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合谷穴针刺、穴位注射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在100只成人手标本上解剖观测合谷穴局部。结果:合谷穴直刺进针时,针尖穿经层次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横头。拇指呈伸位时,针体经手背合谷穴皮肤至第一骨间背侧肌掌面的组织厚度是1.26±0.46 cm,至拇收肌掌面的组织厚度是2.38±0.34 cm,该厚度均超过合谷穴手背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桡动脉末端位于针体近侧端,皮肤进针点与桡动脉末端穿第一骨间背侧肌入肌点的距离是3.14±0.22 cm。掌深弓亦位于针体的近侧端,伴尺神经深支走行,穿拇收肌后与尺神经深支终末段逐渐分开,行向掌背近侧端与桡动脉末端相接。针尖刺中掌深弓时,针体与掌背平面所成的远侧角最大为28.3±4.5°。尺神经深支终末段穿拇收肌横头与拇收肌斜头之间入拇收肌后间隙,并在此间隙内发出各肌支。结论:合谷穴针刺时,拇指应呈伸位,直刺进针,深度以不超过患者皮肤进针点至手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为宜。垂直手背平面直刺或透向后溪、劳宫方向斜刺为针刺的安全方向。应尽量避免在合谷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解剖录像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录像是现代解剖学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在临床大专生局部解剖学教学中,更是成了必备工具。它既能弥补专科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时偏少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局部解剖学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对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进行了有力的补充。本文就解剖录像的制作、选择和在临床大专生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6.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基础科目,与医学中的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由于局部解剖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我们教研室在2006年建立了局部解剖学数码互动实验室,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中采用数码互动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应用表面解剖学体表显示与定位的方法、技巧来描述蒙医施术要害部位体表定位,为临床教学提供标准、准确的蒙医施术要害部位体表位置,在此基础上制作出蒙医施术要害部位体表标准图谱。这对蒙医传统疗术学的教学、科研以及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肩井穴对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0例初产妇,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00例,实验组:产后两小时内即对产妇进行肩井穴点穴按摩10 min,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习掌握,此后每次母乳喂养前进行按摩。对照组:未进行穴位按摩,正常纯母乳喂养的产妇。结果:实验组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肩井穴对于产妇产后4个月泌乳量的提高具以及对纯母乳喂养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肩井穴是针刺治疗颈肩疼痛的常见穴位,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于其位置毗邻肺尖和颈横动脉等重要器官组织,各种错误的针刺方法和不当的体位改变等,都会引起气胸和局部血肿,造成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危及生命。我科于2012年4月11日收治1例颈椎病患者经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
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经穴局部解剖学》,目的是使穴位定取更为准确、合理,在进针前对所选穴区的解剖层次结构、进针深度和进针方向做到心中有数,使针灸用穴做到取之有据、刺之有理。熟练掌握穴区的形态结构是避免针刺意外、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笔者从经穴局部解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实施、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以头颈部为例研究AA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下AA教学法,以局部解剖学中头颈部这一章为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用AA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施教,把近年学生局解平均成绩和对两种方法满意度作比较,探讨A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同学局部解剖学成绩比传统讲授法对照组明显提高,而且实验组同学对此教学法认可,满意度均在75%以上。结论:AA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足三里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针刺足三里穴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80只成人下肢标本,按国颁标准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到骨间膜的深度为(2.22±0.31)cm,到胫骨后肌后缘的深度为(4.42±0.53)cm;在骨间膜浅层可刺中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扇形分支.针体穿过胫骨后肌后可触及含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粗大的血管神经束.结论针刺足三里穴的适宜深度为2.22 cm,最大深度为4.42 cm.穴位注射时直刺或略偏胫骨方向,接近与胫骨内侧面平行进针,同时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5 cm较为安全.犊鼻下3寸,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的体表定位点,也是值得临床尝试的有效刺激点.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针刺肩井穴与非经非穴对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肩井-胆囊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肩井组和非穴组,每组30例。肩井组针刺右侧肩井穴,非穴组针刺第6与第7颈椎棘突间右侧旁开2寸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5min时及出针30min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胆囊的长径、宽径、厚度,计算胆囊容积,并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后肩背及右上腹疼痛、胃胀恶心变化情况。结果:肩井组疼痛缓解率优于非穴组(P<0.05);非穴组患者胃胀或恶心等症状缓解率与肩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非穴组患者胆囊扩大的未见明显缩小,胆囊缩小变形的未见明显扩大(均P>0.05);肩井组患者胆囊扩大的均有缩小,胆囊缩小的均有扩大(均P<0.01)。两组胆囊缩小患者胆囊容积针刺后比较,肩井组明显大于非穴组(P<0.01);两组胆囊扩大患者针刺后胆囊容积比较,肩井组明显小于非穴组(P<0.01)。结论:肩井穴能双向良性调节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明显缓解胆绞痛及其所引起的肩背部牵涉痛。 相似文献
17.
《针刺研究》2017,(6)
目的:探讨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深刺八髎穴进针参数。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将针身沿骶前后孔中心轴线进针时的角度定义为最适进针角度,观察针身与皮肤表面、人体后正中线的夹角。将骶骨背面软组织厚度加骶孔深距的1/2定义为效应进针深度,观察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参数。结果:深刺八髎穴应采用斜刺法,针尖朝向内下方。针身与皮肤表面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61.04±12.15)°,次髎(57.57±10.01)°,中髎(58.25±8.69)°,下髎(54.39±10.94)°。针身与人体后正中线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24.54±6.21)°,次髎(18.58±7.76)°,中髎(17.36±7.90)°,下髎(30.73±9.45)°。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效应深度呈上、次、中、下递减趋势,分别为上髎(58.16±12.43)mm,次髎(44.57±11.55)mm,中髎(33.96±10.74)mm,下髎(31.13±10.94)mm。效应深度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进针参数的研究应双重考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CT三维重建能准确、合理、科学地进行穴位解剖测量。 相似文献
18.
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课程部分,是最接近临床的实验操作,是连接临床和教学的桥梁。对于中医院校的骨伤专业来说,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依然很重要,是学习人体结构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医院校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为了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积极性,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关临床操作及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