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国内由姚尔固首次报道于1987年。HIT患者约10%-88%病人可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而有血栓形成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20%,病死率为30%左右。由于肝素抗凝为血液净化基本抗凝手段,HIT为血液净化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O’Shea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IT发生率为0%~12%,综合28篇临床报道HIT在新近开始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2%,应引起肾内科医生的重视。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首次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1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于使用肝素前常规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分别记录首次血液透析前患者血小板计数;首次血液透析后每周3次随访血小板计数,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采静脉血行血小板计数。监测肝素抗凝前、后血小板数目变化,对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4Ts”评分,评分为6~8分的患者临床诊断为HIT。观察HIT患者肝素抗凝前、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变化、血小板减少的最低值、HIT发生时间,同时观察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超声检查深静脉有无新发血栓形成、全身出血倾向(牙龈出血、局部皮肤瘀斑、黑便、肉眼血尿)等。HIT患者停用肝素,换用阿加曲班抗凝,观察HIT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及恢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115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HIT,11例HIT患者有2例发展为HITIS(占18.2%)。HIT患者肝素抗凝后血小板数目降至(68±21)×10^9/L,与肝素抗凝前的(179±57)×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用肝素改为阿加曲班抗凝后血小板计数上升至(166±53)×10^9/L,与阿加曲班抗凝前的(68±21)×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抗凝后血小板计数为(166±53)×10^9/L,与肝素抗凝前的(179±57)×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T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抗凝后的常见并发症,阿加曲班可作为HIT患者的有效抗凝剂。  相似文献   

3.
钱皎  王卓  李静 《骨科》2015,34(6):756-758
目的 为临床药师参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HIT患者,并提供个体化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排除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的药物因素并最终判定HIT,提供合理的替代抗凝治疗方案,提出临床药师对于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结论 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长,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因其良好的抗凝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但骨科医师对其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却了解很少。HIT即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使用肝素所引起的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6年我院12例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血小板降低,更换抗凝药物枸橼酸及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抗凝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者11例,死亡1例。最终选择低分子肝素抗凝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3例,后改行腹膜透析患者8例。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HIT发生后及时停用肝素及肝素制品将有利于患者预后,更改为腹膜透析将成为HIT患者后期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HIT是血透患者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日益受到肾内科医师的重视。卫生部颁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也对肝素抗凝的监测等做出了明确的指导。HITI型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继续用药血小板计数回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广泛应用,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AHPF4抗体)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已日益受到重视.长期使用肝素抗凝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具有产生AHPF4抗体的风险,AHPF4抗体可以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栓形成.AHPF4抗体介导的HIT治疗原则主要为停用肝素.选择其他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8.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大增加了体外循环手术的风险。对其早期诊断和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替代肝素抗凝是这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关键。我们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及体外循环抗凝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肝素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常用药物之一,而血小板减少症是其容易漏诊、误诊、发病隐匿而且极为罕见的并发症,即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IT)[1]。HIT的特点是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有动静脉血栓形成,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在临床医师应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1])。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18-02-20诊治的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HI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DVT合并HI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使用肝素治疗DVT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合并血栓范围扩大,立即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阿替普酶置管溶栓治疗。结果对6例HIT患者行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综合介入治疗均有效,4例下肢肿胀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6例患者DVT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急性DVT接受肝素治疗后高度怀疑HIT者,应立即停用肝素,改用阿加曲班等替代抗凝药物,对于血栓范围扩大而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改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期间抗体介导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在肝素治疗后5~ 14天发生.其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和发生动(静)脉血栓风险增加.38%~76% HIT患者形成血栓,其中10%需要进行截肢手术,20% ~ 30% HIT患者在1个月内死亡[1-2].HIT抗体是暂时性存在的,常会在3个月内消失.若患者体内产生永久性抗体则再次接触肝素时其后果将更为严重.据推算,在美国每年仅用于治疗心脏手术患者HIT并发症的相关费用就高达3亿美元[3].现围绕心脏手术围术期HIT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净化中抗凝药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有效抗凝是确保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滤器凝血不仅会增加治疗费用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会降低治疗效率、影响患者预后。普通肝素(UFH)是血液净化过程巾最常用的抗凝剂,使用简便、经济,但其潜在的副作用(如出血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促使人们寻求新抗凝方法。本文将血液净化抗凝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973年首次认识到血管粥样硬化者、败血症和近期有外科手术史病人可并发肝素性血小板征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并已知HIT的形成过程是机体免疫反应过程,因此,实验室诊断HIT是利用病人血清与健康人血小板加肝素,观察其反应情况,其操作烦琐,仅感性差。随着近年来研究证实,HIT病人血清含有肝素血小板因子4(PF4)复合物抗体,这种蛋白对肝素具有极高的亲和力,从而延伸出来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lmmunosorbcntassays,ELISA)即利用肝素-PF4复合物作为抗原,测定免疫球蛋白IgG或IgM…  相似文献   

14.
随着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的患者逐渐增多,血液透析常用的抗凝剂肝素诱发的Ⅱ型血小板减少症(HIT)逐渐出现,但低分子肝素引起HIT的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5.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抗凝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由于其治疗时间较间歇性血液透析明显延长,因此对抗凝的要求更高。目前常用的抗凝方法有: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使10%-50%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前列环素局部抗凝,可以减少出血风险,但使用困难;二者合用,可部分减少出血,但剂量难以控制;局部枸橼酸抗凝易于使用,而且已被证明能延长滤器寿命并且无全身抗凝危险,是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抗凝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例1 男,65岁.发作性胸痛5年,加重5天.患者5个月前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有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应用史.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多支病变.于2010年3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第3天停IABP.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术后第4天血小板计数降至5×109/L,给予1个治疗量血小板输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升至5.8×109/L,ELISA法检测PF4/肝素抗体阳性.因IABP已停用,故高度怀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遂停用低分子肝素及动静脉管路冲洗的肝素盐水.停用肝素及低分子肝素4天时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术后第7天给予华法林抗凝.患者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国祥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75-777
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类药物、肝素类药物、长效抗凝类药物和纤溶及溶栓类药物。其中长效抗凝剂是维持抗凝治疗,特别是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8.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呼吸和心血管急症之一。对于所有PE病人都应尽早进行危险性分层(1C)。溶栓治疗仅用于有血流动力学不稳且没有出血风险的高危肺栓塞病人,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PE病人,不推荐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死亡率、预防复发,出血风险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肺栓塞病人,在肺栓塞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虽然溶栓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优于抗凝治疗,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最初几天之内,1周后溶栓和肝素抗凝在解除血管阻塞和改善右室功能(RVD)方面疗效没有区别。妊娠合并肺栓塞、肿瘤合并肺栓塞、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及右心血栓等特殊情况下的肺栓塞在抗凝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肝素是体外循环手术(CPB)中必不可少的抗凝剂。然而,自从1937年肝素用于外科临床至今,发现其有许多副作用,如出血倾向、肝素抵抗、过敏反应、骨质疏松、脱发等,其中最严重的是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抗凝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护理。方法对32例高危出血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法行CRRT治疗120例次。治疗过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血管通路通畅,严密监测动脉压、滤前压、静脉压及跨膜压的变化.预防感染等。结果32例患者无1例出现透析相关性出血,透析器寿命4-35(9.3±3.7)h,经更换滤器及血管路后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高危出血患者行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既能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亦可减少抗凝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效的护理手段是完成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