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程永现  周俊  邓世明  谭宁华 《中草药》2002,33(5):397-398
目的 研究我国民间草药狗筋蔓Cucubalus baccifer的化学成分。方法 Diaion HP-20及硅胶柱层析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及光普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ξ-methoxy-piperidin-2-one(Ⅰ(;pterolactam(Ⅱ);5,7,4′-trihydroxyflavone(Ⅲ);4-hydroxy-3-methoxybenzopropanyl acid(Ⅳ);4-hydroxybenzoaldehyde(Ⅴ)和4-hydroxybenzoic acid(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肉苁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中分得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光谱数据及X-衍射分别鉴定为苁蓉素,梓醇,丁香苷,红景天苷,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甘露醇,硬脂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和甜菜碱。其中Ⅴ为新的天然产物,Ⅱ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Ⅰ,Ⅲ,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利亚  万惠杰 《中草药》1998,29(3):145-148
从茯苓的乙醚、乙醇萃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Ⅰ~Ⅷ分别鉴定为3β-羟基-16-α-乙酸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Ⅰ),O-乙酰茯令酸(Ⅱ),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Ⅲ),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O-乙酰茯苓酸-25醇(Ⅴ),O-乙酰茯苓酸甲酯(Ⅵ),茯苓酸甲酯(Ⅶ),ganodericacid(Ⅷ)。Ⅳ和Ⅷ系首次从裁等中分得,Ⅵ和Ⅶ系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得,Ⅰ和Ⅴ为2种新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Ⅰ,Ⅱ,Ⅲ,Ⅴ,Ⅵ,Ⅶ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三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药三棱Sparganumstoloniferum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黄酮类化合物,用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山萘酚和5,7,3′,5′-四羟基双氢黄酮醇-3-O-β-D-葡萄糖甙。后者为新的天然产物,前者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帕丽达  棚桥孝雄 《中草药》1997,28(11):643-645
从台湾产枸土Fraxinusinsularis叶中分得2个新的天然产物,经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insularoside-3’-O-β-D-glucoside(Ⅲ)和insularoside-6-O-β-glucosi-(3’→1)-β-D-glucoside(Ⅳ)。  相似文献   

6.
管花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国平  楼凤昌  赵守训  陈元柱 《中草药》1995,26(12):623-626
从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tubflora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酮(Ⅰ)、β-谷甾醇(Ⅱ)、欧朴吗素-7(Ⅲ)、豆甾烷-3、6-二酮(Ⅳ)、香草酸(Ⅴ)、豆甾-4-烯-3,6-二酮(Ⅵ)、奥伦胺乙酰化物(Ⅶ),其中化合物Ⅲ和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Ⅶ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土茯苓酚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Ⅲ)、3,4-二羟基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8,8′-双二氢丁香苷元葡萄糖苷(8,8′bisdihydrosyringenin glucoside,V)、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土茯苓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菟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展  何直昇 《中草药》1998,29(9):577-579
从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芝麻脂素(neo-sesam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Ⅲ)、4',4,6-三羟基橙酮(Ⅳ)、槲皮素(Ⅴ)、金丝桃苷(hyperoside,Ⅵ)、软脂酸(palmiticacid,Ⅶ)、硬脂酸(stearicacid,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其中Ⅰ为新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约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Ⅸ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苷元D;Ⅹ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6β,19α-trihydroxy-23-oxo-urs-12-en-oicacid(Ⅹ),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acid(Ⅺ);Ⅻ和分别为β-谷甾醇和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scopoletin)。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茎叶三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茎叶中首次分得4个三萜类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A)、3β、22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3β,22α-dihydroxy-△12-oleanen-29-oicacid)和3-epikatonicaci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安卡红曲(Monascus ank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液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ankadilactoFie(1)、红曲菌素(monascin,2)、红曲菌黄素(ankaflavin,3)、甘露醇(galactitol,4)、赤藓醇(meso-erythritol,5)、胡萝卜苷(daucostem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它的碳氢信号进行归属,化合物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多舌飞蓬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印俊  李良琼  杨培全  张浩 《中草药》1998,29(12):798-800
从多舌飞蓬Erigeronmultiradiatus(Wall.)Benth.全草中分得12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芹菜素(Ⅰ)、槲皮素(Ⅱ)、木犀草素(Ⅲ)、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即灯盏甲素(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即异槲皮苷(Ⅴ)、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即灯盏乙素(Ⅵ)和黄芩素-7-O-β-D-葡萄糖苷(Ⅶ)。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宽叶羌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Boiss.)的地下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得1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佛手素、异前胡素、佛手内酯、cnidilin、p-hydroxyphenethylanisadte、demethylfuropinnarin、4-羟基-3,5-二甲氧基芪、notopterol、farcarineiol、反式阿魏酸、紫花前胡内酯、紫花前胡甙、佛手酚、6-氧-反式阿魏酰基紫花前胡甙、佛手酚-β-D-吡喃葡荡糖苷、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其中,4-羟基-3,5-二甲氧基芪和farcarindiol系首次从该中药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施亚琴  杨培全  陈玲  张文锦 《中草药》1995,26(12):619-621
从峨眉雪胆Hemsleyaemiensis块根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a-L-吡喃阿拉伯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Ⅰ)、竹节参甙Ⅳα(Ⅰ)、雪胆皂甙Ma1(Ⅲ)、雪胆皂甙G1(Ⅳ)、雪胆皂式H1(Ⅴ)、雪胆甲素(Ⅵ)和雪胆乙素(Ⅶ)。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雪胆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金雀根化学成分的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金雀根[Caraganasinica(Buc'hoz)Rehd]的乙醇浸膏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其中4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蜡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胡萝卜甙。1个水溶性成分鉴定为下箴桐碱。除β-谷甾醇外,其余4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四季青叶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冬青llex purpurea Hassk.干燥叶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三萜类成分,结构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3)、乌索酸(4)、救必应酸(5)、长梗冬青苷(6)、冬青苷A(7)、地榆皂苷Ⅰ(8)、IlexosideB(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3,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通光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慧  崔炯谟  关健  赵余庆 《中草药》2008,39(7):970-971
目的 研究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Dephadex LH-20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通光藤的正丁醇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肉珊瑚苷元(Ⅰ)、胡萝卜苷(Ⅱ)、3-O-乙酰基-齐墩果烷-18-烯-3β羟基(3-O-acetyl-oleanane-18-ene-3β-ol,Ⅲ)、牛奶菜醇(Ⅳ)、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小花雪胆皂甙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花雪胆Hemsleyagracilflora的果实中分得5个皂甙成分和1个皂甙元,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竹节参甙IVa、竹节参甙Ⅴ、雪胆皂甙Ma1、雪胆皂甙Ma3、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酯甙和齐墩果酸,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的果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牧马豆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文运  李医明  朱大元 《中草药》1998,29(12):796-798
从豆科野决明属植物牧马豆ThermopsislanceolataR.Br.的全草中分得6个生物碱。经物理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华碱(Ⅰ),13-羟基黄华碱(Ⅱ),金雀花碱(Ⅲ),N-甲基金雀花碱(Ⅳ),5,6-dehydrolupanine(Ⅴ)和N-(3-氧代丁基)金雀花碱(Ⅵ)。其中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骆驼刺中一个新的黄酮醇葡萄糖甙化合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秀伟  蒋玉梅  李君山  楼之岑 《中草药》1996,27(12):707-711
从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pseudoalhagi干燥地上部分分得15个化合物,经光谱解析和化学分析鉴定其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黄酮醇葡萄糖贰,鉴定为丁香亭-3-O-β-D-葡萄糖甙(Sy-ringetin-3-O-β-D-glucoside)。14个已知化合物为β-谷甾醇、豆甾醇、山柰素、鼠李素、商陆素、异鼠李素、枝柳素、山来酚-3-O-β-D-(6″-O-P-香豆酰基)-葡萄糖甙、异槲皮甙、D-3-O-甲基肌醇、-3-O-β-D-甲基葡萄糖甙、异獐牙菜酮甙、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甙和酪胺。这15个化合物在该植物中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