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单眼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矫正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双眼屈光参差患者。患者均实施单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屈光度相比术前要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眼视力相比术前要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戴框架眼镜患者术后融合功能、远立体视正常例次相比术前要多,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正常例次相比术前要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实施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矫正,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使双眼物象融合得到改善,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同视机联合随机点图片检测92例在我院行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1月立体视觉功能,其中单纯近视52例,近视性屈光参差≥-2.50 D 40例.结果 术后1月92例患者屈光状态为±1.0 D,裸眼视力≥0.6.双眼屈光参差≤-0.75 D.获得中心凹立体视单纯近视组48例(92.3%),屈光参差组31例(77.5%),术前、术后立体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多数患者能恢复和重建立体视功能,立体视觉应列入屈光手术后视功能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病例并进行随访,共收集到资料完整者43例,包括单纯性近视性屈光参差8例和复性近视性屈光参差3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907±6.361)岁(15~42岁);最小屈光参差值为2.50 D,最大屈光参差值为10.75 D,平均为(4.866±2.059)D;平均屈光度为(-7.55±3.33)D,平均裸眼视力为0.08±0.07,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立体视觉检查,颜氏立体图检查≤60 s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 s为周边立体视;0为无立体视。以4D为界,按屈光参差差值大小将病例分为2组,检查LASIK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光参差矫正情况及视力、双眼视觉恢复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前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周边立体视,34例为立体盲。术后3个月时,15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23例有周边立体视,5例为立体盲。术后6个月时,23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6例有周边立体视,仅4例未检出立体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术前近立体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在术后3个月时有4例检出正常立体视,18例为周边立体视,4例为立体盲。屈光参差差值小于4D组术后3个月立体视结果显示11例正常,5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二者相比P=0.002 3。术后6个月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仍是4例立体视正常,19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立体盲;而4D以下组有12例正常,4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2组立体视结果相比P=0.00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力、屈光参差的程度和性质、发生屈光参差的时间和有无斜视是影响立体视恢复的主要因素。LASIK手术矫正成人屈光参差后,可以提高融合功能,并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效果优于戴框架眼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验性屈光参差对大于40岁近视眼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大于40岁近视患者104人采用综合验光仪在单眼前加不同度数正球镜的方法,诱导单纯近视性(+0.5 D,+1 D,+1.5 D,+2 D,+2.5 D,+3 D)屈光参差.测定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远视力、双眼同时视、融像功能、立体视状况.结论 ①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欠矫眼的远视力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逐渐下降(P<0.01);②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立体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③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融合功能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④屈光参差的增加>2.0 D时,同时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可引起中年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异常,当屈光参差>1.5 D时可引起双眼视功能急剧下降.大于40岁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可留有<1.5 D近视性屈光参差,利于视近,且对高级视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后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方法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90眼),其中高度屈光参差组32例(60眼),重度屈光参差组16例(3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术前屈光参差程度(4.75±2.83)D,术后为(0.35±0.15)D。SBK术后6个月84眼裸眼视力达到1.0或以上,较术前戴框架眼镜的78眼明显提高。术前戴框架眼镜的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15、15和18例,而SBK术后6个月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28、14和6例;SBK术后6个月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术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屈光参差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重度屈光参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BK有助于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近立体视的建立。早期干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戴镜习惯,有助于患者近立体视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准分子激光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方式、手术量设计及需要关注问题.方法 对58例(99眼)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选择进行LASIK或LASEK治疗.结果 术前屈光参差4.25~12.00D,平均5.71±2.39D.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08±0.03,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87±0.15,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92±0.13.结论 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或LISEK治疗安全有效.术前精确检查,对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设计矫正屈光度、选择合适激光切削直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促进双眼视觉平衡、立体视觉恢,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准分子激光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方式、手术量设计及需要关注问题.方法 对58例(99眼)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选择进行LASIK或LASEK治疗.结果 术前屈光参差4.25~12.00D,平均5.71±2.39D.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08±0.03,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87±0.15,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92±0.13.结论 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或LISEK治疗安全有效.术前精确检查,对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设计矫正屈光度、选择合适激光切削直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促进双眼视觉平衡、立体视觉恢,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LASIK手术矫治前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评价LASIK矫治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方法观察72例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病例,将其分为近视和远视2组,在做LASIK手术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视功能.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近视组和远视组在术后36个月时视功能(裸眼视力,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三级视功能,不等像)均有明显改善,P-VEPP100波振幅逐渐升高,潜时逐渐缩短,振幅与潜时均在术后24个月时达到最佳.结论 LASIK手术矫治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明显改善了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显示出良好的弱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远期临床观察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其对术后长期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自2000年9月开始接受LASIK手术矫治的61例61眼高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病例,年龄6~14岁.使用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科医人公司鹰视世纪波及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对患儿重度远视眼施行LASIK手术,矫治屈光度范围:(+3.00~ +7.50)D.术后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及弱视严重程度制定后期弱视治疗方案.22例随访时间60个月以上.结果 术前患儿裸眼远视力为(0.12±0.07),裸眼近视力为(0.25±0.14),矫正远视力为(0.23±0.14),矫正近视力为(0.35±0.23).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6.41±1.24)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5.52±1.16)D.中心同时视47.5%,中心融合16.4%,立体视3.3%,≤3%不等像14.8%.术后60个月:裸眼远视力为(0.35±0.13),裸眼近视力为(0.70±0.19),矫正远视力为(0.48±0.18),矫正近视力为(0.81±0.1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61±1.43)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59±1.3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同时视91.7%,中心融合75.0%,立体视33.3%,≤3%不等像66.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个月所随访的22眼均没有发现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丢失.结论 LASIK手术可显著降低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术后可显著提高弱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n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及长期的稳定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行LASIK手术且有术后1-3年完整随访资料的110例(193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屈光参差均≥2.5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着重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度、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LASIK术后1年,这110例(193眼)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屈光度改变与视力改变呈正相关,屈光参差降低4.1D且术后3年无明显变化。弱视眼平均矫正视力有所提高。结论:应用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具有操作安全、效果显著、稳定性高和预测性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立体视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视觉是来自双眼视觉的深度感,是双眼视觉的最高形式,是出生后获得的。立体视觉是建立在双眼同时视和融合功能基础上的高级双眼视功能。立体视觉随着眼的发育而发育,是出生后逐渐发育完善的。立体视的判定受检查距离、视力、年龄、红绿眼镜、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斜视弱视是最重要的原因。立体视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斜视、弱视的筛选,选择斜视手术的时机及术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总和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斌  张春莲 《右江医学》2000,28(4):278-280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对儿童双眼视及视觉诱发电位 (VEP)双眼总和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正常儿童及 3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分有、无立体视两组 )进行全视野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结果 :双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总和VEP和单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AP10 0 :无立体视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及有立体视组 (P <0 .0 1) ;有立体视组低于正常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单眼刺激视觉诱发电位LP10 0 :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较正常组明显延长 (P <0 .0 1) ,有、无立体视两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比行为或心理物理方法更为优越 ,能定量准确地客观反映视功能状态 ,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能客观评价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双眼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重建的因素。方法选择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月,视力≥0.8的患者67例(134眼)为手术组,正常人52例(104眼)为对照组,进行近视力、远、近立体视、对比敏感度、色觉、视野等视觉功能的检查。结果两组近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矫正近立体视,对照组优于手术组,但矫正近立体视两组无差异。对比敏感度曲线,对照组在高空间频率有下降,手术组在低空间频率有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色觉、视野检查均无异常。结论患者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眼部生理结构的改变、手术操作、人工晶体的类型等均为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手术前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   将3~12岁屈光性弱视患者63例(8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照组予传统精细目力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d,共随访6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Titmus近立体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Worth四点灯,对比2种训练方法在改善儿童弱视患者单眼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方面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6月后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值更大(P < 0.001)。对轻、中度儿童弱视、3~6岁及7~12岁儿童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患者,观察组BCVA提高值均较对照组大(P < 0.05);(2)观察组Titmus近立体视及眼间抑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3)观察组治疗后pVEP P100波振幅(15′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 < 0.001)。(4)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治疗前的LogMAR视力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呈正相关,与双眼屈光参差量呈负相关。  结论   (1)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在提高弱视儿童单眼视力及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疗效均优于传统精细目力训练。(2)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年龄具有相关性;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患者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双眼屈光参差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41例患儿(6~14 岁)42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 术后各阶段的平均裸眼远视力和平均矫正远视力都明显好于术前;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术后第1 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50 D和8.25 D,术后3 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在术后3~6 个月仍见部分回退,在6~12个月才趋于稳定;Sim k 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在成人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变化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手术.随访时间:6~3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4.77 D( 3.50~ 6.7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39 D( 3.25~ 6.75 D),平均裸眼远视力:0.12(0.04~0.3),平均裸眼近视力:0.23(0.05~0.8),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23(0.05~1.0),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41(0.05~1.2).术后12个月,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0.47 D( 0.00~ 1.2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0.27 D( 0.00~ 1.00 D),平均裸眼远视力:0.48(0.1~1.0),平均裸眼近视力:0.78(0.4~1.5),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66(0.4~1.2),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91(0.5~1.5).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 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3例。术前近视屈光度为-4.50-5.00D,平均-4.67D,另一眼为正视,屈光参数-4.50--5.00D,裸眼视力0.08-0.3,矫正视力≥0.8。术后随访3个月,裸眼视力0.8-1.2,平均1.10,视力平均提高0.82,屈光不正完全矫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与单眼视设计双侧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眼的立体视功能? 【方法】 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多焦组?单焦组和单眼视组?多焦组双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共27例;单焦组双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共26例;单眼视组,一眼按术后裸眼正视,另一眼按术后裸眼为-1.75 m-1近视植入相应度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共31例?记录远?近视力及远?近立体视锐度? 【结果】 术后多焦组和单焦组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以下同)分别为-0.03 ± 0.08和-0.03 ± 0.07,单眼视组拟正视眼裸眼远视力是-0.04 ± 0.08,三组比较P > 0.05;术后单焦组和多焦组近视力及单眼视组拟视近眼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52 ± 0.14?0.31 ± 0.13和0.24 ± 0.10,三组比较P < 0.001?多焦组和单焦组最佳矫正近视力分别为0.13±0.09和0.05±0.09,单眼视组拟视近眼裸眼近视力为0.24 ± 0.10,三组比较P < 0.001?多焦组?单焦组和单眼视组远立体视锐度分别为60″?60″和400″,近立体视锐度分别为50″?100″和50″? 【结论】 双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近视力和近立体视功能优于双侧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眼视设计的双侧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眼能同时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裸眼下近立体视功能正常,但远立体视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