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坚  邓克非  邓世权 《四川医学》2004,25(4):470-471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 ,引起血小板减少 ,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0例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的恶性肿瘤病人 ,随机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 (下称机采组 )和手工浓缩血小板 (下称手工组 ) ,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①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升高 ,平均达 81× 10 9/L ,明显高于手工组 45× 10 9/L(P <0 0 5 )。②机采组改善出血有效率为 10 0 % ,手工组有效率为 5 3 %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机采浓缩血小板疗效优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输注 ,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能有效改善出血 ,是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了解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长春地区81例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资料。结果:163袋中有22袋血小板<2.5×1011,3袋白细胞>5.0×106,2袋红细胞>8.0×109,计25袋未达到卫生部质量标准;输注血小板81例中20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占23.3%,白血病、淋巴瘤化疗后合并感染及败血症、高熟是PTR的主要疾病,占65%;出现PTR病人95%检测出PAIgG,而非PTR病人14.5%检测出PAIgG。结论:临床反复输注血小板后出现PTR病人比例较高,白血病、淋巴瘤化疗后感染是其主要病种。  相似文献   

3.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评价临床输注法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相类似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240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2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观察这些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在100例接受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FNHTR,发生率为16%;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25例,发生率分别为5.83%和20.83%。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低FNH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化疗前、化疗后10d,化疗后3w、化疗后5w的血小板,分男女组,将4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疗对肿瘤病人的血小板有抑制作用,尤以化疗后10d为甚,在化疗后3w开始逐渐上升,5w后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化疗期间的血小板动态变化,防止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辐照成分血输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忠俊  陈幸华  刘林  张曦  彭贤贵 《重庆医学》2003,32(10):1314-1315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成分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及输血效果。方法:观察HSCT术后60例患者输注经γ射线辐照的红细胞悬液共236U(2U/次)、新鲜机采法浓缩血小板共120个治疗量(10U/治疗量),比较输血前后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输注后1个月患者有无皮肤、骨髓、肝肠等系统器官受损表现。结果:辐照成分血输注后24h,患者外周血Hb、RBC、P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TA-GVHD相关的脏器受损表现。结论:γ射线辐照成分血可以有效预防TA-GVHD,并达到升高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机体携氧能力;提高血小板计数.有效预防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并过滤,评价3种血小板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评估分析混合12U浓缩血小板及取消过滤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计数情况。方法以血小板回收率为70%以上设定离心条件,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混合过滤,计算过滤后的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清除率、血小板回收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另外,对混合12U浓缩血小板且不过滤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及白细胞混入量进行计数并得出均值及标准差。结果3种过滤器的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清除率、血小板回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9例改由12U浓缩血小板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计数结果与GBl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要求的血小板含量符合率为95.4%,红细胞混入量符合率为71.8%,总体符合率为67.2%。结论可不必对混合浓缩血小板进行白细胞滤除。每例混合浓缩血小板宜采用12U浓缩血小板制备以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冷冻保存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崔克义 《吉林医学》1991,12(1):21-22
将4%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血小板悬液混匀,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用前放入42℃恒温水浴箱复温,复温后输给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共输入51例次;每次输注血小板数>1.0×10~(11);输注后病人止血效果显著,血小板数明显增加,白血病、再障及其它病人P值分别为P<0.01、P<0.05。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7年至1991年,我们对13例失去根治手术机会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MMC和5-Fu进行腹腔内滴注化疗,使病情得到进一步缓解,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治疗方法 1.非手术病人在B-us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于病灶最近处,有腹水者尽量抽除腹水,即可开始化疗。手术病人术中置管,一周后开始化疗。 2.方案:MMC4mg+5%葡萄糖盐水500ml,5-Fu500mg+5%葡萄糖盐水500ml,腹腔内连续滴入,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上述药物在60分钟内均匀滴入,注意调节温度,以减少腹膜刺激。滴注完  相似文献   

9.
茶色素对200例放,化疗病人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炳强  肖斌生 《湖南医学》1998,15(4):209-210
200例恶性肿瘤病人放、化疗前血象正常,治疗期间口服茶色素胶囊125mg,每天3次,连续30d。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疗组病人放疗前、后白细胞维持稳定。全组白细胞及血小板上升率分别为:16%;10.5%。表明茶色素胶囊对放疗病人有稳定和升白细胞作用,对化疗病人血象也有一定稳定作用、对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有临床应用价值,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胃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低剂量胸腺肽贯序免疫-化疗治疗胸部肿瘤的作用。方法 84例胃癌在化疗前连续滴注低剂量胸腺肽2周,4周重复一次,共3个周期。结果 全部病人能耐受治疗,没有严重的毒副反应;低剂量胸腺肽联合化疗3个月,病人外周血CD3、CD4、CD4/CD8表达及N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 低剂量胸腺肽联合化疗(CDDP、EPI、5-Fu等)对胃癌有疗效,毒性可耐受;并增强NK细胞活性、增加淋巴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单纯手术肿瘤复发率高,保留膀胱者半数以上2年内复发,并且约10%~15%有恶性程度增加趋势。1998年10月-2004年6月我们共对43例膀胱癌患者行区域性化疗药物灌注、栓塞,并用微量泵经动脉导管滴注化疗药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改性玻纤膜白细胞过滤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去除浓缩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率。方法:使用丙烯酸类的聚合物,固化在白细胞过滤器的膜表面,使膜的电位性正好吸附体积大的白细胞,而不吸附体积小的血小板。结果:70例次试验,过滤一个机采治疗量或10个单位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能够滤除99.9%白细胞,血小板回收率大于90%。27例血液科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血小板输注无效率15%(4/27例),对照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50%(10/20例)。结论:改性后的白细胞过滤器能用于浓缩血小板制剂的滤除,防止反复输注产生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我科对93例颅内肿瘤病人进行手术切除,术中和术后进行了癌床静脉内化疗.疗程中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3中,星形胶质细胞瘤22例,垂体腺癌8例,转移瘤12例,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76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中在肿瘤切除后向瘤床内注入威猛soms、白介素巨zsou,术后;~Is天静脉内滴注50~150gVM-26,3天为在疗程,同时肌注IL一旦250U阳,l周后根据病情进行放疗.其余未手术病例去外院接受放疗.2!临床护理:颅内肿瘤患者头痛、恶心、呕吐或肢体活动不便及视力减退等。病人恐惧、焦虑不安,我们首先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数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14例健康人、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血清TPO,同时检测血小板数。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前组、化疗后组TPO、PLT值均低于对照组,TPO水平化疗后组高于化疗前组,TPO水平与PLT数均呈不相关。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使用rhTPO治疗血小板减少可能有效,化疗前开始rhTPO使用可能提升血小板数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头颈部中晚期鳞癌患者,目前常规采用手术和或放疗的治疗方案。其中5 年存活率在20P%间绯徊[ 1-6], 预后较差,观察发现失败与远处转移相关。70 年代以来顺铂PDD 为主的联合化疗已成为头颈部鳞癌患者手术和或放疗前的辅助治疗方案之一,大剂量PDD 加5 Fu120h 连续滴注化疗以其疗效高,副作用低而倍受国外学者推崇,在我院无放疗设备的条件下,用连续大剂量滴注化疗方法收到临床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我科自1996~1998 年中采用连续滴注化疗22 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初治头颈部鳞癌患者22 例,病种有喉癌、口咽癌、鼻咽癌、唇…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0~1992年收治肿瘤病人60例,并进行了正规化疗。在疗程中及化疗结束后对病人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对其血小板持续升高与肿瘤复发、转移、增大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及血小板计数方法 1.病例选择及年龄:肺癌25例,男20例,女5例。其中肺癌根治术后19例,放疗或化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6例;食道癌10例,均为食道癌根治术后,全部为男性;大肠癌10例,也均为大肠癌根治术后,男性8例,女性2例;胸膜间皮瘤1例;胃癌根治术后4例;食道胃转流术后1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1例;扁桃体鳞癌放疗后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手术中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输用自身血,以达到不使用外来血源而开展大多数手术的方法。方法 25例病人,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10—87a。手术中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将回收浓缩红细胞悬液直接回输病人。结果 25例病人,经处理后共计回收术中失血43970ml,回输浓缩红细胞悬液(HCT≥55%)共29920ml,平均每例1646ml。其中回收血量≤500ml者8例,占32%;500—1000ml者8例,占32%;≥1000ml者9例,占36%。所有回收的浓缩红细胞悬液均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病人。25例病人术后均顺利恢复,无输血反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22例病人末输异体血,另3例因出血量过大。更快,在输用自体血后,补充了少量异体血。结论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是解决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反应、降低疾病传染、抢救危重病人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PLT)减少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PLT减少症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连续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每日1次,用药14次;B组为隔天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隔日1次,用药7次.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病人P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人PLT<50×109/L的持续时间及恢复至75×109/L、100×109/L所需的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所有纳入最后疗效评估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hTPO连续给药比隔日给药对白血病化疗后病人PLT水平有更好的提升作用;在降低出血风险和用药安全性方面,rhTPO 2种给药方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三种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常用3种治疗手段,以确定较为有效的方案。方法:将确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72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加大剂量组(加大血小板输注量)、洗涤组(输注涤血小板)、免疫球蛋白组(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观察3组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后Plt改变,校正血小板增值(CCI)及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加大剂量组Plt有升高,但下降较快;洗涤组Plt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组Plt明显升高,P〈0.05,与输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CI值表示临床有效;免疫球蛋白组与加大剂量组能改善出血症状。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加大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量均有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以前者作用明显,而输注经洗涤血小板则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发展 ,浓缩血小板已被临床上用于控制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合并出血、血小板功能异常合并出血、恶性肿瘤化疗等患者的治疗。我院 1997年以来 ,临床应用浓缩血小板输血 44例 ,疗效满意。而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护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 ,为此现就制备与输注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输注浓缩血小板患者 44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4~ 68岁 ,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14例 ,急性白血病合并出血 8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5例 ,血小板功能异常 5例 ,肿瘤化疗输注浓缩血小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