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27 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模型中p27在肾小管中的表达,了解p27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UO组及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es,SOR)术后第7 d,14 d,21 d肾小管中p27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UUO组术后第7 d与SOR组比较,p27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4 d UUO组p27的表达下降,与SO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21 d UUO组p27的表达明显下降,与SO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27在早期UUO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随着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增加,p27的表达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P21在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以及依那普利对其表达的调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EnT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3组大鼠术后7,14和21d肾小管上皮细胞P21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肾脏p21 mRNA的变化;并观察依那普利对肾脏P21表达的调节。结果:在UUO大鼠模型早期,肾小管上皮细胞P21以及肾脏p21 mRNA的表达即有明显增高,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P21的表达逐渐增强;依那普利能明显抑制P21的表达。结论:P21在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依那普利可抑制其表达。P21可能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花倒水莲皂苷C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oxidized low de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表达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50mg/L)组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mg/L)+黄花倒水莲皂苷C(1,3,10μmol/L)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分析检测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ox-LDL上调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黄花倒水莲皂苷C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花倒水莲皂苷C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依那普利抗肾间质纤维化的 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和依那普利治疗组(n=8)。对模型组和依 那普利治疗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hral obstruction,UUO)模型。术后14 d处 死大鼠,留取梗阻侧肾组织分别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 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染色检查肾小 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凋亡蛋 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 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均 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TUNEL染色显示模 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 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显示模型组肾组织FADD,APAF-1和CHOP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 增多(均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肾组织FADD,APAF-1和CHOP的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可通过抑制UUO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起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依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p27^kipl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大鼠组(B组)、糖尿病大鼠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组(C组)和氯沙坦治疗组(D组)、B、C和D组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于4周内留取血液和肾脏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p27^kipl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肾脏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B组大鼠肾小球固有细胞p27^kipl水平在第1周升高(P<0.05),至4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肾小管细胞中p27^kipl表达无显著差异;肾重/体重比值和肾小球面积在该组大鼠第1周起即明显上升;肾脏AngⅡ水平亦呈显著性增加。依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结论: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kipl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肥大的病理过程,它与内源性AngⅡ水平密切相关,提示降低p27^kipl表达可能是ACEI及ATla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21及TGF-β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HE染色观察2组大鼠术后第7,14和21天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肾皮质p21mRNA和TGF-βmRNA的变化。结果-在UUO大鼠模型早期,肾皮质p21mRNA和TGF-βmRNA的表达即有明显增高,与SOR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及P〈0.05),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p21和TGF-β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并且UUO组大鼠各时间点p21和TGF-β的表达呈正相关(各时间点分别为r=0.745、0.700、0.662,P〈0.05)。结论:p21可能参与了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TGF-β可能参与介导了p21在肾皮质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建立大鼠RIF模型后,给予丹参治疗.取出四组大鼠的左肾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和p27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 丹参能减少CTGF和p27的表达,抑制肾脏细胞异常的肥大,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丹参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大鼠CTGF和p27肾小管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和p27在梗阻性RIF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TIF大鼠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大鼠TIF的形成、HSP27、TGF-1及-SMA的表达.结果 大鼠TIF过程中,肾皮质小管表达HSP27明显上调,主要分布于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UUO第3天达高峰,以后随着纤维化的进展逐渐下降,并与TIF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在大鼠TIF形成过程中,肾皮质小管HSP27的表达明显上调,并可能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早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p53、p27及mdm2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53、p27和mdm2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与GIST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预测该肿瘤的侵袭潜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68例手术切除的GIST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53、p27和mdm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例GIST中p53、p27和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4.41%和27.94%.p53阳性表达率在极低度侵袭危险性(VLB)、低度侵袭危险性(LR)和高度侵袭危险性(HR)组三组间,细胞核分裂数≤10/50 HPF和10/50 HPF两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5 cm和5cm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27阳性表达率在VLR、LR和H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5 cm和5 cm两组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dm2阳性表达率在细胞核分裂数≤10/50HPF和10/50HPF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p27和mdm2蛋白表达与GIST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53、p27及mdm2表达可以作为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p27蛋白表达对肾硬化大鼠肾小球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27蛋白表达对肾硬化大鼠肾小球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硬化大鼠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内PCNA和p27的表达。结果:疾病组PCNA mRNA表达明显增强,增殖指数进行性升高。对照组p27蛋白有一定水平表达,而疾病组其表达进行性下降;p27蛋白表达与增殖指数和PCNA 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肾硬化过程中肾小球细胞增殖呈进行性增加,p27表达下调参与调控肾小球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株冻融抗原和弱酸洗脱抗原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后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KM3细胞的杀瘤作用。方法:联合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单核细胞生成DC,并使其致敏KM3特异性冻融抗原或酸洗脱抗原,然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3d,生成特异性CTL,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KM3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在细胞因子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诱导分化为成熟的DC;应用KM3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生成的CTL对KM3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效应。结论:KM3冻融抗原和酸洗脱抗原激发的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孵育能诱生抗KM3细胞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72例PTC根据侵袭程度分为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组、甲状腺内型乳头状癌组和甲状腺外型乳头状癌组;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免疫组化SP法对PTC进行VEGF-C,CD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标记,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C,计算出其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显微镜下计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 density,LVD)。结果:PTC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PI值(23.15±3.7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4.54±2.93)(P<0.01);PTC微癌、腺内型、腺外型的MVD分别为35.25±2.06,41.75±5.46和52.58±4.16,随癌侵袭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PTC微癌、腺内型、腺外型LVD分别为6.00±0.81,13.80±1.81和19.17±2.96,随癌侵袭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19.56±2.4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2.48±2.84)(P<0.05);VEGF-C表达与MVD和LVD计数呈正相关(r=0.743,0.90,均P<0.01)。结论:VEGF-C,LVD与PT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MVD,LVD与PTC侵袭有关;VEGF-C可能参与了血管、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胰岛素免疫干预对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鼠胰岛炎、B细胞凋亡和糖尿病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60只NOD雌鼠随机分为胰岛素处理组(n=34)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n=28),分别于4周、12周、20周、28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优泌林N(Humulin N)6U(60μL)+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FA)60μL,对照组予PBS(60μL)+IFA(60μL)。于12周龄观察胰岛炎和胰岛B细胞凋亡;检测胰岛Fas和FasL的表达;测定血清IL-4和IFN-γ浓度,以及胰岛内I-Aβ^x7,IL-1β,IFN-γ,Fas,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OD鼠皮下注射胰岛素加IFA组30周龄和52周龄时发病率仅为21.4%和28.6%,而皮下PBS加IFA组为71.4%和85.7%(P〈0.05)。胰岛素组胰岛炎积分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胰岛Fas抗原表达和B细胞凋亡率均比PBS对照组低(均P〈0.05)。胰岛素组胰岛内I-Aβ^x7,IFN-γ,IL-1β,FasmRNA表达较PBS对照组低(均P〈0.05),而IL-4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胰岛素组血清IL-4比PBS组高,IFN-γ比PBS组低(均P〈0.05)。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能诱导NOD鼠的免疫耐受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不能阻断胰岛炎的进展。皮下注射胰岛素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使全身和胰岛局部T细胞由,Th1向Th2转型,从而抑制Fas介导的B细胞凋亡而预防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38人,分为单纯全身化疗组(A组)和全身化疗联合全身热疗组(B组),其中A组68人,根据病种采取相应方案行全身化疗二周期;B组70人,除化疗外,同时予以UHR-2000高功率聚束微波全身热疗系统加温,使全身温度升至40℃~42℃,维持50~60min,1~2次/周,4次为一疗程,观察A组和B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R)占2.9%,部分缓解(PR)占36.8%,稳定(SD)占35.3%,进展(PD)占25.0%,有效率(PR CR)为39.7%;B组患者中,CR占5.7%,PR占52.9%,SD占25.7%,PD占25.0%,CR PR为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 Ⅳ°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毒副作用发生率A组为26.5%和16.2%,B组为27.1%和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30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者31例。脑脊液鼻漏1例,两周后治愈。本组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可充分利用鼻腔的自然间隙,入路直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经蝶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6.
氯沙坦保护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与ADMA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关系。方法:用ox-LDL(100mg/L)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 24h或用10^-8~10^-6mmol/L的氯沙坦预孵育HUVEC12 30min后再与ox-LDL共孵育24h,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DMA含量和细胞内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活性。结果ox-LDL孵育HUVEC12细胞24h后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TNF-α和ADMA含量明显增加(P〈0.05),同时NO含量下降和细胞DDAH酶活性受到抑制(P〈0.05);氯沙坦(10^-8~10^-6mmoL/L)可显著减轻ox-LDL诱导的LDH活性、TNF-α和ADMA含量的增加以及NO含量的降低(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DDAH活性(P〈0.05)。结论:氯沙坦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加DDAH活性,降低ADM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10年来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12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确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严格卧床,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给予适量激素。对症状较重,除有腰背剧痛,还伴有肌肉痉挛、抽搐及高热等症状患者,应尽早行病灶清除术。结果:12例椎间隙感染患者,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6例。12例患者均治愈,在术后6-8周带腰围离床活动。随访6月-3年,愈后良好。结论:椎间隙感染者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简便、快速、准确的针对一种MSH2新突变基因的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该MSH2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特征,设计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鉴定出该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结果: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遗传性非息肉型直结肠癌家系中的表型正常的MSH2基因新突变携带者。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又节省成本,可应用于MSH2基因突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应用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探讨其近、远期效果。方法:113例低位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在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应用抗癌药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对照组45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间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5年生存率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病人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鼻息肉的2-DE图谱建立和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鼻息肉及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及鼻黏膜样本各7例,采用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软件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采用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Protand TreMBL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建立了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25±78和936±62;平均匹配点数为682±96和821±78,匹配百分率为82.7%和87.7%;同一鼻息肉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IEF)方向偏差为(1.06±0.14)mm,在SDS-PAGE方向偏差为(1.45±0.21)mm。比较分析两种组织各7例样本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点数为1458个和1617个,平均匹配点数为1026个。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点40个,获取34张PMF,查询数据库鉴定出蛋白质24个。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及鼻黏膜2-DE图谱,识别鉴定出一些与鼻息肉病变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