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irtual colonoscopy,CTVC)对结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56例患者行结直肠螺旋CT检查,并进行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结直肠的CTVC、SSD、VR及多平面成像等二、三维图像,并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9例,多发性息肉3例;结直肠癌30例。结论:CT仿真结肠镜(CTvirtual colonoscopy,CTVC)的临床应用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对结肠隆起性病变CT仿真结肠镜(CTvirtualcolonoscopy,CTVC)成像的影响。方法:取长约20cm的猪结肠16段,每段制作直径2mm~10mm的息肉模型各6个。结肠适度充气并注入1mm~2mm高的水后,行螺旋CT扫描。每一肠段均扫描2次,使模拟病灶分别位于近地壁和远地壁上。分析两种位置下CTVC病灶的显示效果和检出率。结果:远地壁上模拟息肉显示效果优于近地壁上(Uc=5.998,P<0.01);远地壁上模拟息肉检出率高于近地壁上(分别为100%和75%)(χ2=27.43,P<0.01)。结论:多体位扫描提高了结肠隆起性病变的CTVC显示效果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的使用价值,应用方法及镜下表现。方法:使用Hispeed FX/i扫描机,扫描层厚3~5mm,螺距1~2,重叠重建率50%~67%。利用Navigator Smooth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结肠内窥镜的影像,并与纤维肠镜和/或手术所见对照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位,角度和阈值,CTVC能清楚显示靶器官内正常解剖结构的立体影像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CTVC对结肠病变形态的显示与FC或/和标本显示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另外,CTVC能从闭塞和狭窄的远端观察病变。但CTVC不能显示组织的颜色变化,不能活检。结论:CTVC作为一种新的非侵袭性结肠检查方法,可以作为纤维结肠镜的有效补充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704-704,706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对结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占位患者行容积扫描,应用Flythrough软件沿结肠管腔中轴方向推进观察,利用Voyage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结肠内窥镜的影像。结果:CTVC可确定直径≥5mm的病变,可观察黏膜征象,对肿物等病变表面细节显示满意,可发现瘤旁子病灶,对结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出率,而对直径<5mm的占位性病变敏感性较差。结论:CTVC是一种有效的结肠占位性病变的检查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学影像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仿真内窥镜 (virtualen doscopy ,VE)技术就是其中之一。VE技术是 1994年Vining等首先应用于结肠的检查新手段 ,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技术 ,能够产生类似光学纤维内窥镜 (fiberopticendoscopy ,FE)的视觉效果 ,不仅可以显示空腔内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观察腔外的改变。国外对此技术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 ,国内亦有报道。本文就临床应用现状等作一综述。1 VE技术的成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的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不同部位的病变行CTVE检查,层厚3~5mm,螺距1.3~1.5,重建重叠率50%,利用Navigator软件生成仿真内窥镜图像并与纤维内窥镜及手术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准确率为95%。结论:适当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阈值和观察方法是CTVE检查的关键,CTVE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的检查方法、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20例结肠疾病患者行容积扫描,诊断结肠癌6例,息肉8例,结肠炎5例,正常结肠1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病变结肠均行手术或肠镜下活检术。结果 CT仿真结肠内窥镜与纤维结肠镜检查相符,并经病理证实。CTVC不但可清晰的显示结肠正常解剖及病变,同时对于管腔外病变的显示、肿瘤的分期、定位均有重要的价值。结论 CTVC是一种有效的结肠病变检查的辅助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多层CT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患者先行MSCT普通检查,然后再行MSCT仿真支气管镜检查。两组资料分别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阅片并诊断,并与最终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MSCT普通检查敏感性100%,正确率为91.2%,MSCT仿真支气管镜检查敏感性97.1%,正确率为88.2%。结论 MSCT普通检查与仿真支气管镜检查的敏感性及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后者可提供三维信息,有利于临床医师把握病情。  相似文献   

9.
CT仿真结肠镜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毅凯 《医学综述》2004,10(5):313-314
仿真内镜检查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1994年,Vining等首先报道了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检查的临床应用。该技术是应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与现代医学影像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手段。CT获得原始容积数据经重叠重建后传输到工作站,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二维、三维图像及空腔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 CT仿真胃镜 (CT virtual gastroscopy,CTVG)在胃部病变诊断中的使用价值 ,应用方法及镜下表现。方法 :使用 Hispeed FX/ i扫描机 ,扫描层厚 3.0~ 5 .0 mm,螺距 1.0~ 1.5 ,重建间隔 1.0~ 2 .0 m m,应用 Navi-gator sm ooth功能对 2 1例病人及志愿者进行了 CTVG成像。结果 :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位 ,角度和阈值 ,CTVG能清楚显示靶器官内正常解剖结构的立体影像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 CTVG对胃部病变形态的显示与FG和 /或标本显示具有良好的对应性。CTVG显示病变的准确率达 95 .2 %。结论 :CTVG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无痛苦新的检查方法 ,可以作为 FG的有效补充手段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建孤立性肺结节的实用方法与技巧。方法:螺旋CT扫描孤立性肺结节24例。扫描层厚2mm.螺距1:1.重建间隔1mm.应用表面覆盖法进行处理。结果:结节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在三雏图像上显示良好。阈值参数的选择影响结节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显示.其下界值起决定性作用.而上界值作用不显著。结论:高质量的三雏图像依赖于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匹配.其中层厚、螺距和阈值参数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验延迟法、上腔静脉跟踪触发技术、肺动脉干跟踪触发技术的肺动脉成像效果及诊断结果,探讨最优的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76例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按检查顺序分为:经验延迟组(Ⅰ组)22例;上腔静脉跟踪触发组(Ⅱ组)34例;肺动脉干跟踪触发组(Ⅲ组)20例.对3组的肺动脉干、亚段肺动脉、肺静脉、肺动静脉差值、主动脉、CNR、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伪影及诊断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动脉干CT值:Ⅲ组>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9,P=0.002);CNR值:Ⅲ组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P=0.007),但Ⅰ组和Ⅱ组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亚段肺动脉、肺静脉、肺动静脉差值、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伪影及诊断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扫描方案均能得到满足诊断的肺动脉图像,但肺动脉触发技术可在不增加对比剂总量的情况下,获得比经验延迟法和上腔静脉触发技术更优质的肺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和矢状面,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度评价的新方法,确立侧凸脊柱卧位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特征.方法 45例10~18岁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女孩进行了术前多层螺旋CT脊柱扫描.采用曲面重建技术分别对脊柱进行了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重建,测量了主弯、代偿弯的Cobb角等各项数值,并与患者X线影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侧凸曲面重建后,冠状面主弯曲面重建(CPR)图像的Cobb角较主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10.17°,冠状面代偿弯CPR的Cobb角较代偿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6.97°.对于侧凸冠状面柔韧度的评价,Fulcrum像方法提供了最大的术前矫正程度.对于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的对比没有发现,10~14岁年龄组和15~18岁年龄组间仅术后Cobb角有差别.对于手术矫形率和柔韧度,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Bending像两组的柔韧度有差异.不同年龄组比较发现手术矫形率、主弯柔韧度和代偿弯的柔韧度两组比较,10~14岁柔韧度较大.矢状面上,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CPR胸后凸(T5~T12)角和CPR上胸弯(T1~T5)角两组之间比较,主胸弯的胸后凸角度较小.按年龄分组中,CPR胸后凸(T5~T12)Cobb角两组之间有差异,10~14岁组的胸后凸Cobb角度较小.相关分析示CPR主弯的柔韧度、Bending像的柔韧度和手术矫形率相关.结论 AIS主弯的卧位CPR柔韧度、Bending像柔韧度和侧凸的手术矫形率呈正相关.10~14岁AIS患者矢状面胸后凸较15~18岁患者减小,主胸弯AIS患者矢状面的胸后凸和上胸弯较主腰/胸腰弯AIS患者减小.脊柱侧凸CT下曲面重建对侧凸类型的诊断和侧凸三维的分析很有帮助,可以在1次扫描后获得对侧凸三维等多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乳腺疾病CT动态扫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 5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乳腺癌2 8例,乳腺纤维腺瘤2 2例,乳腺增生病5例。平扫发现病变后,团注造影剂约80 ml,于注射开始后2 5s行全胸部增强扫描,然后于注射5 0 s后每隔2 0 s行同层动态扫描,共扫描1 6次。结合时间-密度曲线,求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平均增强峰值及其发生时间,比较分析其动态增强曲线特征。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不同时间的平均增强△CT值差异显著(P<0 .0 1 )。乳腺癌平均增强峰值约5 8Hu,峰值时间约于注速开始后1 1 0 s~1 5 0 s,而乳腺纤维腺瘤分别为38Hu、2 70 s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明显不同。乳腺癌呈早期快速上升-峰值平台-缓慢下降型,乳腺纤维腺瘤为渐进性上升型。结论:CT动态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行16排CT连续容积扫描,以CT轴位薄切图像(层厚1.25mm,间隔1.25mm为原始数据,然后应用GEAW4.2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结合多种重建图像综合分析。结果 500例中共显示肾动脉1032条,部分显示一侧或双侧双肾动脉供血,主肾动脉皆显示清晰,级分支显示率95.3%,级以下分支能够清晰显示,显示率95%。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完全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患者分成少年组(5—15岁)和成年组(16~71岁),各50例,征得其同意在鼻窦常规剂量(150mAs)CT扫描后再行选定层面低剂量单层对照冠状位CT扫描,少年组mAs设为40mAs、25mAs,成年组设为50mAs、30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由3位CT主治医师采用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等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少年组和成年组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1),少年组40mAs和成年组50mAs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下降,而少年组25mAs和成年组30mAs扫描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利用40mAs和50mAs低剂量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鼻窦CT扫描,图像不影响诊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64层螺旋CT机对22例肺隔离症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2例病例,13例为肺叶内型,9例为肺叶外型:18例位于左下肺,4例位于右下肺。22例共显示24条异常体动脉供血血管,14例来自腹主动脉,8例来自胸主动脉。结论:64层CT对肺隔离症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