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运用Split-face模式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4例双侧面部皮损对称的女性黄褐斑患者,固定选择右侧面部进行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5次,所有患者每次激光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第4、第8周均行MASI评分、VISIA皮肤图像分析、CK无创皮肤检测和反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并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MASI评分、RCM总分、VISIA绝对分值及CK的血红蛋白、黑色素值均显示,首次治疗前治疗侧和对照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4周治疗侧分值较对照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末次治疗后4周分值较首次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根据Fitzpatrick皮肤分型,还是伍氏灯和玻片压诊分型,各型患者疗效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能量密度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为1064nm的Q开关Nd:YAG激光低能量密度治疗17例面部黄褐斑患者,1次/w,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根据患者MASI评分降低值和患者满意度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中,9例(52.9%)患者达到显著改善及痊愈。平均皮损改善级别为2.53级,起效平均次数3.18次,MASI评分平均降低了6.55分,患者满意率82.3%。部分患者在术中轻微灼痛、术后数十分钟有轻至中度红斑。结论低能量密度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祛黄褐斑汤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将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自拟祛黄褐斑汤每日1剂,2次煎服。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 300mg,3次/d;维生素E 100mg,1次/d。两组在春夏季节外出时面部均外涂二氧化钛霜。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0%和57.90%(χ~2=20.12,P0.01)。结论自拟祛黄褐斑汤治疗黄褐斑,与西医治疗相比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及皮肤镜观察黄褐斑皮损中黑素及血管数量和形态,探讨黑素和血管与皮损颜色的关系。方法 用RCM观察135例黄褐斑患者皮损中黑素数量及分布,其中54例患者RCM观察皮损中黑素形态和树突状黑素细胞,皮肤镜观察皮损中血管数量和形态。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黑素和血管与临床皮损颜色的关系。结果 135例患者表皮层和真表皮交界处黑素均增加,36例(27%)真皮浅层黑素增加,未发现单纯真皮黑素增加而无表皮增加的情况。54例患者中,黑素数量评分与形态评分呈正相关(r = 0.73,P<0.001),血管数量评分与形态评分呈正相关(r = 0.87,P<0.001);黑素与血管评分总分呈正相关(r = 0.554,P<0.001)。黑素数量、黑素形态、血管数量、血管形态均与皮损颜色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39、0.46、0.44,均P<0.05)。结论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可用于黄褐斑皮损中黑素和血管情况评估,黄褐斑皮损中黑素数量及形态与血管数量及形态均呈正相关,黑素及血管数量和形态与临床皮损颜色亦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在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成像中的特征。方法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对面部色素斑进行诊断,选取未经治疗的20例太田痣和25例颧部褐青色痣,上述病例均未合并其他色素异常性皮肤病;应用RCM对上述病例患者皮损进行成像并存储、分析,所有患者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所有患者(100%)皮损处表皮、真表皮交界处均未见色素颗粒增加;12例太田痣(60%)和18颧部褐青色痣患者(72%)真皮浅中层可见散在条索状或者团块状黑素颗粒沉积,8例太田痣(40%)和7颧部褐青色痣患者(28%)真皮中未查及黑素颗粒沉积。结论 RCM成像结果表明:单纯的太田痣和颧部褐青色痣的表皮、真表皮交界处均无色素异常,两者色素颗粒沉积均在真皮,RCM成像有助于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褐斑治疗中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共162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9例)和研究组(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黄褐斑颜色评分、黄褐斑面积、靶皮损积分、皮损下降指数、临床疗效、治疗后自评得分及安全性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颜色评分和黄褐斑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颜色评分和黄褐斑面积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靶皮损积分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皮损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自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治疗中Medlite-C6 Q-开关1 064 nm激光联合川黄口服液可最大程度的改善黄褐斑皮损,在现代医学激光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是一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皮肤镜血管评分为++或+++以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黑素评分为++或+++的黄褐斑患者30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次,每3天1次,连续使用8次;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每日3次每次0.2 g;维生素E片每日1次,每次0.1 g;对照组仅口服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片,剂量同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开始3个月后使用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估疗效,同时用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检测仪评估皮损,计算黑素评分、血管评分以及棕色斑和红色区指数。结果 实验组治疗开始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RCM黑素评分分布(z = 2.773,P = 0.006)、皮肤镜血管评分分布(z = 3.135,P = 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ISIA棕色斑指数下降(38.3 ± 3.1比43.9 ± 5.8,z = 3.091,P = 0.002),VISIA红色区指数亦下降(26.5 ± 5.6比33.3 ± 7.7,t = 2.752,P = 0.010)。治疗开始3个月后,对照组RCM黑素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23),而皮肤镜血管评分和VISIA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3个月后,实验组显效9例,好转6例;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11例,无效1例,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 = 2.276,P = 0.029)。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有效,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检测仪可辅助黄褐斑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影像特征,探讨RCM在多发性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在我科就诊的6例疑似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患者64处皮损行RCM检查,62处皮损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其中39处行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23处皮损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治疗后RCM随访。对基底细胞癌的RCM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手术切除行组织病理检查的39处皮损均符合基底细胞癌,与RCM符合率100%,手术切除后3个月、6个月RCM随访,均未发现基底细胞癌RCM特征。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的 23处皮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有12处、8处、4处仍有基底细胞癌RCM特征。 RCM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62处皮损特征:异形角质形成细胞96.8%,与表皮相连90.3%,肿瘤细胞巢96.8%,肿瘤巢周围裂隙样暗区54.8%,肿瘤巢周边细胞栅栏状排列51.6%,肿瘤巢内高折光树枝状结构77.4%,肿瘤间质内血管增生扩张充血95.2%,肿瘤巢内及周围高折光颗粒77.4%。结论:基底细胞癌在RCM下有特征性表现,RCM可作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评价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伍德灯与组织病理学在黄褐斑组织分型中的一致性,并探讨基于伍德灯分型的“真皮型”黄褐斑是否存在.方法 先利用伍德灯对黄褐斑患者皮损进行分型,再利用RCM(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基于伍德灯分型的皮损进行分型,最后对部分患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上皮损表现为红斑鳞屑的蕈样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皮肤科门诊的收集蕈样肉芽肿患者6例,年龄7~73岁,病程1~5年;男4例,女2例;斑片期2例,斑块期3例,肿瘤期1例.均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及相关检查确诊.RCM观察6例蕈样肉芽肿患者各3处皮损,选取1处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发现角化过度,棘层混乱,基底层色素环折光减弱,表皮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单个圆形或类圆形的高折光细胞,真皮乳头环内可见少许炎细胞浸润.少数可见低折光的,圆形至椭圆形的细胞聚集形成的一个囊泡样结构.这些RCM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对照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RCM可能作为蕈样肉芽肿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阴囊Paget病与湿疹皮损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影像特征.方法 对5例临床怀疑为阴囊Paget病和5例阴囊湿疹男性患者的皮损进行RCM扫描,再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对比分析两者RCM图像与组织病理表现.结果 5例Paget病患者,RCM图像可见表皮结构紊乱,正常的蜂窝状结构消失,棘层内可见单个或成巢分布的Paget样细胞.5例阴囊湿疹患者RCM扫描显示棘细胞间水肿,可见网状变性的水疱,偶见脓疱形成.结论 阴囊Paget病RCM影像特征与阴囊湿疹明显不同,应用RCM筛查有利于Paget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传染性软疣的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传染性软疣患者,每例选1处或多处皮损行皮肤镜及RCM检查,记录并统计各项图像特征。结果: 共20例传染性软疣患者85处皮损进行了监测,皮肤镜显示85处皮损中71处可见黄白色高亮结构;RCM显示85处皮损显示细胞形态较大的软疣小体,其周围为挤压致密的表皮细胞。结论: 传染性软疣在皮肤镜和RCM下的图像均具有特征性,都可作为传染性软疣的辅助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技术对硬化性苔藓的RCM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39例临床疑诊硬化性苔藓患者的非生殖器部位典型皮损,先将皮损及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做RCM扫描,再对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皮损处RCM影像学特征:表皮-真皮界面模糊,表真皮交界处、真皮浅层可见不等量高折光噬黑色素细胞39例(100%),与组织病理完全吻合;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34例(87.18%),组织病理改变36例(92.31%);表皮纵向扫描层次较正常皮肤减少,表皮萎缩变薄,基底细胞环缺失,皮突变平37例(94.87%),组织病理38例(97.44%);角质层纵向扫描层次较正常皮肤增加,即角化过度39例(100%),组织病理39例(100%);毛囊漏斗部扩张,内含高折光角化性物质35例(89.74%),组织病理33例(84.62%)。值得注意的是:32例(82.05%)硬化性苔藓患者在表真皮交界处、真皮浅层均可见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的高折光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angerin(+)、CD1a(+)、S-100(+),提示此圆形或类圆形的高折光细胞为活化的朗格汉斯细胞。结论结合临床表现、RCM影像学特征可为硬化性苔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不典型银屑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3例皮损不典型、可疑银屑病的皮损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扫描,同时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3例患者的RCM图像均具有Munro微脓肿及银屑病样增生模式,与组织病理改变相互对应,符合寻常性银屑病的改变。结论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不典型银屑病的诊断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给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针疗法对难治性面部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纳入78例难治性黄褐斑患者,均采用微针疗法进行治疗,采用MASI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5次微针治疗以后,78例黄褐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5例(19.23%)改善率达到90.00%以上,39例改善率(50.00%)达到50%以上,23例(29.49%)改善率达到30%以上,总改善率为97.43%。78例患者在黄褐斑改善的同时,皮肤质地及耐受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微针疗法对于黄褐斑具有明确疗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复方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30例黄褐斑患者予口服复方氨甲环酸治疗,分别于治疗第0、4、8、12及16周时应用VISIA照相及皮肤色尺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行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和患者自我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治疗16周期间,28例患者黄褐斑处及正常部位V值均逐渐升高。治疗16周后,21例患者(75%)皮损改善;7例(25%)中度改善。所有患者均自觉面部色斑颜色变淡,皮肤变亮;18例患者不再因面部色斑而感到困扰,情绪压力缓解,3例患者认为面部色斑的改善减轻了其困扰及情绪压力;所有患者均对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口服复方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幼年黄色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并分析其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皮肤科门诊临床拟诊为幼年黄色肉芽肿的患者,采集RCM图像后,行常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所有RCM拟诊为幼年黄色肉芽肿的疑似患者,经组织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幼年黄色肉芽肿。该病皮损在RCM下的特征为表皮突消失或增宽,真皮浅层可见大量较大体积、中高折光及不规则形态细胞浸润;部分细胞簇集融合,形成散在分布的、明亮的高折光环状结构。结论:幼年黄色肉芽肿在RCM下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房外Paget病(EMPD)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影像特征,分析RCM在EMPD诊断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我所2014年5月-2015年8月临床疑诊为EMPD的患者18例,分别行RCM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EMPD者予手术治疗后3个月随访复查RCM和组织病理。结果:共有1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EMPD,RCM主要表现为表皮细胞结构紊乱,表皮内可见大而圆的Paget细胞出现,基底层可见巢状的癌细胞结构或高折光的树突细胞,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及血管迂曲。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表皮内单个或巢状排列的Paget细胞,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间桥,胞质丰富淡染,呈空泡状;真皮内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16例确诊病例的RCM表现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吻合。所有确诊病例经手术治疗后3个月随访,其中11例RCM检查无异常,3例发现异形细胞,2例发现有癌细胞复发,均与进一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结论:RCM检查无创方便,在EMPD的诊断和治疗随访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550 nm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安全性,并将其与红宝石点阵激光进行对比。方法 2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选择半侧面部为点阵侧,另外半侧为红宝石侧,点阵侧行5次1550 nm点阵激光治疗,红宝石侧行10次红宝石点阵激光治疗,于特定时间点采用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激光共聚集显微镜(CLSM)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侧MASI分值于第4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红宝石侧下降较点阵侧更快,但于末次治疗后3个月分值上升超过点阵侧。CLSM可见末次治疗后1个月两治疗侧基底层黑素均显著减少。红宝石侧3例出现色素沉着,而点阵侧未发生色素沉着。结论红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短期内疗效较1550 nm点阵激光更好,但1550 nm点阵激光治疗效果更稳定,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扁平苔藓(LP)图像特征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对我院就诊的临床初步拟诊为扁平苔藓的患者进行RCM检查,然后于相同皮损处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其RCM图像特征,提炼图像共性特征,分析这些图像特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共入组78例患者,扁平苔藓的RCM图像特征为:较之周围正常皮肤,皮损区域(1)表皮角质层颗粒层不规则增厚;(2)伴表皮突向下延伸的棘层不规则增厚;(3)基底细胞液化变性;(4)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带状浸润。其中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敏感性最高为97.87%,特异性为58.06%;同时存在两种指标(2)和(4)这一组特异性最高为93.55%。结论:LP的RCM图像特征明确,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可应用于LP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