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于2005年9月19日从1例肺部感染患者痰中检出多杀巴斯德菌。患者,男,62岁,2005年9月15日因咳嗽、发热入住我院呼吸内科。查体:体温38·5℃,WBC 12·9×109/L,N0.89,L0.11,PLT 175×109/L;X线检查:胸片显示右下肺野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9月16日清晨清洁口腔后留取痰液,连续送检2 d。痰培养2次均分离出多杀巴斯德菌。根据药敏试验,应用青霉素、氯霉素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经痰培养为正常菌群10 d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2细菌鉴定将痰液接种于血平板、万古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35~37℃、置CO2培养箱中孵育18~24 h。…  相似文献   

2.
于2008年8月18日从1例败血症伴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多杀巴斯德菌,报道如下. 1 病例 患者,男,36岁,因纳差、恶心及尿黄10余天,于2008年8月4日入院.  相似文献   

3.
早在本世纪初已有多杀巴斯德氏杆菌感染的报道,但直到目前仍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和抗菌疗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溶血巴斯德菌类属巴斯德菌属,为动物源性细菌,致人感染少见,而尿中分离到该菌国内外均鲜见报道.本室在一患者尿液中两次分离到溶血巴斯德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在本世纪初已有多杀巴斯德氏杆菌感染的报道,但直到目前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和抗菌疗示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溶血巴斯德菌属常寄生于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如牛、羊、猫、狗)等动物的上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主要为动物病原菌.2010年4月从1例感染患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1株溶血巴斯德菌,鉴于该菌引起人类肺部感染的报道极少,在我院也尚属首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多杀巴斯德茵的致病性及耐药性.方法 分别取伤口分泌物和肺深部痰液接种,经DNP - 9162BS - Ⅲ热恒温培养箱35.5℃培养24h,后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的生化及药敏反应.结果 伤口分泌物和深部痰中均检出多杀巴斯德茵.结论 多杀巴斯德茵可引起伤口和肺部感染耐药性有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1病例患者,男,74岁,农民,以右手疼痛、流血6h为主诉于2011年2月4日入院。该患者入院前6h在务农过程中右手不慎被狗咬伤,自行简单包扎后速来我院。专科查体:右手背侧可见3处约1、1.5、3cm创口,创缘不整,中度污染,深达至骨;右手掌偏尺侧可见0.3、0.1cm创口,中度污染,右手背侧有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各手指与右腕关节活动可,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良好。X线检查示,右手第4掌骨骨折。因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多项指标异常,故抗感染对症治疗,经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月16日在臂丛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6 7岁 ,因跌伤头部致双侧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行血肿引流术后患者一直持续发热 (37.5~39.5℃ ) ,并伴有昏迷。术后 8d取脑脊液常规检查 :蛋白阳性 ;细胞总数 4 0 0 0× 10 6 / L;白细胞数 80 0× 10 6 / L;淋巴 12 % ;中性 88%。同时做细菌培养 ,结果为溶血巴斯德菌(Pasteurella haemolytica)。根据药敏结果 ,临床先后使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和氯霉素治疗半个月 ,患者明显好转 ,意识恢复 ,体温正常。连续 3次脑脊液培养为阴性 ,白细胞、细胞总数及分类均降至正常。1 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  相似文献   

10.
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是人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正常菌群,近年来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现将本院2011年6月收治的1例咽峡炎链球菌导致清洁切口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个手术部位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多切口手术的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合理的人员配备,加强手术切口、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的分管专用制度,严格污染手术处理流程.结果 多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管理得到规范和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率.结论 对多切口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科学化管理,是控制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NTM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1]。2013年2月,本院心胸外科医生报告1例手术切口迁延不愈的病例,医院感染管理部(院感部)接到报告后根据临床症状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为NTM(快速生长型)感染病例。遂结合文献,对感染的原因开展现场与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笔者对3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住院病历进行调查。1资料与方法对2001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28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参照《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2结果2.1各类手术与切口感染的关系调查妇产科收治的各类手术628例,手术后切口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为6.05%,其中Ⅰ类手术感染率为1.28%,Ⅱ类手术感染率为90.60%,Ⅲ类手术感染率为16.66%。2.2急诊手术急诊手术感染率为3.48%,非急诊手术感染率为1.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3手术时间手术时间<1…  相似文献   

14.
手术切口感染7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切口感染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医院感染,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我院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2004-2006年在我院住院手术3448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71例展开调查,进行原因分析,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南医院手术病人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 ,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 ,将 2 0 0 2年 1~ 1 2月手术后的病人进行综合性常规监测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便于今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收集全院 2 0 0 2年 1~ 1 2月大手术病人 335 2例 ,逐份查阅原始记录 ,填写统一表格 ,包括病种、年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等项目。1 .2 医院感染率的调查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专职人员提供。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诊断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  相似文献   

16.
1 878例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为总结影响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控制手术切口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我院外科近8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1 878例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101例,感染率5.4%;其中:切口部位感染率以肠道手术最高(21.2%);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类切口最高(9.0%);恶性肿瘤手术感染率(16.9%)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手术;男性感染率(6.4%)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感染率(10.4%)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感染率(8.3%)高于其他季节;90%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手术切口部位、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分类、年龄、性别、季节、病原菌耐药性等关系密切;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手术切口感染由多因素引起,加强切口感染率的监测与控制、加强综合性预防措施与手术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消毒管理,是降低切口感染的关键。1 人是感染管理的第一要素 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关键在领导。手术室属于高危科室,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完善监督机制。护土长和院感护士有责共同监控。院感护士必须是一位会观察周围事物,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敏感,善于和别人沟通,有工作经验,肯吃苦耐劳的护士。每天监测消毒剂浓度、压力灭菌的效果、空气消毒器是否正常运行,每月对物、手、空气进行培养,特别留意传统操作中的危险因素,经常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1]。监督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与一切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查明2013年5月中山市某医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罹患率异常增高的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该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资料,并访谈剖宫产手术流程;针对2013年5月切口感染病例,开展1∶2 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感染切口分泌物和环境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阳性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2013 年 5 月该医院有 4 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罹患率为 10.3%(4/39)。手术至术后切口感染间隔2~3 d;入院至手术间隔2~9 h(M=7.2 h),其时间短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M=20.8 h)(Z=5.50,P=0.03)。其中2例分别于术前1.4、8.4 h做过B超检查,另2例有术前2 h持续胎心音监护史,4例患者手术区域皮肤均接触B超耦合剂,且未彻底清洁。切口感染患者术前10 h内进行B 超检测或胎心音监护的比例高于切口未感染患者(χ2=5.19,P=0.01)。于1例患者切口分泌物、2 份 B 超探头涂抹拭子及在使用和未开封的 B 超耦合剂(同批号)中均检测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PFGE分型显示5株菌的同源性为100%。结论 患者剖宫产术前手术区域皮肤接触BC污染的B超耦合剂,且未彻底消毒,导致切口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9.
手术部位感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引起切口愈合不良,重则导致宫腔感染、败血症等,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等是导致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而感染咽峡炎链球菌者鲜见。目前,国内对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转归及治疗研究也少有报道。2014年6月,本院从1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合并子宫切口感染患者的脓液中分离出咽峡炎链球菌,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患者,女,21岁,孕足月,先兆临产入院。因胎位不正于当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于头孢唑林5.0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以及0.5%甲硝唑200ml静脉滴注,1次/d。术后第3天,切口处有少许油性分泌物。查血常规:白细胞13.0×109/L,红细胞:3.65×1012/L,中性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