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介素-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其结构类似于白介素-1家族,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对辅助性T细胞1型和2型免疫反应均有调节作用。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白介素-18,作为白介素-18的主要来源之一。皮肤中白介素-18的升高或降低与多种皮肤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18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显示了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白介素-18对系统性真菌感染早期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h1增殖及产生干扰素-γ而实现其保护作用。另外,白介素-18在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18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显示了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白介素—18对系统性真菌感染早期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hl增殖及产生干扰素—γ而实现其保护作用。另外,白介素—18在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interleukin,IL)-13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参与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的功能与分化,并可作用于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它与多种皮肤病有关,该文主要阐述了IL-13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部分自身免疫性、变态反应性等相关皮肤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8及-12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12的水平与AD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常规方法作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BEC)绝对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D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IL-18和IL-12的水平。结果:①A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8水平和PBEC计数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AD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PBEC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A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PBE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12水平与PBE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其血清IL-18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IL-18的水平升高和PBEC计数增加可能是AD患者病情恶化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角质形成细胞来源的白介素-18(IL-18)参与表皮Th1型免疫反应。我们检测了银屑病皮损中IL-18、IL-18受体的一条辅助性非结合链(Accessory protein-like,AcPL)及IL-18结合蛋白(IL-18BP)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白介素-18结合蛋白水平的临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病因不明,临床治疗困难,目前认为其是以Th1反应为主的一种免疫失衡性疾病。白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l是Th1反应的主要抑制因子,IL-18BPa是表达最丰富的亚型.与IL-18以1:1的高亲和力结合,抑制IL—18的生物功能。笔者检测了银屑病患者血浆中IL-18BPa的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18及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8及IFN-γ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IL—18及IFN-γ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IL-18及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18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且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生殖器疱疹感染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方法对43例确诊为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血清IL-18和IFN-γ进行检测,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的血清及PBMC中IL-18水平分别为(424.32±51.60)ng/L和(417.54±47.2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V-2感染者血清IFN-γ水平为(384.84±72.4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BMCIFN-γ水平(381.62±70.45)n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V-2感染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18和IFN-γ呈正相关(r=0.515,P<0.05);rhIL-18可诱导PBMC产生IFN-γ。结论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IL-18水平升高,并与IFN-γ呈正相关,rhIL-18可刺激HSV-2感染者PBMC产生IFN-γ,IL-18具有明显的抗HSV-2感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IFN-γ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介素 5是一种主要在特应性疾病中起致病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调控着嗜酸粒细胞的产生、活化和分布 ,对B细胞、T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综述了白介素 5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白介素(IL)-1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s)与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的关系,笔者对HZ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IL-18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131例HZ患者来自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未经治疗,其中男69例,女62例。平均年龄(43.62±9.78)岁(21~66岁)。病程1~7d。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无并发症。皮损分布部位依次为:胸段脊神经(肋间神经)支配区56例(42.75%),三叉神经支配区21例(16.03%),腰段神经支配区16例(12.21%),臂丛神经支配区12例(9.16%),股神经支配区12例(9.16%),颈段…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5是一种主要在特应性疾病中起致病作用的细胞因子,它调控着嗜酸粒细胞的产生、活化和分布,对B细胞、T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综述了白介素5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白介素1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白介素(IL)18可诱导Th1反应,在各种过敏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中起免疫调节作用[1]。为了探索IL-18在SLE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了SLE患者及正常人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L-18mRNA水平,观察IL-18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1]、血沉(ESR)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疟药物,其安全、高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青蒿素类药物的潜在效应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除抗疟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抗炎、免疫抑制等效应.目前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治疗皮肤疾病中也具有显著疗效,该文将其在皮肤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与白介素-23和白介素-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23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与白介素-12在结构上有高度相关性,白介素-23由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主要是树突状细胞分泌,通过IL-23、IL-17途径介导免疫炎症反应.现认为IL-23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IL-12p40抗体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CD146是一种黏附分子,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最近研究表明,CD146在多种皮肤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D146有三种形式,包括两种膜型异构体和一种可溶型分子.CD146分子通过与不同的配体结合可以介导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CD146分子的结构、定位、调节和功能及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8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功能和多效应的前炎性因子,是固有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一种重要联系,是细胞及体液免疫的调节物.通过激活多个信号转导途径、诱导干扰素γ的产生、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参与机体免疫,其作用也体现在支持不同的Th细胞亚型的分化,促进Th1和Th2两型免疫应答.研究显示,白介素18在某些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中表达异常,提示白介素18与这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1(Bach1)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Bach1在生理、生化、免疫及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某些皮肤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是皮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素。Bach1能抑制血红素环氧化酶(HO-1)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基因干扰Bach1表达能减轻大剂量UVA照射对人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损伤效应。本文拟综述Bach1蛋白的作用机制、与皮肤病的相关性及研究前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某些皮肤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开展皮肤病中Bach1蛋白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为皮肤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途径,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T细胞包括CD8+T细胞、CD4+T细胞等。T细胞参与多种皮肤病如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等疾病的免疫应答过程,是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性细胞。本文主要是从T细胞DNA甲基化的角度出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低温美容在损害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美容在损害性皮肤病中的应用何黎徐延华紫燕杰高燕(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650032)损害性皮肤病如痤疮,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症,脂溢性皮炎,接触过敏性皮炎,激素性皮炎等,以往的美容治疗均采用热离子喷雾,致使皮肤的敏感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