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力  崔世民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73-177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疾病,以病灶多发、病程缓解与复发交替为特征。CT显示MS斑的阳性率仅为MRI的54.6%,在小脑、脑干及胼胝体上更低。MRI对MS诊断的敏感性比CT高,很多CT阴性者常能在MRI上显示病灶,特别是对后颅窝和脊髓病灶,MRI更优于CT。常规MRI技术检查局部白质病灶有极高的灵敏度,新的定量MRI技术对正常脑白质轻微改变的灵敏度增高以及对MS不均一性的病理学变化特异性增加。磁化传递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MTI、DWI、DTI)细胞特异性成像能够提供关于T2可见病灶内外细胞和结构改变的信息。常规和新的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提高对MS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CT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为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医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检查的135例疑似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I、CT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结果与诊断价值;分析MRI、CT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检查;DSA检查结果显示,101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异常部位346个病灶,MRI检查对基底节区、丘脑、额叶、顶叶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以及总体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 相较于CT影像检查,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诊断价值相对更高,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最佳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所用的检查方法及每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100.0%,行CT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70.0%。结论: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的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对于病灶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晰细致,对临床进行该疾病的有效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诊断过程中CT与MRI的各自优缺点,评估合理科学地联合运用CT和M刚的价值,提高对颅脑损伤诊断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疗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集的82例行CT、MRI检查,经复查或手术证实的颅脑损伤病例。结果:CT在急性期出血、颅骨骨折,操作的灵活方便性上有优势(82例颅脑损伤CT共发现颅骨骨折58处,MRI发现颅骨骨折39处);MRI在发现微小病灶,以及易受颅骨干扰的病灶上有一定优势(82例颅脑损伤在CT检查中共显示各类脑损伤病灶128个,在MRI各种序列中显示病灶161个,病灶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下混合血肿、外伤性脑梗塞,可单独或合并存在)。结论:MRI和CT在颅脑损伤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合理科学地联合运用MRI与CT,可以提高对颅脑损伤诊断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5例,其余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最终经MRI确诊。结论磁共振成像(MRI)对脱髓鞘病灶易显示敏感,它的应用为诊断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照组采用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梗死检出率,病灶大小、数量及检查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梗死总检出率、梗死24h内检出率、24~72h内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病灶大小、病灶检出时间、梗死面积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均为临床常用的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方法,但MRI的诊断更为精细,在病灶大小及梗死异常情况检测上更为明确,尤其对于小病灶的病变检出率极高。  相似文献   

7.
韩乃晋 《现代保健》2011,(31):103-104
目的比较cT和MRI对肝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将MRI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正确诊断34例,诊断正确率为85%(34/40);CT正确诊断27例,诊断正确率为67.5%(2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肝癌的诊断效果优于CT,但在实际应用时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CT和MRI改变及其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共6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患者住院期间所做的CT及MRI检查图像进行评估和诊断,分析比较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CT和MRI改变及颅内感染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结果显示,患者中正常结果35例(52.24%),异常结果32例(47.76%);32例CT异常图像主要表现弥漫性脑水肿、多发散在的斑块状低密度灶(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表皮葡萄球菌7例、溶血葡萄球菌6例),18例增强后病灶及其周围呈高密度强化;MRI结果显示,患者中正常结果11例(16.42%),异常结果56例(83.58%);56例MRI异常图像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多发性长T1、长T2信号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25例、表皮葡萄球菌18例、溶血葡萄球菌10例),22例增强后病灶及其周围呈高信号强化。MRI检查颅内感染患者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组早期发生异常者26例(38.81%),后期异常者9例(13.43%);MRI组早期异常58例(86.57%),后期异常者23例(34.33%),MRI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和CT技术对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同时MRI对颅内感染患者的确诊作用更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在鼻咽癌诊断中应用CT及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7年8月~2019年4月收治患者进行选取,将96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与C T、M R 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鼻咽部诊断:C T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为鼻咽癌,检出率为43.75%,M R I诊断结果显示有73例患者为鼻咽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MRI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在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MRI与CT诊断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0.59%和19.61%,CT对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3.73%和12.75%,MRI优于CT;CT对椎间盘积气、钙化等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4.71%和8.82%,MRI对椎间盘积气、钙化等征象的诊断准确率均为5.88%,CT优于MRI,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62例,MRI检查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99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60.78%,低于MRI的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MRI检查,其诊断结果较C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治疗的LDH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9年3月~2020年4月。50例患者依次行CT检查和MRI检查进行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对LDH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CT对椎间盘钙化、积气等征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P<0.05;MRI对变性、脊髓受压、神经根受压等征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MRI对LDH的诊断率显著高于CT,临床可将其作为LDH的首选诊断方式,但CT在椎间盘钙化、积气等征象的检出中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临床在对LDH诊断过程中,可首选MRI,必要时结合CT检查,以此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二鳃裂囊肿,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第二鳃裂囊肿,鳃裂囊肿常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CT表现为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MRI呈等或长T1、长T2信号,囊壁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CT与MRI可以清楚显示鳃裂囊肿的发病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特点易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运用CT于MRI诊断方法对前脸腺癌病人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前脸腺癌病人中选取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行CT与MRI诊断,根据不同诊断方法分为CT组和MRI组,并将两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在A/B期病人诊断方面,MRI诊断符合率(81.82%)高于CT(27.27%),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C/D期病人诊断方面,MRI与CD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MRI为87.88%,CT为81.82%,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A/B期病人临床诊断方面,MRI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而在C/D期病人临床诊断方面,两种诊断均可获得较高诊断符合率,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中选择CT和MRI进行诊断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患有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CT检查和MRI影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对比两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组的总诊断检出率(97.50%)显著高于CT组的总诊断检出率(5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MRI组诊断的病灶个数、病灶大小以及检查时间等常规指标均显著优于CT诊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影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也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讨论组患者(n=23)行MRI影像诊断,对比组患者(n=30)行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最终诊断准确率。结果:讨论组总诊断准确率88.89%高于对比组总诊断准确率60%,,P 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对疑似脊柱结核疾病诊断中应用MRI影像的最终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故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脊柱结核的患者实施CT与MRI影像诊断,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结核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CT与MRI影像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经CT与MRI影像诊断后,患者的骨质椎间盘损伤和和椎旁出现肿块诊断率,两种方法诊断发现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囊肿、韧带扩散、脊膜强化和钙化的诊断率对比发现,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均可以对脊柱结核进行判断,但MRI的诊断效果更好,可以更加清楚地呈现,临床中两种方法合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MRI及CT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0名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MRI及CT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效果及治疗组患者两种方式检测异常率等情况。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病毒性脑炎35例占50.00%为主,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15例占21.43%;治疗组CT检查异常率为55.71%,高于对照组的7.14%,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15.71%(P0.05);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方式(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检出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病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CT检查方式均能有效地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而MRI检查方法诊断率高于CT检测,选择MRI与CT联合诊断方式,能够取得明显的诊断效果,并对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CT检查,待病情稳定后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弥漫性轴索损伤阳性率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及非出血性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P<0.05)。MRI的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P<0.05)。结论MRI和CT均可诊断颅脑外伤,但MRI的适用范围更广,病灶检出率较高,对于颅脑外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进行MRI检查,利于提高确诊率;对于其他类型的颅脑外伤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