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研究通过梳理古代医学典籍中含升麻经典名方的应用情况,以考证升麻升降浮沉药性及其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功效及主治病证在古代医学典籍及方书中的应用历史渊源。确认不同时期医家对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异的内涵和形成根源,为深化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的理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2.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沿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萌发于《内经》中的气机升降出入和气味阴阳厚薄.汉唐医家在实践中充分运用了药性的升降浮沉.宋代理学的气机、水火升降之说为其提供了哲学基础.金元医家的整理概括使之成为完整的药性理论.明医家又进一步完善了升降浮沉的药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药升降浮沉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其现代定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上、下、外、内4种趋向,但其研究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明确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数量有限,大多数混乱不统一;理论研究无突破;实验研究严重缺乏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药升降浮沉缺少合理的研究假说。针对中药升降浮沉现代内涵的争议,整理分析已有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评析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从中发现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经过理论的萌芽和实践、金元时期的创立和发展、明清时期的丰富和普及、近现代的研究和认识等4个阶段的发展,成为了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升降浮沉的形成因素包括药物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药物的气味厚薄、质地等因素决定了药物的升降浮沉,而药物的用药部位、炮制、配伍、特殊性等因素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同时,此理论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临床应用的主要依据是病因和病机,此外还需考虑病位和病势、四时等因素。因此,中药升降浮沉的临床择药法则为审势择药、顺性选药、适时用药、舟楫载药等,以纠正失调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升降浮沉,指药物的作用趋势,是药物性能的形象概括。随着医学的发展,药性理论研究的深入,单凭四气、五味,已经难以全面地概括药物作用的多样性。到了金元时代,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氏,在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药物气味厚薄的阴阳属性,结合人体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对药物的作用趋势,应用自然界动植物的升降浮沉现象,作了生动的形象概括,从而形成了升降浮沉的药性理论。这不仅在当时推动了  相似文献   

6.
升降浮沉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升降出入学说在药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它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但现今某些临床医师在遣方用药时,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药性理论在指导临床研究方面的作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不断增加,降低了用药的安全性。通过探讨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与临床用药的关系,同时加以举例说明熟知药性理论的重要性,强调在中医药学习中对于药性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常用中成药的药性知识普及,这些都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麻黄升麻汤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中,饱受历代医家争议,对该方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价值众说纷纭.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是基于五运六气而创立的一种新的诊治疾病模式,着重强调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辨其发病机制,利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不同偏性及复方中药的气化特性,指导遣方用药.该文通过文献整理、理论分析、思想挖掘,基于五...  相似文献   

9.
升降浮沉理论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浮沉理论始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关于升降浮沉理论的系统论述,但各篇章中已出现升降浮沉理论的端倪。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分别从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加以阐发,不断充实升降浮沉理论的学术内容,使其日臻成熟与完善。金元时期,名医辈出,对升降理论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充实了升降浮沉理论的内容。如李东垣治病主升发脾阳,朱丹溪以升降法治郁病,张子和以吐法论升降,张元素以升降浮沉论用药。明清时期的医家不仅用升降浮沉指导临床用药,而且重视脏腑之间升降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用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是中药学最重要的特色理论之一。药性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一般认为,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其中,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中药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医林纂要探源》药性篇的文献研究,对其中药研究学术特色进行了系统整理,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药物类分的创新;二是对一些药物基原性状的记载较为详细;三是订正一些前人对药名的错误认识,提出新的药性观点;四是注重中药功用研究;五是重视以谷养生;六是用药体现以仁为本思想。本书在药性学术领域特色鲜明,充分展现了新安医学本草学术研究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秋葵属植物多为药用植物资源,应用广泛,可药用、食用、饲用、工业用、观赏用等.笔者从秋葵属植物的分类、生境与分布、药用资源种类、主要药效成分、药理学作用、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全方位了解秋葵属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方由药材构成,药材又由成分组成,成分和靶点在靶点数据库中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因此先提取经方配方和经方成分;然后进行靶点提取,借助靶点数据库构建靶点筛选模型;最后将不同来源的靶点汇总,计算靶点置信度,绘制经方靶点预测。根据经方到靶点的不同路径建立从经方到靶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经方靶点预测模型,并以芍药甘草汤和大黄黄连泄心汤为例进行综合实验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预测模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借助外部数据库,从文献中发现经方靶点,可以减轻科研人员文献调研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麦芽在临床应用依据不同炮制及剂量有所争议,从气机升降角度探讨不同炮制麦芽的药性,认为生麦芽宜升,炒麦芽宜降,焦麦芽可升可降,并依据不同麦芽升降特性,就麦芽在催乳与回乳方面发挥的机理和在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中的作用予以探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y,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农业生产中将其视为寄生性的恶性杂草.中医临床上用其种子做为滋养强壮药,治疗阳痿、遗精、遗尿;民间用全草煎煮后洗疮毒、治痢.本文首次报道了金灯藤生药学研究的结果,为金灯藤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阜康市药用植物资源情况,并提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明确阜康市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结果阜康市共有植物药136种,其中药用菌类1种,药用蕨类2种,药用裸子植物5种,药用被子植物128种。其中较有特色的有阜康阿魏、新疆贝母、雪莲等种类。结论针对药用植物资源变化状况,应采取合理采挖、加强药用植物升值研究、扩大人工种植、积极开展易地保护等措施合理开发利用阜康市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等疾病的治疗[1]。川乌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其中,二萜生物碱是川乌的特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镇静、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等方面的作用[2-7]。近年来,对二萜生物碱的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多,现主要从多种二萜生物碱成分的同时检测、药动学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其作一综述。1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川乌中二萜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根据  相似文献   

18.
常用花类中药花粉粒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花粉粒的特征来鉴别不同品种的花类中药材。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的方法来识别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和色泽。结果 :花粉粒的鉴别对于组织破碎、性状难以分辨的粉末状的花类生药或以花类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是一种科学、准确、快捷的方法。结论 :花粉粒因中药材品种的不同 ,其形状、大小、色泽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云南省药用种子植物的资源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建立云南野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数据库。结果:该数据库共收集药用种子植物220个科,1416属,4203种。其中草本2209种、灌木801种、乔木716种、藤本379种,并从药用功效和药用部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经统计分析发现,云南药用种子植物资源丰富,药用种类在各科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即与全国的分布特点相似,又具有自身特点;药用功效类型多样,范围广泛,较多地受到少数民族用药传统的影响;从药用部位上看,以传统利用方式为主,破坏了药用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