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变化情况,分析两者在诊断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2-01/2004-12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111例。按眼底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48例(96眼),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41例(82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22例(44眼)。健康体检者35例(70眼),为正常对照组。用眼底摄片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其子波波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和振幅在各组的变化情况。 结果:纳入患者111例和正常对照者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眼底尚未发现异常时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和子波2已出现振幅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分别为(186.86&;#177;43.15),(205.64&;#177;33.95)μV;子波2分别为(53.26&;#177;17.81),(61.89&;#177;19.38)μV,P〈0.051,子波1,3则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振幅明显下降[子波1分别为(11.07&;#177;7.20),(5.84&;#177;4.60),(16.85&;#177;8.97)μV。子波3分别为(24.51&;#177;10.88),(13.26&;#177;7.87),(30.81&;#177;15.13)μV,P〈0.051,子波4在各组振幅变化无明显差异。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118.72&;#177;9.00),(120.27&;#177;9.63),(112.45&;#177;6.99)ms,F=16.287,P=-0.000]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振幅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6.89&;#177;2.46),(3.65&;#177;1.96),(9.52&;#177;4.11)Ins,F=32.014,P=0.0001。并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更明显。 结论:①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子波2能较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改变,当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及振幅能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故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时机。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激光治疗后口服益脉康及沃丽汀,对照组口服益脉康以及沃丽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背景型患者治愈率(95.24%)明显高于增殖型治愈率(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视力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视力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治疗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背景型期治愈率比晚期增殖型期高,激光治疗能防止新生血管出血性视力下降,若眼底造影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应尽早进行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DR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6例52只眼。试验组予以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调控血糖稳定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调控血糖水平;监测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hC肽(PCP)水平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CP、PCP升高、HbAlC水平降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提高,但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影响DR进程,为DR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的关系。方法:应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法、放封免疫计数法、微柱层析法等观察90例糖尿病患者(DM组、DM Ⅰ~Ⅲ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M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降低。DM Ⅰ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Ⅲ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各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内皮素呈负相关关系。糖尿病各组内皮素水平均比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降低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致病作用因素之一,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显著减少、内皮素明显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正常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同发展时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糖尿病组63例为20014—02/06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按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24例,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25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14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胰岛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同期健康体检的20名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83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糖尿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1.81&;#177;0.36),(1.19&;#177;0.30)μg/L,P〈0.05],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2)白细胞介素6水平:糖尿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168.81&;#177;33.60),(110.47&;#177;30.26)ng/L,P〈0.05],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分别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04,0.528,P〈0.05)。结论:①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②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逐渐升高,提示其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Nycocard READ—ERⅡ仪器对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HbAlc、空腹血糖(FBG)水平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结果伴有视网膜病变组(有DR)46例,其中单纯型38例、增殖型8例;无视网膜病变组(无DR)40例;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HbAlc水平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水平与视网膜病变之间呈正相关;FBG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滴丸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滴丸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2例糖尿病伴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只用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滴丸口服,4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五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降血糖的基础上,运用银杏叶滴丸治疗,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循环状态,提高视力,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好转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多贝斯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冬梅 《临床医学》2003,23(8):47-48
目的 :观察评价多贝斯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5 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多贝斯组与常规对照组 ,多贝斯组给予口服多贝斯 15 0 0mg 天 ,疗程共 3个月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多贝斯组患者视力、眼底情况比服药前改善者达 93 1% ,常规组为 68 9% ,多贝斯组病变改善情况好于常规组 (P <0 0 5 )。结论 :多贝斯能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功能及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9.
赵婷  徐倩 《临床医学》2011,31(2):51-52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激光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非诺贝特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2年,通过定期眼底造影成像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接受激光治疗的例数和进行激光治疗的总次数。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接受激光治疗的情况:治疗组19例,对照组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激光治疗的总次数:治疗组34次,对照组7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进行非诺贝特干预治疗,可明显减少激光治疗的需求及进行激光治疗的次数,从而减少视野缺损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变化情况,分析两者在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01/2004-12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111例。按眼底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48例(96眼),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41例(82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22例(44眼)。健康体检者35例(70眼),为正常对照组。用眼底摄片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其子波波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和振幅在各组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患者111例和正常对照者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眼底尚未发现异常时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和子波2已出现振幅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分别为(186.86±43.15),(205.64±33.95)μV;子波2分别为(53.26±17.81),(61.89±19.38)μV,P<0.05],子波1,3则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振幅明显下降[子波1分别为(11.07±7.20),(5.84±4.60),(16.85±8.97)μV,子波3分别为(24.51±10.88),(13.26±7.87),(30.81±15.13)μV,P<0.05],子波4在各组振幅变化无明显差异。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118.72±9.00),(120.27±9.63),(112.45±6.99)ms,F=16.287,P=0.000]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振幅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6.89±2.46),(3.65±1.96),(9.52±4.11)ms,F=32.014,P=0.000]。并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更明显。结论:①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子波2能较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改变,当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及振幅能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故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氩激光联合胰激肽释放酶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1例83眼确诊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氩激光组在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氩激光联合胰激肽释放酶组(综合组)光凝后给予口服胰激肽释放酶3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眼底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视力及眼底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综合组优于单纯氩激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胰激肽释放酶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a)激光治疗后的视网膜保护作用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8例(126眼)随机分为A、B组。A组单纯使用法国Viridis ND:YAG532nm型激光机进行光凝治疗;B组在进行光凝治疗同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后2周、3~6个月患者的主观感觉、视力、视野、眼底彩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变化。结果 B组患者主观感觉和视力改善较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眼底彩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视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可增强DR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减轻激光光凝的副作用,改善患者主观感觉和视力,可以作为DR的综合治疗方法,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糖、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非增殖型D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视力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结果 2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视力水平相比护理前有显著改善,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心理健康指标评分低于护理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在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控制患者的血糖处于稳定状态,提高视力水平,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音乐放松疗法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观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4/10在大连造船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糖尿病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具有Ⅱ-Ⅲ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心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视功能分级、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方面相匹配。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均采用基本固定的投药治疗方法。心理干预手段采用音乐放松疗法。坚持练习2次/d,30min/次。每周2次的电话随访。疗程28d。采用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定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定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测试时间为首次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治疗前心理状况和治疗前后两组间各指标差值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视觉功能与糖尿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治疗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差值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是否干预、视功能分级、文化程度、血糖值、糖尿病特异性量表的各因子分、视功能量表的各因子分为自变量。结果:80例患者均自愿参加,并认真完成量表测试,中途无脱落。①治疗前两组心理状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量表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常模比较。80例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在躯体化、人际、焦虑、抑郁、恐怖和阳性分数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与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的相关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的生理功能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之间正相关(P〈0.05);心理精神维度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之间正相关(P〈0.05);治疗维度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社会功能正相关(P〈0.05)。③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与症状自评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的生理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抑郁、焦虑、敌对负相关(P〈0,05);心理维度与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负相关(P〈0.05);社会维度与强迫、人际、抑郁、焦虑负相关(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的改善程度与心理干预正相关,说明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心理水平,改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问题严重。视网膜的病变导致的视觉功能下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心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改善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新海医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研究组予以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行眼底激光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联合应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16.
达纳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平  张震宇  雷志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055-105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用达纳康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及病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5 2例 ,男 2 8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6 2 4岁 ;增殖型病变 10例 ,非增殖型病变 42例 ,均符合 1985年WHO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选择法国博福 -益普生制药工业公司生产的达纳康为治疗用药 ,用量 40mg每日 3次 ,观察疗程 3个月 ,不加用抗凝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1 3 观察方法 根据中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眼底镜观察 ,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眼底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分为糖尿病正常眼底(NDR)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09例,其中单纯型视网膜病变(SDR)157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52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检测.结果 HbAlc水平越高,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P〈0.01).SDR组HbA1c明显高于NDR组(P〈0.05),PDR组高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水平在SDR组与NDR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血浆葡萄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2例(62眼)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眼)和对照组(32眼),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药物、运动、饮食控制);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12周。结果:观察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现象,对照组受2眼发生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后PT、KPTT、INR差异显著(P0.05);6个月时观察组视力和眼底病变改善(眼底照相、FFA和OCT检查)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早期DR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随访和中长期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力康复情况的影响,寻求保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方法。 方法:随访观察2000-01/2005—06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7例(174眼),男38例,女49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初次治疗后给予干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长期干预方法:通过强烈要求患者定期复诊、电话和信件联络、定期走访部分病例等方法,对患者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给予指导,并每一两周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尽力控制空腹血糖〈6.7mmol/L:同时给予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发现眼底病变有所进展的患者,及时给予眼底补充光凝治疗。使用SPSS1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有随访(复诊)记录者87例(174眼),其中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2眼;157眼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在接受初次诊治后3个月时均保持随访,在接受初次诊治后6,12,24,36,48个月时保持随访观察的病例分别为79,65,48,45,36例。随访时间最长50个月。①患者初次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有提高(χ^21-2=10.79.P〈0.05),并且在初次治疗后的第1~3年延缓了视力的继续损害(χ^22-3=2.99,χ^22-4=0.91,以χ^22-6=5.41,χ^22-6=4.18,P〉0.05)。②初次治疗后48个月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还是较初次治疗后3个月时有所下降,但和初次治疗前无明显差异(χ^22-7=9.59,P〈0.05,χ^21-7=8.86,P〉0.05);对数据的分析还发现,初次治疗后6,12,24,36个月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和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就是说视力无明显提高或降低(χ^21-3=2.98,χ^21-4=8.51,χ^21-5=3.78,χ^21-6=5.67,P〉0.05)。③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持续高水平、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肾病、是否定期看内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是否定期到眼科复诊、是否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等7个因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康复有关的重要独立因素为是否定期看内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持续高水平、是否定期看眼科医生和持续高血压。 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同时,眼科医师与内科医师密切协调,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中长期干预,很大程度上减缓和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发展得到一定控制,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160例(212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结合激光治疗实行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病情过快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