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为1.5~5mg,80.2%患者华法林用量为2~3.5mg,维持INR2~3时,轻度出血率7.6%,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所有出血均停止,无1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结论: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个体应用差异较大,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2年7月~2007年7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29%、年出血并发症为0.49%,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维吾尔族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10年6月-2013年1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维吾尔族房颤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8%、年出血并发症为0.76%,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维吾尔族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华法林在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持续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华法林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56例心房纤颤患者,仅有3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除1例心房纤颤合并高血压为主动预防性抗凝治疗,余30例(87.55%)均为血栓栓塞事件后被动抗凝治疗。已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90%未系统监测INR,或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1.3~1.9)。结论:目前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使用严重不足,INR达标率更加有限,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华法林治疗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心房纤颤患者58例,持续每天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29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使用华法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的2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监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加服通心络胶囊5天后开始INR显著增高,并可明显减少华法林用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共发生5例轻微出血(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瘀斑)。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但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情况,探讨基层医院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 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256例,分析华法林使用情况;将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随机分为3.125 mg初始剂量组和5 mg初始剂量组,2组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 256例患者中应用华法林者47例;高危患者164例,其中有29例应用华法林,高危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的比率阵发性房颤(6.8%)低于持续性与持久性房颤(21.7%)(P < 0.05);3.125 mg组达稳定INR的时间与5mg组相似,3.125 mg组的INR增高发生率低于5 mg组(P < 0.05),2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 目前我国部分基层医院NVAF患者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以3.125 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的达标并稳定。  相似文献   

7.
贾茹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02-1103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基层医院房颤抗凝治疗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136例房颤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为慢性房颤,其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占75例,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占36例。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原因:4例为抗凝禁忌症。38例为医生担心出血并发症和患者不能按要求检测INR和患者的依从性差,这类患者多数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作为替代华法林抗凝的措施。INR达标率33.33%(12例)。结论: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应用不足,因而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的教育及使用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达比加群酯将会更好地促进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华法林在临床中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房颤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出现明显出血并发症患者4例,分析患者因素、华法林用量、INR值及联合用药等致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该4例房颤患者均合并多种疾病,部分患者存在肝和(或)肾功能不全,3例患者INR值高于4,均有联合应用改善循环类中成药注射液、头孢类和(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结论:临床有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应密切监测INR值,关注出血并发症,同时谨慎多药联用。  相似文献   

9.
蔡丽秋  杨丽雄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114-4117
目的 探讨华法林在对住院患者行抗凝治疗时联用其他药物对抗凝作用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服用华法林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以华法林的药品说明书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为参考依据,总结出可能与华法林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品,分析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重点监测平均每日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增加>0.50的患者及INR>3.00的患者。结果 使用华法林患者48例。合并用药情况:应用可能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15种(如左氧氟沙星、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可能减弱华法林作用的药物4种(如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等);未与19种药品合并用药的有7例;存在1种合并用药的有10例,存在2种合并用药的有8例,存在3种合并用药的有11例,存在4种及以上合并用药的有12例。43例患者进行了INR监测,INR平均监测次数为(3.2±1.4)次,其中10例患者平均每日INR增加>0.50,导致出血的患者有6例,涉及药物共8种。结论 华法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抗凝药品,可能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可能减弱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等,应加强INR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专人随访管理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达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随访管理组和对照组各80例,连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服用剂量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情况。结果(1) 管理组患者服用华法林平均剂量、INR首次达标后监测次数、INR全程监测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间INR首次达标天数、INR达标所需监测次数、平均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两组患者华法林剂量调整频率存在显著差别(P<0.01),因INR过高、出血和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原因调整华法林剂量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别(P<0.05或0.01),因INR过低和和外出原因调整华法林剂量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3) 连续随访12个月期间,在第1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7个月、第9个月、第11个月和第12个月两组患者INR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4)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的次数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轻度出血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度和重度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专人负责的随访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华法林服用剂量和INR监测频次,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和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血原因。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55例,双瓣置换术(DVR,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术)19例。监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PT)值及国际标准比值(INR),观察患者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术后25例发生32次一般性出血,PT出现不同程度延长,INR多数超过2.5。结论:出血是华法林抗凝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而抗凝过度、饮食、药物联用等是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换瓣术后抗凝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65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自3mg/d开始口服,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服药第3天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每次加减量0.5~1.0mg,如INR每天稳定在2.0~3.0,则每周监测2~3次,共1~2周。稳定后监测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月1次。若患者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时,应随时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结果共发生出血事件8例(12.3%),其中严重出血1例,轻微出血7例;血栓栓塞事件2例(3.09%)。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严格监测INR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心房颤动的临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其中治疗组60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每组30人。治疗组运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Ⅰ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口服50 mg/d;观察组Ⅱ给予100 mg/d;随访6个月~1年,观察三组INR稳定值、华法林有效维持量以及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的抗凝强度INR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脑栓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保持INR在2.1~2.9时要比华法林的抗凝强度需保持INR在1.0~2.0防治的栓塞率要低。结论:使用华法林时应严密监测INR使其小于3.0,同时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和纠正导致严重出血的诱因与疾病,此时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对高龄房颤患者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最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服用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者44例(观察组),无出血事件发生者8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及INR值。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根据贝叶斯定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并依据Youden指数拟合最佳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INR显著高于对照组(3.42±0.75 vs2.41±0.57,P<0.05)。INR评估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5%CI:0.75~0.92),最佳临界值为INR=2.9,该临界值下预测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和77.3%。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评估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陈亚静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75-675,677
目的总结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对72例首次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出现出血症状,PT均在适宜范围内。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的征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出血风险。方法对45例老年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采用院内系统化指导及出院随访指导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均能按要求随诊服药,监测指标INR值均在有效目标范围,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个体化、综合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高危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高危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的原因。结果 200例患者中,56%的患者进行了抗凝治疗,其中39.29%的选择应用华法林,60.71%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未抗凝患者血栓的发生率高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又高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但是使用华法林抗凝的出血率与使用阿司匹林的出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基层医院对房颤以及抗凝治疗认识不足,对于华法林的使用不熟悉,此外,使用华法林病人怕频繁抽血化验,新型抗凝药价格太贵,大部分老百姓不能承受,医生怕抗凝导致出血引起医疗纠纷也是抗凝治疗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要求监测INR,过低,没有充分发挥抗凝的效果,过高,则有出血的风险。因此应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永东 《中外医疗》2013,(29):25-25,27
目的 探讨从患者因素提高口服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5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动静脉血栓病需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病人记录1年并发症,根据患者完全、部分、无依从性分3组,分别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依从性好于坏影响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病人须严格遵照医生医嘱进行随访、监测INR监测及调整用量,以确保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治疗体会. 方法 对269例首次服用华法林的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PT均在适宜范围内.结论 对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的征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