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医脾胃理论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象历来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脾与胃在中医藏象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脾为“中央土 ,以灌四傍。”《素问·五藏别论》又说 :“胃者 ,水谷之海 ,六府之源也。”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 ,向为医家所重视。1 中医脾胃解剖学初探中医有关人体解剖内容的记载及名词很多 ,虽然未能形成一门学科专业并对中医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兴起与发展是离不开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诚如唐容川在《本草问对》中所论 :“中国古圣定出五脏六腑…… ,而实有其物 ,非亲见脏腑者不能 ,安得谓古之圣人…  相似文献   

2.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正经、经别、络脉有广泛的联系,对全身气血的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难经》将奇经比作“深湖”,把十二正经比喻为“沟渠”,对人体气血的调节关系概括为“沟渠满溢,流于深湖……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历代医家如王叔和、张仲景、叶天士等对奇经八脉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挥,明代李时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发展和完善了奇经八脉体系。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奇经八脉的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充实、完善了奇经八脉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将蔡淦教授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认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即阐阴火元气,崇《脾胃论》首方;重气机升降,治法有机揉合;论制方用药,总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治脾胃安五脏。  相似文献   

4.
“肝藏血,血舍魂”是中医的传统理论,笔者通过对其“肝藏魂”理论的再认识,为中医临床研究及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提出新的观点及方法. 1 理论渊源 “肝藏魂”理论源于《内经》,历代医家都对其有所阐述。 1.1 肝《说文解字》卷四、肉部言:“肝木藏也,从肉干聲”。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关于脾胃的理论虽散于各篇,认识却是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是后世“脾胃乃后天之本”理论的渊源,更是现代中医脾胃理论的基础,一直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与临床的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开辟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在其所论中进一步阐发了《内经》之旨意,对保护脾胃功能的认识奠定了后世脾胃学说的基础。其论之精之妙备受后人推崇。本文就《伤寒论》对保护脾胃的论点谈个人体会。 伤寒的发病过程,即是邪正相争的过程,在对疾病的治疗中时时顾护脾胃,甚为重要。脾胃是正气之源,这就决定了治病必须重视脾胃。通篇《伤寒论》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脾胃学说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8.
普里高津认为在热力学领域,存在两种不同的定态,一种是平衡态,它是熵极大的无序化状态,另一种是有序稳定态,即由于负熵流的存在而呈现的最小熵产生定态。但是,这个最小熵应该是正常状态下的最小熵,本文提出人体有可能处于比稳定状态的最小熵更小的状态,而肿瘤的发生很可能是低于稳定态的熵减小。  相似文献   

9.
10.
对雷公藤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雷公藤的再认识刘沛霖,胡永红自1974年以来,我们一直应用雷公藤治疗风湿类疾病,对其认识逐步深化,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就此提出几点看法。一、对雷公藤的正确评价雷公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确疗效早有定论。至今尚未发现有其他中草药能取代其位置...  相似文献   

11.
对雷公藤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对阳明病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而言:阳明经以阳热燥气为用、多气多血,阳明从化以中见为常;从病机而论: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极期阶段,按证候性质来说多属于里热实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证和虚寒证两大类,而实热又分为邪热、湿热、血热三大类。  相似文献   

13.
对四逆散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对四逆散方证的认识,历来争议颇多。笔者就本方的组成成份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的功效及柴胡在方中的作用、方后加减法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四逆散是祛邪扶正之方,主要为阳气虚陷、虚中挟实之腹痛下利症而设,其四逆不过是正气虚陷、阳气不能外达的突出症状表现,方中柴胡非疏肝解郁,而在升阳止泄。  相似文献   

14.
肺阳理论与临床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及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肺津者较多,提及肺阳者不多,一般以肺气替代肺阳,或肺气肺阳混提.近来不少学者根据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及临床实践,提出肺阳的客观存在性[1-4],并从古医籍研究、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找到了一些依据.笔者就肺阳理论谈点粗浅认识,望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5.
《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志生 《中国针灸》2006,26(9):639-640
目的:总结经筋理论,探索经筋本质。方法:从经筋的字义、解剖学基础、病候与治疗诸方面进行分析。结论:《内经》经筋理论是在体表十二分法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人体骨骼肌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损伤的症结所在,总结了经筋病的治疗方法;经筋本质含义是神经和肌肉。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的脾胃理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临床指导意义重大。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治疗原则、方药运用及预防调护上对仲景著作中关于脾胃学说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具体条文进行阐释,深入探讨仲景的脾胃理论,为更加方便地运用于临床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石海 《光明中医》2009,24(6):1124-1125
作者通过对中医"心主神明,以心概脑"学说的反思,阐述了这一理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局限性,即使脑基本失去自身实体与功能独立存在的空间,从而制约了中医有关"脑病"的研究和发展.文章认为,中医对脑的认识应是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承认脑作为独立实体和独特功能的客观存在,如此才能扩展临床治疗思路,发展中医的脑学说.  相似文献   

18.
<正>酸枣仁汤是治疗失眠的一首名方,然而在临床应用中,或有效或乏效。究其原因,还是对该方的认识不深,仅仅停留在酸枣仁汤主治肝血亏虚型失眠的层面上。《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笔者以为,对本条经文的理解应着眼于"虚"。首先,"虚劳"二字指出了病人的体质状态。其人多形体消瘦,或消耗性体质,手足烦热,体力衰减,容易疲劳,多见于大病之后,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同是治疗失眠,温胆汤所主为痰热证,血府逐瘀汤所主为瘀  相似文献   

19.
我对乙型肝炎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治疗,目前尚无重大突破,多年来我从理论到实践反复探索,认为中医对其病名、病原、治疗以及展望等诸方面有重新认识的必要,兹讨论如下:1 病原唯“毒”是本,病名颇须厘正从认识肝炎可出现黄疸,黄疸可见于肝炎之滥觞,我即以乙肝病原为湿热,并认为较之甲肝湿重于热,也赞同“湿热未净”或“肝胆湿热”作为临床证治之一型。然而在实践中,使我对乙肝的认识逐渐加深:一是单就  相似文献   

20.
对静脉输液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下称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方面可以说少不了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在新世纪下有必要重新认识静脉输液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输液质量。现根据医学护理学进展,结合lJ缶床实践谈谈对静脉输液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