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肺复苏机用于超长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即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支持呼吸,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在2组抢救措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2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心肺复苏有效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出院率五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出院率四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增加超长心肺复苏的有效率以及出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32例。Ⅰ组采用插管方式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Ⅱ组采用面罩方式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Ⅲ组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对比三组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心肺复苏状况以及患者的存活率。结果: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急救的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心肺复苏状况以及患者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Ⅰ组和Ⅱ组的各项结果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结果明显优于Ⅱ组,这说明单独的插管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面罩治疗效果。结论: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的过程中,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2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后48 h和96 h患者存活率以及复苏0,5,10,20 min患者pET(CO2)水平。结果复苏后10 min和20 min,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8.41±4.79)min,较对照组(10.11±5.78)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复苏后48 h和96 h存活率均为72%,而对照组分别为53%和5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复苏过程中pET(C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复苏后5,10,20 min时观察组pET(C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提高ROSC率和稳定性,提高pET(CO2),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中应用腹部提压装置对患者生命指标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经过院前救治的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行徒手心肺复苏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应用腹部提压装置行心肺复苏治疗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急救时间均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0.5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部提压与徒手心肺复苏在院前心搏骤停急救中均...  相似文献   

5.
李向东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79-79,81
目的:探讨川芎嗪用于治疗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法床效果。方法:选取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后,观察组患者给予川芎嗪葡萄糖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d的SOD、MDA、NO水平,并综合评价,陆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中SOD、MDA、NO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即对患者采用川芎嗪静滴治疗,可以提高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单用肾上腺素或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首剂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观察组52例患者给予首剂肾上腺素1mg及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推注。如心电未恢复,2组患者均每隔5min重复给药,直到自主循环恢复。观察自主循环恢复情况、24h及出院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75.00%、(8.6±2.3)min,对照组分别为52.50%、(18.8±4.5)min,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2组患者的24h存活率、出院率比较,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PR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患者自主心律恢复率和时间明显优于单用肾上腺素,24h和出院存活率亦高于单用肾上腺索组,近期效果显著。但由于随访所限,长期复苏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心搏骤停、猝死行心肺脑复苏救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在心搏骤停后行常规心脑肺复苏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抢救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救治。比较2组心搏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不同时间点S100β蛋白水平、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搏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心搏骤停后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脑肺复苏后6 h、24 h、72 h,观察组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有助于促进猝死患者自主循环恢复,降低S100β蛋白水平,减轻脑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致心脏骤停患者超长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诱发心脏骤停且在最初30 min标准化心肺复苏未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95例,在机械通气和规范抢救流程基础上,随机分为人工胸外按压组48例和心肺复苏机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出院率2项指标。结果:心肺复苏机组在30~60 min和60~120 min这2个复苏时长内,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出院存活率均高于人工按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2例患者复苏时长超过120 min,其中1例自主循环恢复,未能出院存活。结论:急诊室内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比人工胸外按压有更高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素与血管加压素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源性猝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厦门市医疗急 救中心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 95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 例)与观察组 (48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肺复苏,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加压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率为 89.58 %,较对照组的 68.09 % 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复苏时间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存活率为 41.67 %(20/48),较对照 组的 19.15 %(9/4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心肺复苏 10 min 与 20 min 后心率水 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肾上腺素与血管加压素联合心肺复苏治疗心源性猝死可缩短患者复苏 时间,提高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效应,揭示其在临床CPR过程中的适宜用量。方法:将入选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肾上腺素组(A组)、肾上腺素加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B组)、肾上腺素加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C组),3组均行标准心肺复苏并予常规西药、肾上腺素及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组间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天存活率、心肺复苏成功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cTnT的差异。结果:B、C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及2天存活率方面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B、C组较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组较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且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收治的 33 例心肺复苏后幸存常温治疗者为本研究对照组,以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 的 33 例心肺复苏后幸存亚低温治疗者(中心体温降至 32 ~ 34 °C,并维持 24 h)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后 72 h,观察组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 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自主循环恢复后 72 h,两组患者大脑神经功能分级(CPC)中,观察组 1 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2 级、3 级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自主循环恢复后 72 h,观 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心肺复苏后幸存者来说,亚低温治 疗可以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与常规复苏相比较的优势,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两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共3次,间隔30 min,同时予参附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7d.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即刻、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6h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复苏后4,12,24,48 h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分别为74.2%,72.7%,对照组为52.8%,58.3%)(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可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稳定血压,保持有效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总结3种通气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急诊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230例分为3组,在心肺复苏时甲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乙组采用喉罩-气管插管,丙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3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急诊存活率及气道成功开放所用的时间。结果甲组45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6例;乙组41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2例;丙组27例心肺复苏成功,21例存活。3组心肺复苏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组和乙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丙组(P均<0.05),且甲组和乙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复苏后1 h和3 h的p H、p(O2)、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和喉罩-气管插管用于心肺复苏通气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气道成功开放用时短,痛苦减轻,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进行。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心肺复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48例心脏骤停15 mi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分为对照组(18例)无创血压和观察组(30例)有创血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死亡15例,抢救成功3例。观察组中死亡9例,抢救成功21例。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70.00%)高于对照组ROSC成功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更实时、准确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临床应用中提高CPR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心肺复苏成功的42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行常规心肺复苏救治,观察组(2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针静滴及中药汤药救治,观察记录两组救治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检测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含量,应用APACHE-II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生理健康评分。结果:两组救治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5天后的上述两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心肌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水平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APACHE-II评分(21.6±2.6)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3.8±3.2)分。结论:中药可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肌功能形成有效的保护,以预防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参麦注射液对豚鼠缺氧型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对缺氧型心搏骤停(CA)豚鼠模型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自主循环的影响.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SM组和生理盐水(NS)组,腹腔注射SM、NS30min后,采用夹闭气管窒息法复制CA豚鼠模型,监测夹管前后豚鼠的心电图变化,并记录开始CPR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自主循环维持时间.结果两组CPR成功率相近;SM组循环恢复时间短于NS组,循环维持时间长于NS组.结论 SM可缩短缺氧型CA豚鼠型CPR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延长CPR成功后的循环持续时间,但对豚鼠CPR成功率无明显影响,说明SM对促进CA的自主循环恢复和提高恢复后自主循环的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的、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呼吸器.心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病症,胸外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以往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是我科心肺复苏最为常用的急救技术,然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位置、深度、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2009年我科引进了美国密执安公司生产的1007型萨勃心肺复苏机,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152例心肺复苏患者(全部为院内抢救)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萨勃机(62例)和标准心肺复苏术(90例)进行复苏,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其中超长心肺复苏患者20例,使用萨勃机心肺复苏仪12例,标准心肺复苏8例,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素后,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应用萨勃机辅助心肺复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脑保护、器官支持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观察自主循环恢复即刻(0 h)及自主循环恢复后24、72、120 h时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肌酐、平均动脉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28 d生存率及复苏后28 d时的脑功能分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时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4 h比较,两组患者第72小时和120小时的SOF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一时间比较,第72小时和120小时的SOF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心律后28 d的脑功能评估,其中治疗组的痊愈、中等残疾比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的28 d病死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降低脑损害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心肺复苏患者施行优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心肺复苏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急诊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就诊流程施行救治,观察组在常规就诊流程救治基础上施行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用时情况、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接诊、胸外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心电图检查用时均短于对照组,由原来的19.82min缩短到12.36min,P <0.05;(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由原来的91.67%提高到98%,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施行优化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