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连汤被列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然而历代医家对黄连汤中桂枝的作用认识却不尽相同,可归为解表、驱胃中寒邪、交通上下阴阳等几种观点,但均有局限之处。为阐明黄连汤中桂枝的作用,该文基于条文症状、药证、方证,将黄连汤与其药物组成相似的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进行对比,发现黄连汤中的桂枝应对症治疗黄连汤条文中的“腹痛”症状。然黄连汤之“腹痛”与桂枝的药证不符,而与芍药的药证相合,故提出“黄连汤中桂枝应为芍药”的可能。进一步的方证分析发现,将黄连汤中的桂枝换为芍药后,黄连汤的药证相应、方证相应,进一步证明“黄连汤中桂枝应为芍药”的观点。桂枝和芍药从简帛医书时代便经常配伍使用,两者单独使用时存在误用的可能,故进一步总结《伤寒论》中桂枝和芍药的功效并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黄连汤制炉甘石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理化、薄层层析法对黄连汤制炉甘石进行鉴别;采用滴定法对黄连汤制炉甘石中氧化锌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采用理化及TLC可鉴别黄连汤制炉甘石,采用改进后的氧化锌含量测定方法可测定其氧化锌的含量。结论:理化薄层层析法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作为黄连汤制炉甘石鉴别及氧化锌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彭梅梅  郭爽  陈琪  王梦  徐祯  钱怡洁  毛靖  许金国  季德  陆兔林  毛春芹 《中草药》2021,52(18):5514-5523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连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黄连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匹配共有峰并进行色谱峰归属;基于文献及特征图谱研究筛选黄连汤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黄连汤潜在的Q-Marker。结果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7个色谱峰,18批黄连汤基准样品与其参照图谱(R)的相似度均大于0.95,且17个共有峰均能明确归属到黄连、甘草、干姜、桂枝4味饮片;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7个活性成分,PIK3CA、MAPK3、SRC等30个核心靶点,AGE-RAGE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139条关键通路,表明黄连汤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初步预测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为黄连汤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特征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连汤中的Q-Marker,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连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为全面控制黄连汤的质量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黄连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连汤治疗胃炎的功效物质基础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复方的后续应用与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预测黄连汤治疗胃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黄连汤成分靶标-疾病靶标网络,筛选关键节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黄连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胃炎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黄连汤预测的175个活性成分与胃炎相关的538个关键靶标相互作用,通过趋化因子、雌激素和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参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侵润、胃黏膜损伤、胃黏膜萎缩等胃炎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病理环节的调控。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连汤治疗胃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方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黄连汤制炉甘石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别采取理化方法、薄层层析法对黄连汤制炉甘石展开鉴别,而后经滴定法对其中氧化锌含量展开测定。结果:理化鉴别、薄层层析法鉴别黄连汤中制炉甘石方法合理,结果准确;改进后的滴定法对氧化锌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可靠。结论:上述建立的理化、薄层以及滴定方法在黄连汤制炉甘石鉴别以及含量测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黄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乳山市人民医院(264500)宫伟星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乳山分校(264500)刘吉占关键词反流性胃炎新黄连汤疗效观察自1991~1996年仿《伤寒论》黄连汤增损成新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丹参黄连汤治疗胃病瘀阻胃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7例胃痛瘀阻胃络患者用自拟丹参黄连汤治疗,15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迭87.8%。结论:自拟丹参黄连汤治疗胃病瘀阻胃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苏叶黄连汤联合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加用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口服。结果:治疗后Scr指标显著降低,Ccr、RBC指标提高。结论:苏叶黄连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能增强慢性肾衰(脾肾两虚兼湿浊型)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琦认为,临床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要遵循《伤寒论》原意,指出不可以注家发挥代替张仲景原意,更不可把经方局限为治疗某种病证的专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在临床应用时主要治疗表里同热的疾病,并非专为下利所设,在辨证过程中要注重原文的"脉促""喘而汗出"等症状。以王琦用本方治疗伏邪发热的医案为例,介绍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临床应用,通过医案可以看出葛根黄芩黄连汤对小儿、成人和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发热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0.
黄连汤作为仲景经方之一,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具有重要的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与黄连汤医案相关的文献,总结了其主要病因和治法,认为黄连汤证的基本病机为“上热下寒,中焦失和”,应治以“宣通上下,调和脾胃,平和阴阳”。黄连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泌尿及生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疾病等,除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的医案较少。通过分析黄连汤的研究进展可知,方药中各成分的药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研究名家医案的用药规律具有不全面性,应从中医理论出发,理论与临证相结合,并通过现代技术分析完善方药的作用机制,促进临床研究的发展,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从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竭(CRF)及其氮质血症期的认识、对脾升胃降理论的认识以及对CRF氮质血症期的解释、古今对苏叶黄连汤加味的认识、苏叶黄连汤加味组方及药理机制、苏叶黄连汤加味治疗CRF氮质血症期的作用机制5方面入手探讨脾胃升降理论在苏叶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的体现,指出调理脾胃升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的独特优势可能与其活血行气、和胃降逆,化湿泄浊的配伍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田伟 《西部中医药》2010,23(6):9-10
导师刘淑霞教授在临床中,交替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与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狂证日久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古籍中治疗温病伏暑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为后世医者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古籍中治疗温病伏暑方剂、中药,采用SPSS 19.0及SPSS Clementine软件进行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5种古籍内治疗温病伏暑用方55个,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益元散(5.88%)、五苓散(5.04%)、黄连消暑丸(4.20%);谈及伏暑用药148种,排除甘草外,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茯苓(4.74%)、半夏(3.23%)、黄连(3.03%);治疗伏暑药对前3名配伍依次是半夏-茯苓、白术-茯苓、厚朴-扁豆;常见治疗伏暑的药物组合是泽泻-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茯苓。结论:半夏-茯苓、白术-茯苓、厚朴-扁豆、泽泻-茯苓、生地黄-麦冬配伍具有伏暑治疗特色;益元散、五苓散、黄连香薷饮等为治疗伏暑常用。  相似文献   

14.
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黄连阿胶汤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王自立主任医师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眩晕(高血压)、癫证(精神分裂症)及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的临证验案举隅,说明该方具有育阴清热、交通心肾之功用,对心肾不交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朱华旭  黄山  陆文聪  纽冰  郭立玮 《中成药》2011,33(10):1709-1712
目的 将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探讨建立能反映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质量浓度与药效作用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方法 根据数学组合原理,将黄连解毒汤君(黄连)、臣(黄芩)、佐(黄柏)、使(栀子)4味药组合为11组,每组分别采用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得到22个部位.选用鼠性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跟踪筛选,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及各分离部位对过氧化氢(H2O2)、氯化钾(KCl)、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考察标识黄连解毒汤的3种指标性成分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黄芩苷、栀子苷量与保护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3种成分浓度的优化配比关系.结果 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13∶12时,样品对过氧化氧致细胞损伤的保护率最高;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3∶1∶3时,样品对连二亚硫酸钠造模的保护率最高;而对于氯化钾造成的损伤,未能得出最优浓度.结论 不同造模机制下得到的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的最佳浓度比不同,该汤剂中指标成分适宜的浓度范围及比例需要进一步药理实验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伤寒论》12首含大黄方剂对8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固体连续稀释法测定,并得出各复方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在12首含大黄方剂中,有7首对所试8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桂枝加大黄汤、大黄黄连泻心汤作用最强;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陷胸汤、抵挡丸次之。结论:该体外抑菌试验的结果可作为临床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选方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清代名医孔毓礼中医药治疗痢疾用药规律。方法:将清代名医孔毓礼所撰《痢疾论》治疗痢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痢疾病中药复方106首,涉及中药126种,总用药次数为706次。结论:临床以补虚药、温里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等为主要药类;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连、当归、干姜、白芍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验研究桂枝二越婢一汤组合方剂的解热作用。方法以干酵母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桂枝汤、越婢汤及其合方桂枝二越蜱一汤的解热作用,以证实其合方中与方间存在着功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关系。结果桂枝汤、越婢汤、桂枝二越蜱一汤均有解热作用(P<0.05)且桂枝二越婢一汤解热优于桂枝汤、越婢汤(P<0.05),越婢汤与桂枝汤疗效比较无意叉(P>0.05)。结论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有协同、拮抗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证素辨证分析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异同,明确三者的作用方向。方法 :收集前人对三泻心汤的论述,筛选相关症状,通过计算各症状对证素的贡献度的和,确定三者的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得出证名。结果:半夏泻心汤的病位证素是脾、胃,病性证素是湿、气虚、气滞,生姜泻心汤病位证素是肝、脾、胃,病性证素是饮、气滞,甘草泻心汤的病位证素是胃、心神,病性证素是湿、热、气滞、阴虚。结论:三泻心汤病机不离气滞,但各有侧重,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生姜泻心汤最重气滞兼肝胃不和,甘草泻心汤侧重湿与虚热上扰。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对痰饮病的治疗分为扶正利水、祛邪利水、和解利水,扶正利水中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心利水、以小青龙汤温肺蠲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理中丸健脾祛湿、茯苓甘草汤温胃散饮、真武汤温肾行水、五苓散化气行水、猪苓汤育阴行水;祛邪利水分寒下和热下,寒下中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泻热开结逐水、十枣汤攻下开结逐水、牡蛎泽泻散清热软坚利水、热下中以三物白散散寒破结逐水、瓜蒂散涌吐寒实;和解利水中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生姜泻心汤和胃散水、四逆散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