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型糖尿病(T2DM)肾损害是糖尿病(DM)主要并发症之一[1]。但并不是所有T2DM肾损害都是糖尿病肾病(DN),T2DM还可以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包括单纯DNRD和DN合并NDRD)[2]。T2DM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包括单纯IMN(简称IMN)和DN合并IMN(DN+IMN)]就是T2DM合并NDRD其中的一种病理分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并非所有的T2DM肾损害都是DN,还有非糖尿病肾病(NDRD)和DN合并NDRD(DN+NDRD)[2]。国内报道,T2DM患者NDRD患病率为13.44%-82.9%[3],DN+NDRD患病率小于50%[4]。本文总结我院359例2型糖尿病肾活检患者资料并进行病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泛指由于糖尿病(DM)导致的肾小球病变,明显的变化是细胞外基质增生,所以又称DM肾小球硬化症,是DM导致肾损害的病变中最特色的病变,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蛋白尿。但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的DM患者均属DN,在接受肾活检的DM患者中,约有12%-81%120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甚少。我院自198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210例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 )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 )的临床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DN的患者56例,肾脏穿刺进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通过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DN组和NDRD组,分析NDRD患者的病理类型,并检测比较两组的糖尿病(DM )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尿、视网膜病变的差异。结果①经肾脏组织活检,56例患者中NDRD患者24例,占42.9%,DN患者32例,占57.1%,对24例NDRD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其中Ig A肾病比例占33.0%居首,其次是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微小病变、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比例占为25.0%、20.2%、8.3%、4.2%、4.2%、4.2%;②与DN组比较, NDRD组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尿、视网膜病变比率均显著高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DN组比较,NDRD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临床诊断的DN的患者经肾脏活检发现有一部分为NDRD ,此类患者IgA型肾病比较多见, 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对鉴别二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型,探讨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998年12月-2008年12月53例接受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52岁,糖尿病病程0~22年,平均5年。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和肾脏损伤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以中老年多见,年龄50-74岁,其中糖尿病肾病(DN)34例,44.1%的患者肾脏损害出现在发现糖尿病5年后;非糖尿病肾病(DM+NDRD)16例,81.3%的患者肾脏损害出现在发现糖尿病5年内;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N+NDRD)3例,平均糖尿病病程均〈5年。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的肾脏病理类型多样,除DN(占64.2%)外,17.0%的患者为膜性肾病,7.5%的患者为系膜增生性肾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以DN为多,亦可出现DM+NDRD或DN+NDRD,通过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2型糖尿病(2TDM)患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1]。DN并不一定是单独存在的疾病,非糖尿病肾病(NDRD)[如IgA肾病(IgAN)、膜性肾病(MN)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等等]可以单独存在或叠加在DN之中,所以,没有肾活检很难以区分DN、NDRD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DN组、NDRD组平均病程为(15±4.3)年和(8±3.1)年(P<0.01);DN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为(1.03±0.91)g,显著低于NDRD组[(1.74±0.92)g,P<0.0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56±0.96)g,P<0.05];DN组病理分型以Ⅱa和Ⅱb期为主,占46.7%,NDRD组以Ig A肾病(37.1%)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22.2%),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46.3%);DN组血尿患者百分比[25.6%(14/43)]、平均尿红细胞计数[(29±22)/μL]均显著低于NDRD组[63.6%(29/33),(223±104)/μL]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6.7%(32/36),(245±121)/μL,P<0.01];DN组血尿患者中非均一性血尿百分比和棘形红细胞血尿比例分别为14.3%和21.4%,显著低于NDRD组(79.3%,86.2%)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81.2%,75.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于10年,合并大量蛋白尿,且出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或棘形红细胞性血尿,应倾向诊断NDRD,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蛋白尿。但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的糖尿病(DM)患者均属DN,在接受肾活检的DM患者中,约有12%-81%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我院自198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210例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第一大病因~([1])。近年来肾穿刺活检术广泛开展,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在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患者中的诊断率越来越高。据统计,糖尿病合并NDRD的各种病理类型中以IMN最多见[2,3]。与DN不同,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对比非糖尿病性肾疾病(Non-diabeticrenaldisease,NDRD)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病变特点,为进一步探索NDRD的发病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对43例糖尿病患者的肾穿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检查。先分别由肾内科和病理科高级职称医生背对背诊断,最后结合临床统一诊断。结果:43例糖尿病肾穿组织NDRD占65.1%(28/43)。与DN比较,NDRD病变有以下特点:①显示多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类型,其中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最多、占32.14%(9/28),其次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17.86%(5/28)。②透射电镜检查见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s,GBM)不均匀性增厚,这与DN肾小球基底膜均匀性增厚明显不同。③免疫荧光检查发现71.43%(20/28)NDRD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有两种以上呈颗粒或团块状的免疫球蛋白沉积。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较高的NDRD发生率,其病理变化、免疫病理和超微结构均与DN有显著不同,提示NDRD与DN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机制、临床早期诊断和介入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段提供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肾损害发病机制的病理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对比非糖尿病性肾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NDRD)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病变特点,为进一步探索NDRD的发病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对43例糖尿病患者的肾穿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检查。先分别由肾内科和病理科高级职称医生背对背诊断,最后结合临床统一诊断。结果:43例糖尿病肾穿组织NDRD占65.1%(28/43)。与DN比较,NDRD病变有以下特点:①显示多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类型,其中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最多、占32.14%(9/28),其次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17.86%(5/28)。②透射电镜检查见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s,GBM)不均匀性增厚,这与DN肾小球基底膜均匀性增厚明显不同。③免疫荧光检查发现71.43%,(20/28)NDRD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有两种以上呈颗粒或团块状的免疫球蛋白沉积。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较高的NDRD发生率,其病理变化、免疫病理和超微结构均与DN有显著不同,提示NDRD与DN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机制、临床早期诊断和介入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段提供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病理的异同.方法:对肾活检确诊的19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8例(42.1%);非糖尿病肾病11例(57.9%),其中免疫球蛋白A肾病 4例(36.4%),其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病各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合并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各1例.非糖尿病肾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P<0.05),而蛋白尿发现日期、尿蛋白量、肾小球滤过率两病差异不大.糖尿病肾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动脉硬化眼底改变 1例 ;非糖尿病肾病仅1例出现动脉硬化眼底改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应警惕伴发非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宜积极行肾活检,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与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 NDRD)患者尿蛋白糖基化差异,及鉴别诊断DN与NDRD的价值。方法 19例DN患者,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分为早期DN组[eGFR60 mL/(min·1.73 m~2)] 9例、晚期DN组[eGFR≤60 mL/(min·1.73 m~2)] 10例;同期31例NDRD患者,其中膜性肾病10例、IgA肾病8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及微小病变7例。采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对各组尿蛋白糖链谱进行分析。结果 PWM识别的β(1,4)-linked GlcNAc寡聚体糖链相对丰度在早期DN、晚期DN组明显低于NDRD组(P0.05);RCA120识别的β-Gal糖链相对丰度在早期DN、晚期DN组明显低于膜性肾病患者,但高于IgA肾病患者(P0.05);GNA识别的Manα1-3Man糖链相对丰度在早期DN、晚期DN组明显低于微小病变患者(P0.05);SNA识别的Sia2-6Gal/GalNAc糖链相对丰度在晚期DN组明显高于NDRD组(P0.05);DSA识别的β-D-GlcNAc糖链相对丰度在晚期DN组明显高于NDRD组(P0.05)。结论 DN与NDRD患者尿蛋白糖链谱存在明显差异,凝集素PWM识别的β(1,4)-linked GlcNAc寡聚体糖链可有效区分DN与NDRD。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灰阶B超引导下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GE200Pro黑白超声仪、穿刺探头、自动活检枪及组织切割针对肾下极进行穿刺,穿刺组织分别送光镜、电镜及免疫学检查。结果36例患者利用组织切割针进行肾穿刺,取出组织44条,电镜共检出452个肾小球送病理学检查,检出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例,IgA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伴乙型肝炎相关肾炎1例,狼疮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3例,局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3例。结论经皮肾穿刺活检,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彩超引导下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非凡彩超诊断仪穿刺架自动活检枪及组织切割针对肾下极进行穿刺,穿刺组织分别送电镜、光镜及免疫学检查。结果 32例患者利用组织切割针进行肾穿刺,取出组织42条,电镜共检出466个肾小球,送病理学检查,检出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例,IgA肾病6例,轻度系膜增生型IgM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2例,紫癜性肾炎1例,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轻度系膜增生型IgA肾病伴高血压肾脏损害1例。结论 经皮肾穿刺活检,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小儿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的变化,探讨该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小儿肾脏内科收治的首次诊断为肾脏疾病患儿98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50例的尿液,利用 Sysmex 公司的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UF-1000i 分别测定其尿电导率的变化。根据临床诊断将肾脏疾病患儿分为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肾炎组、肾功能不全组、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其中216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 肾病组、IgM 肾病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结果1.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肾炎组、肾功能不全组、紫癜性肾炎组、狼疮性肾炎组患儿的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 肾病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患儿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IgM 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电导率可以作为小儿肾脏功能和尿液浓缩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NDRD)、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差异。方法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62例为T2DM组,经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确诊DN患者62例为DN组、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60例为IgAN组、原发性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60例为MN组、NDRD患者46例为NDRD组(T2DM并IgAN患者23例,T2DM并MN患者2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浆hs-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浆hs-CRP水平在DN组[(5.43±3.52)mg/L]、T2DM并IgAN组[(7.28±2.72)mg/L]、T2DM并MN组[(6.86±1.37)mg/L]均高于IgAN组[(3.41±2.16)mg/L]、MN组[(2.21±1.14)mg/L]、T2DM组[(2.62±2.10)mg/L]和对照组[(0.90±0.86)mg/L](P0.05),且IgAN组、MN组和T2DM组高于对照组(P0.05),IgAN组、MN组及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T2DM并IgAN组、T2DM并M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水平在对照组[(60.52±19.51)μmol/L]、T2DM组[(69.31±20.23)μmol/L]、MN组[(71.26±18.17)μmol/L]低于DN组[(150.30±110.92)μmol/L]、T2DM并IgAN组[(148.83±83.92)μmol/L]、T2DM并MN组[(152.46±125.94)μmol/L](P0.05),IgAN组[(167.00±136.70)μmol/L]高于DN组、T2DM并IgAN组、T2DM并MN组(P0.05),对照组、T2DM组、M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IgAN组、T2DM并MN组、D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及NDRD患者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T2DM、IgAN、MN患者及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对30例ARF具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患者,在B超介入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做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0例ARF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7%,病理分析显示:硬化性肾炎2例(6.6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7例(56.67%),其中IgA肾病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5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3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8例(26.62%),其中狼疮性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6.67%);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3.33%)。并发症主要有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ARF患者行肾活检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NCS并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2.33±6.72)岁。3例以血尿、2例以腰痛、1例以蛋白尿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均出现蛋白尿,5例同时有血尿,均经肾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NCS,进一步经肾穿刺活检确诊并存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Ig A肾病4例(LeeⅡ级、Ⅲ级、Ⅲ~Ⅳ级、Ⅳ级各1例),膜性肾病(Ⅰ期)、肾小球轻微病变各1例。2例合并Ig A肾病者予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余5例行保守治疗。1例合并Ig A肾病且扁桃体增大者行扁桃体切除术。结论 NCS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因此对于NCS伴随血尿和(或)蛋白尿者,需行肾穿刺活检术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ARF患者具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病例,在B超介入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并作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0例ARF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6.7%。病理分析显示:硬化性肾炎2例(6.6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7例(56.67%),其中IgA肾病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5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3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8例(26.62%),其中狼疮性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另外,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6.67%);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3.33%)。并发症主要有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活检是可行的,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