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神经内分泌癌、腺癌的食管息肉样癌的病理特点和来源。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1例伴神经内分泌癌分化和2例伴腺癌分化的食管息肉样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大体呈息肉状。镜检1例见大量巢团状排列的小圆形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成分位于肉瘤样癌之间,神经内分泌癌成分chromogranin、NSE( ),鳞状上皮黏膜间可见角化的鳞状细胞癌;2例伴腺癌成分的食管息肉样癌,局部呈腺管状排列,鳞状细胞癌和腺癌CK( ),肉瘤样成分见多形性梭形细胞,核分裂及异型明显,α-SMA( ),CK(-)。结论 伴神经内分泌癌,腺癌的食管息肉样癌突起见,它所含的多向分化成分可能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化生。  相似文献   

2.
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食管高度恶性肿瘤,发生率仅为食管癌的0.05%~7.6%[1],是最为常见的肺外小细胞癌。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肺的小细胞癌相似,大体表现与食管的鳞状细胞癌相同。本文通过对5例食管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以期对该肿瘤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临床病理特点、预后与治疗。方法总结1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1岁。绝经后阴道排液及出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临床病理分期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Ⅰb期。免疫组化:CgA、Syn和CD56(+)。患者术后行化疗,已无瘤生存8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观察卵巢鳞状细胞癌的特征,总结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卵巢鳞状细胞癌与发生在其他部位(食管、皮肤)的鳞癌组织病理特点相同,本例卵巢完全被肿瘤取代,没有发现畸胎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绝大多数卵巢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卵巢畸胎瘤的鳞状上皮,部分源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Brenner瘤,不伴这些病变的卵巢鳞状细胞癌极其少见,形态学特点与其他部位的鳞癌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食管小细胞癌90例(81.8%),食管鳞状细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20例;患者以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为主要首发症状,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中下段;手术是治疗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方法,广泛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多采用EP方案;食管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以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为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食管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1、3、5 a生存率(75.0%、41.7%、25.0%)高于食管小细胞癌患者(55.6%、4.4%、2.2%)(P0.05);食管小细胞癌局限期手术患者1、3、5 a生存率(72.0%、8.0%、4.0%)高于非手术患者(33.3%、0、0)(P0.05),广泛期化疗患者1 a生存率(50.0%)高于非化疗患者(0)(P0.05)。结论食管小细胞癌为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类型,预后差,局限期首选手术治疗,广泛期首选化疗;食管鳞癌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少见类型,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与食管小细胞癌相比,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与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相似,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lin阳性;Cytokeratin(AE8),Cytokeratin(AE1/AE3),EMA,CgA阴性.结论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度极差,应与一些食管原发肿瘤如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间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胆囊原发性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GB-MANE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胆囊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9例GB-MANECs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男女比为1∶1.25;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0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肿瘤大体表现,6例可见胆囊壁增厚,3例可见胆囊腔内溃疡型肿物。镜下,1例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均符合杯状细胞类癌;8例肿瘤由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两种成分组成,且每种成分均30%,其中两种成分碰撞生长1例,混合穿插在一起生长7例,腺癌高分化5例,中分化3例。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呈弥漫片状、巢状、梁状及细条索状生长,7例为G3(大细胞性4例,小细胞性3例),1例为G2。免疫组化:腺癌CEA、CK(+);神经内分泌癌Syn、CgA联合阳性率100%,CK弱(+),Ki-67阳性指数10%~85%。9例均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随访3~31个月,其中7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4.4个月;杯状细胞类癌患者生存31个月,仍无复发存活。结论胆囊原发性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少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病理形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提示神经内分泌成分具有更高的局部侵袭性和远处转移能力,杯状细胞类癌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为52岁老年男性,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大小较一致,以梁状和岛状排列为主;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中度嗜酸性,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K (+)、CD56(+)、Syn (+)、CgA(+),Inhibin(-)、PLAP(-)、AFP(-)。结论原发于睾丸的神经内分泌癌非常罕见,通常不伴有类癌综合征。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包括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睾丸畸胎瘤合并类癌、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多数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 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Mi NEN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48~83岁,病变发生部位为食管1例、胃3例、十二指肠1例、直肠1例、胰腺1例。食管病变镜下为鳞状细胞癌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NET G3),胃、十二指肠、直肠病变镜下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均为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为小细胞癌(3例)、大细胞癌(1例)、NET G3(1例),胰腺病变镜下为导管腺癌和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瘤(NET G1)。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鳞状细胞癌或腺癌)相应的上皮性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均为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中,CKpan阳性、Syn阳性7例,CD56阳性6例、阴性1例,CgA阳性6例、阴性1例,Ki67为1%~80%阳性。7例患者中,3例有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3~33个月,5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 Mi NEN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小肠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进行观察,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发生于近端回肠的鳞状细胞癌,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其他部位(宫颈、食道、皮肤)的鳞状细胞癌相同,并可找到鳞状细胞癌与正常小肠黏膜腺上皮之间的移行过渡区。免疫组化:肿瘤细胞34βE12、AE1/AE3、CK5/6和p63(),CK20、NSE、Syn和CgA(-)。结论原发于小肠的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需与继发性鳞癌、腺鳞癌、类癌及其他神经内分泌癌等相鉴别,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腺上皮细胞鳞化进而继发性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4年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MBC 8例,讨论其组织起源、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结果 8例患者年龄33~58岁(平均44岁),肿瘤直径1~5 cm。3例伴软骨肉瘤样化生,3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同时伴有软骨肉瘤和鳞状细胞癌化生,1例为肌上皮癌亚型。8例中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MBC罕见,不易明确诊断,预后较差,ER、PR和HER-2多呈(-)。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疗。因此,进一步理解MBC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方法 收集13例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3例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3.5岁,临床经过呈侵袭性,其中不典型类癌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例。肿瘤细胞CK、EMA、CEA、CgA、Syn、NSE、Sero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为一种极少见的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头颈部肿瘤鉴别。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介绍本例的病理与临床特征,结合国内已报道的39例临床资料及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治及预后。结果本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CD56和Syn。行膀胱全切术及化疗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要症状,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凶险。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3例胃原发性癌肉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胃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主要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构成。癌成分为腺癌,其中1例伴有鳞状分化及神经内分泌分化,免疫组化CK、EMA和CK20(+);肉瘤成分为弥漫分布的梭形细胞,局部区域有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分化,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和myoglobin(+),局灶性EMA(+)。结论胃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1例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复习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伴宫颈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器官样结构,瘤细胞比小细胞癌大,细胞呈多角形,核大、胞质少,核染色质粗,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局部可见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yn、CD56和CK8(+),CK5/6、CD10、CD15、desmin、S-100、CD20、vimentin、CD3、p53、SMA、D2-40、HMB45和TTF-1(-).结论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需与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及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MRI特征。结果 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7岁,平均48.63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者7例、乳头溢血者1例。术后病理均为乳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8例患者MRI表现主要为:单发,等信号卵圆形团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峰值强化率平均值为111%。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7.
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食管主要的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约占 90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 ,但原发于食管的淋巴瘤罕见。本文报告 1例食管原发性淋巴瘤合并早期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结合文献对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9岁。进行性进食梗噎半年 ,一月前出现消瘦乏力症状。查体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CT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发现食管占位性病变 ,横断面 2 2 6cm× 1 49cm。胃镜和X线钡餐示食管中段(30~ 55cm)隆起性病变 ,环绕管壁 2 / 3。活检病理诊断 :食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奠定一定基础.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1-2019-05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CD56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膀胱NEC 2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就膀胱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误差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例均为男性,均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均位于侧壁,例2因肿瘤体积大而广泛,侵犯前列腺并堵塞尿道内口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2例膀胱镜活检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别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例1)、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例2),术后均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膀胱NEC。例1术后行全身化疗,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转移,10个月后失访;例2术后6个月随访存活且未见肿瘤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NE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提高术前活检标本采集水平及病理检查认知度,有助于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并发食管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观察1例食管癌并发食管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患者女性,77岁.进食哽噎20余天.巨检见食管黏膜局部有一息肉状肿物突入管腔,紧邻该肿物另见一溃疡型肿物;镜检见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多为基底细胞型,呈巢状、弥漫排列,侵及肌层;食管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病理核分裂象> 10个/50HPF.免疫组化标记CD117呈强(+).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并发食管间质瘤属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掌握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