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在人正常腮腺和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该肿瘤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正常腮腺腺体和多形性腺瘤中CCL28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CL28蛋白在组织中的含量。结果多形性腺瘤中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在肿瘤中表达的减少可能与该肿瘤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年至2007年间诊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33例,探讨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术后复发1例,暂时性面瘫5例,术后出现涎瘘3例,发生味觉出汗综合症12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采用分离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和腮腺肿瘤及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的区域性切除术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超声特征,收集分析其VTQ数据,并将患者的VTQ数据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多形性腺瘤组与对照组的剪切波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用高频超声相比,高频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敏感度较高。结论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腮腺Warthin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进行对照与分析。方法总结与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24位患者与腮腺Warthin瘤20位患者在超声方面的特征。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的24位患者都是单侧并且单发,处于腮腺深叶的患者有9位,处于腮腺浅叶的患者有15位;有6位患者为实性并且是均匀的低回声,呈现为分叶状的患者有9位,有6位患者为混合性回声,有12位患者为实性并且是不均匀的低回声;有4位患者的包膜不完整,有20位患者的包膜比较完整。在腮腺Warthin瘤的20位患者中有24个肿瘤,一侧多发的患者有1位,双侧单发的患者有2位,在包膜方面都比较完整;有14位患者为混合性回声,有6位患者为实质性回声;回声弱低的患者有15位,处于腮腺后下极的患者有18位。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腮腺Warthin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超声特征,按照其规律结合临床中的特点,基本上能满足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需要,关于最后的定性还需要参照患者的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探索一种准确率高且易于超声医师掌握的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2个多形性腺瘤和16个腺淋巴瘤共38个腮腺肿块,进行超声联合临床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评分进行分析评价,拟定最佳临界值。结果超声联合临床评分法鉴别诊断腮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最佳临界值为3分,此时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77.2%。结论超声联合临床评分法有助于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姚绍启 《工企医刊》2001,14(1):43-44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良性上皮肿瘤。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现将我院收治的68例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腮腺多形性腺瘤68例,均经病理切片证实。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17岁~64岁,平均年龄43.2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个月,平均4.6年。肿瘤直径3cm~8cm,平均42cm。68例均为初发者,右侧腮腺区40例,左侧腮腺区28例。根据腮腺的解剖部位区分,耳前区10例,颌角区45例,颌后区9例,颌角下区4例。  相似文献   

7.
唐志明  冉强  邹习忠  黄微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50-1652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良性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腮腺腺淋巴瘤9例、基底细胞瘤5例,分析内容包括肿瘤部位、边界、CT平扫及增强特征等。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位于腮腺浅叶12例,后下象限5例;腮腺腺淋巴瘤9例位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8例,3例多发;基底细胞瘤5例,均位于浅叶,3例位于前下,2例位于后下。所有肿瘤边界均清晰。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54.8±6.6,84.6±13.7,109.5±12.5)HU,多形性腺瘤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静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49.3±6.4,71.7±14.8,92.5±11.9)HU,腮腺基底细胞瘤与前两者静脉期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腮腺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凤国 《现代保健》2009,(32):49-49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功能性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位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25例,在瘤体包膜外0.5—1.0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对照组25例采用经典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面部畸形及残留腺体的功能。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术后畸形小,残留腺体有功能,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功能性切除较经典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高频超声检查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76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的184个腮腺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120个,腺淋巴瘤64个)的超声图像,分析、总结两种肿瘤的灰阶超声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多形性腺瘤中男性占47.4%(55/116),腺淋巴瘤中男性占96.7%(58/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边缘呈分叶者多形性腺瘤59个(49.2%),腺淋巴瘤21个(32.8%);内部回声均匀者多形性腺瘤57个(47.5%),腺淋巴瘤9个(14.1%);伴液化者多形性腺瘤33个(27.5%),腺淋巴瘤39个(60.9%);伴钙化者多形性腺瘤14个(11.7%),腺淋巴瘤无;血流丰富者多形性腺瘤19个(15.8%),腺淋巴瘤35个(54.7%),中心血流者多形性腺瘤43个(35.8%),腺淋巴瘤45个(70.3%).二者边缘分叶的比率、内部液化的比率、钙化的出现率、Ⅲ级血流的比率及血流分布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低回声团块呈分叶状结构,内部回声较均匀,伴钙化,血流不丰富多提示多形性腺瘤,而低回声团块伴液化,较丰富的中心血流则首先考虑腺淋巴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张蕾蕾  张国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50-1450,1460
[目的]探讨ER和P53蛋白表达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多形性腺瘤中ER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0例多形性腺瘤中,ER阳性者16例,表达率为40%(16/40);P53蛋白表达22例,其表达率为55%(22/40);ER阳性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ER阴性,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R阳性的多形性腺瘤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ER和P53蛋白的表达与多形性腺瘤的预后(复发、恶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腮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分布、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结果 46例患者中,良性肿瘤42例(腺淋巴瘤25例,多形性腺瘤9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脂肪瘤1例,淋巴管囊肿1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4例(腮腺导管癌1例,涎腺腺癌1例,淋巴上皮癌1例,恶性多行性腺瘤1例)。42例良性肿瘤中均未发现钙化灶,4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发现钙化灶。良恶性肿瘤的区分,CT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7.8%。结论 256层螺旋CT扫描对腮腺肿瘤定位定性较准确,有助于腮腺肿瘤术前鉴别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综合成像时间、辐射剂量、成本费用等指标考察,较其他影像学手段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增强CT诊断腮腺多原发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腮腺MPT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增强CT对其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CT形态学以及分布特征.结果:左侧腮腺和右侧腮腺均主要以沃辛瘤为主,分别占比73.91%和73.68%,基底细胞腺瘤共计4例,多形性腺瘤共计4例,鳞状细胞癌和神经鞘瘤均为1例,共有28例患者发现全部多发肿瘤物,检出率为93.33%,单侧腮腺检出率为94.44%,双侧腮腺检出率为91.67%.结论:沃辛瘤是临床中常见的腮腺MPT类型,增强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为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吴文娟  王成达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46-114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62例腮腺肿瘤的MSCT表现,所有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17例、腺淋巴瘤13例、淋巴管瘤9例、脂肪瘤4例,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15例、腺泡细胞癌2例、囊腺癌1例、淋巴瘤1例。MSCT平扫可清楚显示病灶及其大小、形态和范围,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物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推移及侵犯。结论 MSCT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C类趋化性细胞因子2(CCL2)和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244例,术中切取乳腺癌组织标本244份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58份;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CL2、S100A4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后对患者进行18~60个月随访,记录患者乳腺癌复发情况和无瘤生存时间。结果 正常乳腺癌组织中未见CCL2阳性表达,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CL2阳性表达率为45.90%(112/2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癌组织中未见S100A4蛋白阳性表达,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02%(144/2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CCL2表达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HER2表达水平、病理类型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Ki67表达水平比较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S100A4蛋白表达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CCL2表达与S100A4蛋白呈正相关(P0.05);其中CCL2表达与乳腺癌复发呈正相关(P0.01),S100A4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复发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244例乳腺癌患者中,CCL2阴性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为(42.50±6.18)个月,明显长于CCL2阳性组患者的(31.26±8.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蛋白阴性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为(41.39±5.30)个月,明显长于S100A4蛋白阳性组患者的(32.69±7.2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L2与S100A4蛋白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二者可作为评估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OMS-710型手术显微镜下面神经解剖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OMS-710型手术显微镜下面神经解剖腮腺肿瘤切除治疗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沃辛瘤35例,多形性腺瘤18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肌上皮瘤3例,血管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导管癌1例,肌上皮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病例,4例(6.06%)出现暂时性面瘫,经药物治疗后恢复.随访0.5~2.0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OMS-710型手术显微镜下面神经解剖腮腺肿瘤切除,面神经损伤小,面瘫发生率低,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及技巧。方法6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为改进术式组32例(腮腺部分浅叶切除术+腮腺部分深叶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组3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对两组术式、组织机构去留、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6年,改进术式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疗效比较,面神经麻木发生分别为0例(0%)和6例(19.4%),Frey综合症发生分别为2例(6.3%)和10例(32.3%),耳垂麻木发生分别为0例(0%)和6例(19.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涎痿发生分别为3例(9.4%)和6例(19.4%),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腮腺多形性腺瘤采用改进手术方式,使术后切口更加隐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部分腮腺功能得以保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占位性病变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对病灶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特别是强化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病灶中共发现病灶23个,多形性腺瘤13个,增强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个腺淋巴瘤表现为"快进快出",1个腺淋巴瘤表现为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5个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峰值在延迟期.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为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占位性病变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对病灶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特别是强化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病灶中共发现病灶23个,多形性腺瘤13个,增强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个腺淋巴瘤表现为"快进快出",1个腺淋巴瘤表现为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5个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峰值在延迟期.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为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头颈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根据其是否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共纳入患者92例,其中试验组45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内最高体温、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11%(5/45),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4.89%(7/47);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41)。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其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主要发生于大涎腺,以腮腺最多见.发生于鼻部的多形性腺瘤临床上很少见,约占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1.71%[1].我院2001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5例鼻中隔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18~55岁,病程0.5 ~ 3.0年,平均1.7年.全部病变均发生于鼻中隔前中部,其中3例位于鼻中隔左侧面,2例位于右侧面.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流涕,间歇性涕中带血或鼻出血,无外鼻畸形,无明显头痛和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