高于质控前(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趋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手术科室专业发展动力,最终促进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IVAS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输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100例长期住院输液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传统的治疗室配置静脉药物,研究组50例使用PIVAS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比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对科室管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PIVAS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科室管理满意度,避免或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65-1666
目的探讨责任制床边护理工作模式对降低患儿高危药物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至6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护理患儿,陪护家属遵守医院规定;选择2015年1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48例患儿为实验组,采用责任制床边护理模式护理患儿,并对陪护家属进行输液安全知识宣教。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家属的各项静脉输液安全知识知晓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责任制床边护理工作模式可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对安全用药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确保患儿输液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迎春 《中国保健》2009,(15):646-646
目的:树立安全静脉输液理念,建立静脉输液小组,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方法。方法: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并给予培训,转变护理观念。结果:避免因静脉输液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提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建立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追踪调查组,对静脉输液中相关并发症进行追踪调查,并及时的提出解决方案,对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单元采取个人追踪方法以及系统追踪方法,并实施有效的方案。结果: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追踪方法学后,静脉输液中相关并发症问题明显减少,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量化监控和管理,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方法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选定"急诊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诊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并制定具体评定细则。对全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并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急诊科抢救后转运的5 9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 850例,女性3 108例;年龄14~99岁,平均(51.97±10.15)岁。以2016年7至12月实施的2 650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护理质量监测指标);2017年1至6月实施的3 308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了上述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比两组在急诊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具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护理合格率差异;再分别以随机数字表法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对比其患者及相关科室满意度、措施执行规范性的差异,以评价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05/3 308),低于对照组15.5%(412/2 650),且仪器设备故障、氧气及药物维持不足、管路异常及患者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等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抽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90.13%(137/152)比75.17%(112/149)]、患者(家属)及[93.42%(142/152)比84.56%(126/149)]相关转运科室[90.79%(138/152)比71.17%(106/149)]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但转运护理措施的执行规范性中,仅在"物品准备不完备"[1.32%(2/152)比9.39%(14/149)]以及"终末处理不到位"[1.97%(3/152)比4.03%(6/149)]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其余4项(未通知目的科室、未做好医患沟通、管道护理不到位、护理交接不清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建立急诊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能体现急诊专科特色,可有效评价和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患儿外周静脉采取留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儿科门诊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治疗的患儿600例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风险管理随机,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按照经验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风险种类进行总结所制定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远远的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并使基础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研究专科护理小组在提升肺结核患者中的护理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成立住院患者的静脉治疗管理小组、跌倒坠床管理小组和皮肤管理小组,对于各个小组的职责进行明确,并且确定小组的运行方式,定期做好相关的汇报工作。结果:实施专科护理小组一年以后,我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专业小组发展趋势具有可行性。结论:成立护理专业小组可以有效提高结核病患者护理安全性,也能够促进护理专业的良性发展,在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做到安全有效并且具有科学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总结医院危重症患者标准化院内安全转运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验。立足于医院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特点及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制定符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际情况的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作业清单,规范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综合能力,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3.
章传凤 《现代养生》2014,(4):232-232
目的:对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探讨和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于2013年伊始推动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并进行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前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行风险管理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例数得到明显控制,输液安全性获得明显提高。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中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科学改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对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01/2017-08期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内容的评审、调查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提示该院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着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不清、制度及流程不够完善、医务人员认知不足和培训及演练不够到位等问题,需通过明确院内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修订制度及完善流程、强化意识及转变态度、加强培训及定期演练、进一步鼓励全员无责上报以及建立明确的反馈机制等多方面的措施,不断改进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使该体系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降低医院医疗风险,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器械在临床护理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设计相关的医疗器械护理管理安全屏障,保障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对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成立相关的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小组,对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确定好医疗器械的重点管理对象,并对医疗器械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总结,设计相关的标识屏障和管理屏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知识培训,建立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统计和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在应用安全屏障之后,医院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得到有效地减少。结论提高了医疗器械护理管理质量,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提升其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升输液室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将PDCA运用至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至该院门诊输液室来行输液的患者,共6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97.00%)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但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开展PDCA可规范输液室的工作规范,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高输液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专业小组干预模式对静脉治疗患者治疗质量的改进作用,同时观察静脉治疗患者不同干预模式下受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8例静脉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54例患者,实验组加用专业小组干预模式,对比组传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质量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70%,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51%,实验组操作、理论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比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质量改进是提高患者静脉治疗安全、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利用专业小组干预模式,能够明确改善患者的静脉治疗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患者治疗体验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3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静脉输液患儿839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2014年3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静脉输液患儿841例作为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风险因素,探讨管理对策,制定解决方案。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实验组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减少了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了护理效果,保证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扬州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护理现状,为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护理服务行为,改进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以扬州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编制的“静脉输液护理现状调研表”为调研工具,于2022年7月26日对本市2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开展同质化调研。结果:本研究中22家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总人数为13 891人,静脉输液患者总人数为9 791人(70.48%)。二级医院输液总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75.14%,三级医院占比为69.1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在留置针穿刺前评估、穿刺输液、使用与维护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输液港质量指标中主要在制度规范执行、导管拔除、健康教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或药物配置专用生物安全柜、专科门诊及静脉输液专科护理小组方面较二级医院占比多。结论:扬州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静脉治疗质量管理存在差异性,需质量管理机构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标准,同时做好培训和督查,保证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同质化管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在小儿输液风险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56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78)和研究组(n=78)。对照组及研究组患儿分别行常规的输液护理及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Ⅲ级以上渗出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Ⅲ级以上渗出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Ⅲ级以上渗出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