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FHIT基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FHIT基因的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2例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分析。结果:在D3S1234和D3S1300座位上,LOH频率分别为52.5%(21/40),70.8%(17/24),MI频率分别为22.5%(9/40)、20.83%(5/24)。FHIT基因改变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FHIT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和筛查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FHIT基因的 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 4 2例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 (L 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MI)分析。结果 在 D3S12 34和 D3S130 0座位上 ,L OH频率分别为 5 2 .5 % (2 1/ 4 0 )、70 .8% (17/ 2 4 ) ,MI频率分别为2 2 .5 % (9/ 4 0 )、2 0 .83% (5 / 2 4 )。FHIT基因改变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FHIT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和筛查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增生病变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BJECTIVE: To ascertain weather there is any difference in the hyperplastic lesions in the bronchial endothelia betwee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those with pneumonia, so as to find reliable molecular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genuine" preneoplastic lesions. METHODS: With PCR-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ilver-staining, 82 specimens of bronchial hyperplastic lesion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nd 57 matched epithelial lesion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were examined fo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 of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 gene. RESULTS: Allelic losses of FHIT were common in hyperplastic lesions from patients with SCC, and the frequencies of LOH and MI of the 4 microsatellite sites, D3S1234, D3S1300, D3S1481, and D3S1313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in hyperplastic lesions from SCC patients than in those from pneumonia patients (P<0.01). The frequencies of LOH and MI of FHIT gene i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squamous metaplasia were 54%(7/13) and 12%(2/16) respectively, and were 70%(7/10) and 18%(2/8) respectively i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mild to moderate dysplastic les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of D3S1234, D3S1300, D3S1481, and D3S1313 in cancerous hyperplastic lesions, which were 41%(34/82), 37%(30/82), 38%(31/82), 34(28/82),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Hyperplastic lesions showed higher frequency of LOH at the 4 microsatellite sites than MI (P<0.01). The fact that LOH of FHIT is prevalent in hyperplastic lesions in SCC patients but rare in pneumonic patients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hyperplastic lesions. LOH of FHIT may be an early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the lungs and is crucial in the early stage of carcinogenesis, validating the use of FHIT as a molecular marker to identify "genuine" preneoplastic lesion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60例浸润性宫颈癌及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LOH和MI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1300座位上,浸润性宫颈癌的LOH发生率分别为45.0%(27/60)、38.3%(23/60),MI频率分别为18.3%(11/60)、11.7%(7/60)。CIN的LOH频率分别为42.9%(15/35)、37.1%(13/35)。MI频率分别为11.4%(4/35)、8.6%(3/35)。宫颈癌及CIN在两个位点的LOH和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点的LOH阳性率在宫颈癌组织高中分化与低分化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座位的LOH及MI在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CIN(CIN及原位癌)患者的LOH和MI的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CIN、)。结论FHIT基因的改变是CIN发生过程中的较晚期事件;FHIT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的杂舍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LOH和MSI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2.4%和26.4%。LOH和MSI与胃癌的Bo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Laurcn分型均无显著相关。LOH阳性率胃癌穿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组(P〈0.05)。MSI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FHIT基因的MSI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LOH对胃癌的发展演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肺癌支气管上皮增生病变和肺炎支气管上皮增生病变是否存在差异,试图确定发生“真正癌变”的癌前病变,为肺癌前病变的风险性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银染技术结合二核苷酸(CA)n重复序列出现多态性,评价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分析82例肺癌增生病变和57例肺炎增生病变的FHIT基因微卫星位点的LOH和MI现象。结果联合检测微卫星位点D3S1234、D3S1300、D3S1481、D3S1313的FHIT基因阳性率(LOH和MI总发生率),在肺癌组的各级增生病变均明显大于肺炎组的相应各级增生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癌组基底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FHIT阳性率分别为33%(4/12) 、54%(7/13)、70%(7/10);肺炎组相应增生病变分别为7%(1/14)、12%(2/16)、18%(2/11)。在肺癌组,4个位点的FHIT阳性率比较,分别为41%(34/82)、37%(30/82)、38%(31/82)、34(28/82),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微卫星位点在肺癌增生组的LOH发生率均明显大于MI发生率(P<0.01)。结论FHIT基因的LOH现象普遍存在于癌旁支气管上皮各级增生病变中,明显高于肺炎支气管上皮增生病变,表明肺癌前病变确实存在差异。此结果为FHIT基因作为判断“真正癌前病变”的检测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军  贺大林  杨林  何辉  南勋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3366-3370,3374
目的 探讨微卫星改变分析方法对中国人膀胱肿瘤诊断的可行性;期望能筛选出用于临床膀胱肿瘤患者诊断及术后监测的较好的微卫星住点组合。方法 应用PCR-SSLP银染方法,先后选择6个、10个微卫星位点组织.分别对31、32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结果 31例膀胱癌中,28例微卫星改变阳性,其敏感性为90.3(28/31);32例膀胱癌中,30例微卫星改变阳性,其敏感性为93.75%(30/32),非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的微卫星改变为阴性,特异性为100%。微卫星改变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微卫星改变分析方法对膀胱癌病人诊断及术后监测是一种灵敏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不同种族的微卫星位点组合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不同。新的6个微卫星位点组合可能在中国人膀胱肿瘤检测中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胃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微卫星不稳定(MSI)、杂合性缺失(LOH)以及甲基化状态,探讨FHIT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3S1300作为微卫星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FHIT基因MSI和LOH;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FHI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D3S1300位点MSI和LOH发生率分别为23.7%和28.8%,MSI和LOH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r=0.76);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1.4%,FHIT基因MSI、LOH与甲基化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无关(P>0.05),但LOH与浸润程度有关(P<0.05),胃癌FHIT基因甲基化与MSI和LOH均不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r=0.12和0.13)。结论 FHIT基因MSI、LOH及甲基化修饰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FHIT、SLIT2、EDNRB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7、 D4S1593、D13S160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以确定侯选的抑癌基因。方法:应用PCR-变性 PAGE-银染方法分别对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在FHIT、SLIT2、EDNRB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7、D4S1593、D13S160 行LOH检测。结果:LOH总检出率为54.3%,D3S1287、D4S1593、D13S160位点分别为34.5%、20.5%、19.3%。FHIT、SLIT2、EDNRB基因的3个微卫星位点发生LOH率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在FHIT、SLIT2、及EDNRB基因的微卫星位点D3S1287、D4S1593、D13S160 均有LOH。FHIT、SLIT2及EDNRB基因为抑癌基因,其失活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鳞癌微卫生多态标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多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的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二核苷酸酸的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选取6对染色体(3p,4q,7q,9p,17p和18q)上18个微卫星位点对30例SCCHN手术配对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30例SCCHN组织中有12例(40%)组织至少有一个微卫生位点发生LOH,多数位点LOH的频率谱普遍比已报道的文献低。有7个位点(D7S480、D7S522、D9S162、D9S168、D9S304、D9S171和D17S5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这些位点的LOH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及转移性无显著相关性。此外,MI仅在4例患者中发现,没有1例患者符合MI的判定标准,即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卫星多态位点的异常。结论 主要发生在D7S480、D7S522、D9S162、D9S168、D9S304、D9S171和D17S520位点的LOH可能存在与部分SCCHN有关的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SCCHN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3例宫颈癌和20例慢性宫颈炎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宫颈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FHIT阳性表达率宫颈癌为28.60%,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的70%(P〈0.01)。(2)宫颈癌中FHIT蛋白表达减弱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随FHIT蛋白表达缺失,细胞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结论FHIT基因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并且参与了肿瘤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位于人染色体3p14.2区的FHIT基因在肺鳞癌中的缺失率,探讨FHIT基因在国人肺鳞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21例肺鳞癌及对应正常肺组织标本,应用RT-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FHIT基因的缺失情况。结果:21例正常肺组织中均有FHIT基因的完整表达,10例(47.6%)肺鳞癌标本中检测出FHIT基因mRNA转录本的异常表达,经测序证实为由于FHIT基因多个外显子缺失所致。结论:首次在国人中证实,位于3p14.2的FHIT基因在肺鳞癌中存在较高的缺失率,提示FHIT基因为候选抑癌基因,在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春芳  李玲香 《医学综述》2008,14(8):1192-1194
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基因调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是近几年发现的抑癌基因,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定位于3p14.2,其抑癌作用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二腺苷三磷酸水解酶、微管蛋白、泛素结合酶等有关。文章就FHIT基因的结构、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喉癌中缺失及异常的相关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CC)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携有FHIT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FHIT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扩增,抽提纯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pRc/CMV2-FHIT体外转染SW480细胞(SW480-FHIT),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用RT-PCR检测FHIT的表达情况,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FHIT基因转染前、后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变化。结果 pRc/CMV2-FHIT的酶切鉴定证实含有目的基因FHIT;SW480-FHIT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MTT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SW480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pRc/CMV2-FHIT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1)。结论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重表达FHIT基因能有效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活性,为以FHIT为靶向的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蛋白在14例正常子宫内膜及38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分析FHIT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定位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体细胞的细胞浆。7例增生期和7例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均为强阳性染色,间质及肌层组织染色阴性。FHIT蛋白亦定位于子宫内膜癌细胞胞浆,有47.37%(18/38)PHIT蛋白表达阴性。FHIT蛋白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晚期肿瘤、低分化癌及肿瘤家族史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FHIT基因失活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FHIT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用微卫星分析方法观察了80例食管鳞癌中FHIT基因的缺失情况,并用RT—PCR方法分析了其中20例食管鳞癌FHITmRNA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另外65例食管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FHIT蛋白表达。结果FHIT基因旁,侧微卫星杂合性丢失(LOH)在食管鳞癌频发;750o的病例FHIT mRNA表达下调且多发生于LOH的病例,但LOH发生与mRNA表达下调并不完全一致。FHIT蛋白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食管鳞癌中FHIT基因等位丢失是食管鳞癌FHIT基因表达失调的主要机制,FHIT基因在基因组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改变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普通染色体脆性位点是在弱小的DNA复制压力下表现出来的,用缺口或溢痕来形容的特定的细胞遗传学条带,它们在癌症中有频繁的改变。其中FRA3B位点中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与FRA16D位点中的WW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脆性基因,它们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改变并呈现出肿瘤抑制作用。这两个基因的改变由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等位基因缺失以及mRNA异常拼接造成。原发性白血病中也存在这两个基因表达的改变。因此,普通脆性位点基因的改变可能参与了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