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74例患者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中与术后监测心电活动、血压、脉搏。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渡过麻醉及手术期,所有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和脉搏稳定。结论围手术期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能有效防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开腹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而且时呼吸的影响常延续到术后。因全麻药物影响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出现肺通气/血流灌注下降,肺功能受损;加之气管插管引起局部粘膜损伤,呼吸遭纤毛运动受损,呼吸道清除功能受到抑制,细菌易于进人呼吸道,致呼吸道感染。所以,加强围术期呼吸道有效护理,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开腹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而且对呼吸的影响常延续到术后。因全麻药物影响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出现肺通气/血流灌注下降,肺功能受损;加之气管插管引起局部粘膜损伤,呼吸道纤毛运动受损,呼吸道清除功能受到抑制,细菌易于进人呼吸道,致呼吸道感染。所以,加强围术期呼吸道有效护理,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非心脏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方法对92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围手术期31例出现起搏心律(起搏组),61例为自主心律(待起搏组)。与待起搏组比较,起搏组患者年龄偏大[(63±16)岁vs(55±12)岁,t=2.87,P〈0.01],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58%(18/31)vs12%(7/61),x2=19.61,P〈0.01;心肌病:7%(2/31)vs0%(0/61),P〈0.05]和晕厥病史的患者[10%(3/31)vs0%(0/61),P〈0.05]相对较,24h动态心电图(Holter)[97%(30/31)s48%(29/61),x2=26.73,P〈0.01]和超声心动图(UCG)[97%(30/31)vs46%(28/61),X2=26.08,P〈0.01]检查结果异常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需全面评价患者的临床情况,Hoher发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时UCG显示心肌病变的高龄患者,特别是合并晕厥的患者,具有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明显指征,阿托品试验阳性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用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内临床护理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后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非常明显,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能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27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56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炎症指标、囊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率为6.35%(4/63),研究组为5.36%(3/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同组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均高于术前指标(P0.05);但两组之间同时间段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1例发生严重囊袋感染,经手术扩创、更换起搏器位置后治愈。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炎症指标及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份到4月份外科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年龄在16岁到50岁之间。对照组使用暖气保持室内气温。研究组采用暖气以及复合加热液体。两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根据两组患者反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入室后,研究组患者发生寒颤的反应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生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暖气复合加热液输注能够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是围手术期低温护理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不断增多,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多数不典型,能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通过药物治疗大多容易出现副作用。因而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因疾病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所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下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做好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董军  李青  王瑶  王宏志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22-1324
目的 探讨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置人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取33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通过Seldinger穿刺技术,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在观察起搏信号情况下送入右心室,通过测定阈值及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观察术中、术后起搏器工作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3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32例起搏成功,1例发生电-机械分离.起搏阈值均〈0.9 V,持续时间12.47~161(67.05±34.48)h,起搏电极位于心尖部23例,右室流出道10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床旁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及手术,并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10.
董军  李青  王瑶  王宏志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7):1322-1324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mplantation temporary cardiac pacing by balloon-tipped floating catheter for peroperative period patients. Method 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dyarrhythmia were received the balloon-tipped floating catheter to RV by Seldinger puncture technique.Meantime, the pacing signals of ECG were observed. The threshold and QRS waves to ensure the electrode position were determined. Result All of 33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punctured and 32 cases get paced, except 1 case had the electro - mechanical dissociation (EMD). Pacing threshold was less than 0. 9V, and mean remaining time was 12.47 ~ 161 (67. 05 ±34. 48) hours. Apical pacing was operated in 23 patients,and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acing in 10 patients.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were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implantation method of temporary cardiac pacing by balloon-tipped floating catheter was convenient and safe. It could help the patients get safety in anesthesia and per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30例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0例发生血管危象早期症状,经处理后皮瓣成活;3例皮瓣因患手肿胀出现皮瓣水泡,予对症治疗皮瓣也成活。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合适的体位和密切观察皮瓣血运以及断蒂后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患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85岁以上高龄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术后重要脏器监护、并发症的预防、营养支持等护理方法。结果68例患者术后1例出现心力衰竭,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的治疗护理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陈国纯 《现代保健》2012,(28):46-47
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对62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切口I期愈合60例,2例切口感染,炎症治疗后Ⅱ期愈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0±0.9)d。结论:在正确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8,(3):459-46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基于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管理及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非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护理+基于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4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变化、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和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10 min、手术30 min、术后1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干预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腹胀、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基于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可调控患者血糖水平稳定,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从1994年4月~1999年6月先后成功地为25例病人安装了永久心脏起搏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胆结石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并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中有患者48例,采用全面性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中有患者48例,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模式。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整场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观察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短。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使用全面性的护理模式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围术期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并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腹腔镜围术期的不适症状包括心理恐惧、肩部酸痛、胃部膨胀感、咽喉部不适、腹部疼痛.结论: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临床上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应对,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如何提高高龄患者开腹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分析近年来115例年龄大于80岁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中109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4.8%,6例延期出院。结论高龄患者,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体温作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发生非计划性低体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高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引入了无线体温监测工具,构建了病房、手术室、复苏室智能链式体温监测方案,制定了术前、术中、术后保温策略等,使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从43.18%降低至8.51%,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装临时漂浮导管心脏起搏器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危重患者,应用Seldinge法行静脉穿刺,术中通过三级物品管理方法,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行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结果32例全获成功,无深静脉血栓、心脏穿孔、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中及术后有效护理大大提高了起搏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