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检测了1982~1985年间250例心脏手术病人输血后肝炎发病情况及为其供血的3142名志愿献血员(HBsAg 阴性、ALT<1.33μkat/L)血清抗HCV、抗HBc 和ALT 值。检测结果:受血后经12个月随访,250例受血者中40例(16%)发生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中5例输血前抗HCV 阳性,其余85例中30例(86%)抗HCV阳转;210例未发生肝炎者中仅2例(1%)抗HCV 阳转。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美国1972年来,对66例急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进行前瞻性研究的6年随访经过。输血后肝炎的诊断标准为接受输血后6个月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无其他原因解释的SGPT值升高,其中至少一次SGP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或5倍。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抗体)及乙型肝炎(HBsAg,抗-HBc或抗-HBs)的血清学证据。在总共94例输血后肝炎中,66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这组病例有各种不同的疾病背景,均接受大量输血,输血前均无肝病的临床或生化证据。患者一直随访到SGPT值恢复正常(持续3次阴性)或至死亡,或拒绝随访,或迄今。“慢性肝炎”的诊断是以生化异常为根据。如SGPT持续升高超过20周而无禁忌证,则作肝穿刺活检。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组织学依据为碎片样坏死、纤维组织增加和肝小叶内细胞溶解;慢性迁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对1972~1978年间发生的69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进行5~11年随防的结果。输血后2周~6个月内,有2次或2次以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又无法用其它原因解释者为输血后肝炎。如果抗 HAV-IgM、HBsAg和抗 HBc 均阴性则为输血后 NANB 肝炎。若在6个月内 ALT 恢复正常者为急性肝炎,以后不再随访。如果6个月后 ALT 仍不能恢复正常则为输血后慢性 NANB 肝炎,作为继续随访对象。本组21例作了经皮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其中4例发现肝硬化的组织学证据。慢性肝炎患者如果连续3次或3次以上ALT 值正常,且每次间隔1个月以上,可认为 ALT  相似文献   

4.
台湾于92年7月起用第二代试剂对献血者进行大规模的雨肝抗体筛选措施。为研究筛选对输血后肝炎的影响,延续了始于87年的一项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至94年7月,245例于92年7月后接受输血者完成了输血后六个月以上的随访期,其中,7例(2.8%)发生急性输血后肝炎.肝炎中的6例未发现有 A、B、C、D、E 病毒及 CMV、EBV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输血后肝炎的原因,对22例发生23次输血后肝炎的病人作了下列几种抗体检查。这些病人在急性期多次检查HBsAg均为阴性,其中仅1例于转氨酶恢复正常11周后,又发生第二次肝炎,HBsAg转为阳性。抗HBsAg抗体:每例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5个月~3年半,平均约6个月)检查。16例原来均为阴性,仅1例转为阳性。该例输血后曾患两次肝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收治的372例输血后肝炎,临床分型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79.6%);对其中214例进行了HBVM检测,阳性率达75.7%,证明其病原分型以乙型肝炎最多;提示在我国输血后肝炎以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为主。输血后肝炎的临床表现虽较轻,但肝脏病理改变则较重,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对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往往进展为慢性肝病,但对这种慢性肝病的长期后果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明。本文报道21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发病后随访5年的结果。所有病例均作过外科心脏直视术,术前都无肝功能异常的生化依据。手术期间输过8~23单位全血或血浆,嗣后2~13周转氨酶水平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急性期HB_sAg测定(放射免疫法)均阴性,并排除中毒性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21例分为二组:(1)A组:15例抗-HAV均阴性;抗-HB_s和抗-HB_c阴性13例,另2例入院时抗-HB_s和抗-HB_c已阳性。所有病例在急性期作肝活检,并以  相似文献   

8.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自然病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期随访检查。结果在89例HCV感染者中输血时间主要集中在1987~1995年(67%),其中以1990~1994年为最多(48%),1995年以后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率明显下降(0.9%);在89例患者中输血原因分别为手术48例(54%),外伤、车祸、骨折10例(11.2%),重型肝炎2例(0.2%);在89例患者中输血距离首次诊断时间为1年~21年,平均为11.5年;在89例患者中有70例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16例诊断为肝硬化,3例诊断为肝细胞癌,其中有16例给予普通干扰素治疗,除1例1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外,其余病情稳定,无进展,有10例给予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随访肝功能无异常。结论经输血感染丙型肝炎主要集中在1990~1994年,1995年以后发病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输血后肝炎是病毒性肝炎防治下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收集秦皇岛市第三医院(28例)、丹东市传染病院(22例)输血后肝炎50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50例中,男27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供血者献血时 GPT 值与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关系,作者对接受输血187例所用的1184U 输血制剂献血时 GPT 值,及其与输血后肝炎发生的关系作了调查。方法和结果①肝炎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输血量:根据日本消化器病学会输血后肝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是临床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不是一项绝对安全的治疗措施。在诸多不安全表规中有的通过努力可以预防,有的则难以预料和避免。输血后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但是,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后产生输血后肝炎却屡见不鲜,有的甚至累及成千上万的人。如巴黎国家输血中心,对供血员检测不严,造成了40万人感染输血后肝炎。我国某地对输血后肝炎进行了系统研究,献血员肝炎患病  相似文献   

12.
输入血制品者可以发生肝炎已被公认,若治疗不当,慢性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故输血后肝炎已引起医界高度重视和警惕。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16例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16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30—72岁,平均56岁。入院初或输血前临床诊查均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测无异常。其输血原因:①腹部手术、胆囊切除、子宫全切、宫外孕等出血过多5例。②胃、乳房等恶性肿瘤切除输血7例。③血液病输血2例。④大面积烧伤休克输血2例。全部病例于输血后1—3月出现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异常,血清学检测抗—HCV阳性,确诊为丙型肝炎12例,HBsAg阳性,HBV—M(两对半)测定提示有病变复制现象确诊为乙型肝炎4例。1.2 治疗方法 疏肝利胆,益气养阴主方:茵陈10g,金钱草10g,郁金10 g,柴胡4.5 g,生苡米15 g,泽泻10 g,枸杞子  相似文献   

13.
由输血传播病毒研究组贮存的1970年代血清标本,检测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标本来自1974~1979年间,诊断及病程相同的患者,输血受者为病例组,未输血者为对照组。血清标本每隔2~3周抽取1次,共6个月,随访至少10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至少1次>90U/L,或3~17天后复查>45U/L 者定为肝炎,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研究证明HBeAg阳性与肝炎的活动性及高度传染性有关,抗-HBe阳性时肝功能也随之恢复正常,提示慢乙肝中抗-HBe的出现有临床意义.在免疫抑制的抗-HBe阳性携带者,可以发生HBV再活动.晚近研究表明,慢乙肝患者在近期内转化为抗-HBe阳性后也可自然发生再度活动,且常伴发肝炎的严重恶化.因此,作者在一大系列连续的肝炎患者中观察在血清转为抗-HBe阳性后慢性HBV感染的转归HBV再活动的发生率及其对肝病的影响.方法:作者从1972~1984年意大利Padova内科医院连续223例有临床和生化特征的慢性肝炎住院患者中选出70例.HBsAg及HBeAg阳性,并符合以下标准:1.血清转氨酶持续高于正常2倍12个月以上;2.开始随访时肝活检符合慢性肝炎;3.首次活检后连续随访至少12个月;4.排除酒精性和其他可能造成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测47例肝病患者血清IgM型丙型肝炎抗体(IgM抗HCV)和IgG型丙型肝炎抗体(IgG抗HCV)。IgG抗HCV阳性的9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12例肝炎后肝硬化中IgM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例(100%)、8例(80.0%)及10例(83.3%),表明IgM抗HCV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早期诊断意义及提示预后的作用。2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IgM抗HCV阳性或IgM与IgG抗HCV同时阳性,说明多次输血造成HCV反复感染,其中11例(55.0%)为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多次输血或血制品是造成HCV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临床上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而引起的输血后肝炎(PTH)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的50例PTH患者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分析,对PTH的预防作了进一步探讨。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输血或输注鲜血浆病史,除输血以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炎,按1990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AIH)11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NIH)2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6例。年龄8~  相似文献   

17.
焦方东 《山东医药》2011,51(23):12-12
丙型肝炎(HC)主要经血液传播。近年来输血所致HCV感染引起广泛关注,国外报道90%的输血后肝炎为HC、国内报道为76%。HC是输血后肝炎中最严重,且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率最高的肝病。  相似文献   

18.
献血员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员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彭立义,李金星,孔立新,徐军输血后肝炎的发生已引起临床的普遍关注。为确保血液质量,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我们对540例献血员进行了甲型肝炎抗体(抗-HAV-lgM、抗-HAV-lgG)...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丙型肝炎(丙肝)的病原学检测尚未普遍应用于献血员筛选。在输血后肝炎中,除乙型肝炎外,丙肝的发生可能也甚突出。国内文献报告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1%~2%,职业献血员中抗-HCV阳性率37.5%,多次受血治疗的病人抗-HCV检出率13.6%。为此,我们对106例住院病人进行了输血后抗-HCV的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106例住院病人,包括各种白血病、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等。按输血与否和输血次数不  相似文献   

20.
对供血者常规检测 HBsAg 后,引起的输血后肝炎大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皮肤灼伤患者也经常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作者对21例皮肤灼伤患者进行9周以上的随访,作为病毒性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由于灼伤患者常常呈现 SGPT 和 SGOT 升高,故规定SGPT>100 IU 才考虑为肝炎。本组21例中有13例(61.9%)于灼伤第1周SGPT>40IU。结果 21例中10例(47.6%)SGPT 值>100IU,范围131~550IU,且 SGPT 值始终大于 SGOT 值。肝炎和灼伤面积大小及输血致无关。在3例超过9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