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颌面部骨折,传统的方法是用不锈钢丝栓结和小型钢板内固定.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差,术后易出现排异现象;固位不稳,继发畸型等而需第二次手术.近年来我们用微型钛板取代了不锈钢丝和小型钢板治疗颌面部骨折病人3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骨折造成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其它功能的异常。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是近 10多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方法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在颌面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已基本取代钢丝等的内固定[1] 。本组 2 3例颌面部骨折 ,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3.
坚强内固定(RIF)较传统的钢丝结扎、克氏针固定,其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生物相容性好、坚固牢靠,增加了骨折断端间的三位稳定性,加快了骨折断端的愈合[1,2]。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320例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实施微、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经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骨折是常见的颌面损伤,以往采用颌间结扎及颅颌牵引术治疗,但存在限制咀嚼功能,不能早期开口锻炼,恢复咬颌功能差等缺点。我们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航  朱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32-2532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交通伤和意外损伤的增多,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传统的颌间结扎加牙弓夹板固定的治疗方法已逐渐被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所取代。作者将广东省人民医院自1995-2004年198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钛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口腔护理。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解剖复位、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住院医疗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颌骨骨折解剖复位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口腔护理、保证营养物质合理供给,积极锻炼口腔功能,对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感染,无钛板的排斥反应,3例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72例患者上下颌骨骨折施行微型钛板坚幽内固定。结果67例患者伤口术后无感染,均达到了Ⅰ期愈合,68例咬[牙合]关系恢复到术前的咬[牙合]关系,4例咬[牙合]关系壮本恢复。术后张口度均大于3.6cm,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面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除多发性骨折外,避免颌间结扎带来的饮食限制,对颞颌关节功能的影响小,口内入路手术避免了面部瘢痕的形成,较传统的面骨骨折钢丝拴扎和颌间结扎固定具有明显优势,无论口内或口外手术,由于纯钛或钛制品的组织相容性较好,且无毒性,免除了再次手术取出固定物的烦恼,不足点在于微型钛板成本价格高,治疗费用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2005年7月-2008年1月对本科室6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实施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配合做好护理。结果33例咬合功能恢复正常,34例不能恢复正中咬合功能,术后辅以颌间牵引2周,出院前全部患者骨折愈合,咬合功能好,面部外形恢复正常,无发生并发症。结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口腔护理、保证营养物质合理供给,积极锻炼口腔功能,对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48例颌骨骨折患者用微小型钛板作坚固内固定术,结果4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局部外形及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45例(93.75%),面部外形恢复欠佳2例(4.17%),轻度偏牙合1例(2.08%)。微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口腔颌面部,下颌骨由于其面积较大,位置突出,因此在受到外力打击时,骨折发生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颌间牵引固定,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1]。  相似文献   

12.
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它的治疗涉及患者颜面部外形恢复及正常功能的行使。用于该区骨折复位固定的传统技术有颌间固定、钢丝内固定、克氏针固定术及颧弓悬吊等。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方法。本文报告了我科6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作内固定术,现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共62例,均为我科1996~1999年的住院病人。其中男51例,女 11例,年龄 9~ 62岁,以青壮年为主。所有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咬合关系紊乱,颜面部不对称。初诊时常规拍摄所需的X线片、二维…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骨折造成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其它功能的异常。微型铁板坚强内固定术是近10多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方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颌面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基本取代钢丝等的内固定[1]。本组23例颌面部骨折,采用微型铁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6年至今,对82例颌骨骨折患者利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复位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随访6个月至4年成功率达100%,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颌面部的骨折、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必须考虑到面部的外形及功能等诸方面的因素,传统的颌间捆扎及钢丝内固定术难以保证准确复位。且对术后日常生活带来极不方便,作者采用纯钛小夹板内固定术对38例患者进行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中29例颌面骨折,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8~65岁,其中18~45岁23例(79.3%);截骨后植骨者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8.7(15~56)岁。1.2 骨折部位 上颌骨4例,颧弓4例,下颌骨体部11例,髁状突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颌面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用材料,治疗组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颌面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微型钛板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对84例共110处骨折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82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术后2周观察70例张口度>30mm,14例<30mm,6例出现轻度咬合不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6月后复查52例张口度均>35mm。结论: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口入路避免了面部疤痕,对颞下颌关节影响小,较传统的骨折处理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部骨折临床应用特点及效果,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此项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复合性颌面骨折(至少伤及上下颌骨或单发上、下颌骨两处以上骨折)病例,共171处骨折;采用不同形状的异型微型钛板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并根据骨折部位采用不同时间的颌间弹性牵引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对颌面部外型保持满意;61例手术后患者骨折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仅有1例因伤口感染或颌间固定时间较短而造成骨不连.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异型微型钛板可用于多种复杂的颌面部骨折,对于同时伤及上下颌骨或两处以上的复杂骨折病例,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尽量控制在2周以内,建议应用颌间弹力牵引2~4周,从而更好地保证伤口、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对15例面中部复杂性骨折经头皮冠状或半冠状切口进行骨折解剖式复位,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5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基本正常,颜面形态恢复满意率100%,无1例出现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20.
颌面创伤临床较为常见,其中颌面骨骨折占颌面创伤的50·49%[1],因此,颌面骨骨折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骨折在临床广泛开展,2002~2005年我院应用其治疗颌面骨折3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3~52岁。下颌骨骨折26例,面中部多发性骨折5例,颧弓多发性骨折4例。1·2固定材料固定材料采用西安中邦有限公司生产的微型钛板,厚度1 mm,长度4孔,螺钉直径2 mm,长度分别为5 mm及7 mm两种。1·3治疗方法1·3·1麻醉:单发性下颌骨骨折采用局部麻醉下切开复位固定,多发性骨折均采用经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