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rrjk》2014,(5)
<正>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引起后代畸形、癌症等作用。许多药物即使检验合格,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判断药物不良反应呢?从出现反应的时间判断数秒钟或数小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可在接受药物后突然发生。固定性药疹、荨麻  相似文献   

2.
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引起后代畸形、癌症等。许多药物即使在质量检验合格的情况下仍会发生不良反应。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呢? 首先,以用药后出现反应的时间判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依据: (1)用药数秒钟至数小时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在接受药物后突然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2013年11月在镇江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变化、肝功能损害、皮肤过敏反应为最常见的AIDS抗病毒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反应与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相关。结论 AIDS抗病毒治疗中会发生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对此给予充分认识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药物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有的还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怎样准确判定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呢?首先,可根据用药后出现反应的时间来判断。①在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如有时作皮内试验后,针头尚未拔出,过敏反应即已发生,病人很快出现灼热、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②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如固定性红斑常发生在同一部位;呈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常有水泡,还有发热等症状。③在半小时至2小时发生: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④用药后1~2周发生:如多形红斑常在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服用西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西药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服用药物、用药方法以及用药期间的饮食进行分析,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找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结果:患者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肠胃不适、睡眠质量下降等,原因是老年人身体较为衰弱;老年人服用一些滋补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西药联合使用时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发生药动学变化;同时,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于饮食不够注重,导致食物与药物相克。结论:导致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通过多方面采取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西药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方一 《药物与人》2010,(7):18-19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50万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20万人因此丧命。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副作用等。我们常说的"药物过敏"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的一种免疫应答反应。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低烧、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口唇、眼睑及外生殖器等部位肿胀,呼吸急促和窒息感)、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各种皮疹及瘙痒最为常见,以过敏性休克及剥脱性皮炎最为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大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与人们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存在误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生对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较熟悉,容易识别并能及时处理,但对少见不良反应较陌生,病因判断较困难,常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现就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常见和少见不良反应及其相应处理作一概述。一、异烟肼(INH)在抗结核药物中,INH的不良反应最  相似文献   

8.
输液反应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也可称为输液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和寒战。轻者体温在38℃左右 ,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 ;严重者出现寒战 ,高热可达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脉数等症状。1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或输液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1 2…  相似文献   

9.
孙晓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05-105,107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头孢菌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生的临床特点.结果 头孢呱酮导致不良反应43例,占35.8%;头孢噻肟产生不良反应35例,占29.2%;头孢曲松导致不良反应16例,占13.3%,头孢他啶导致不良反应10例,占8.3%.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种类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泌尿系统反应.患者年龄、性别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直接关联.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药物使用中,在注重药物疗效的同时,充分考虑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89例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s主要表现、发生时间及转归等情况。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主要不良反应涉及药物7种。表现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5%),全身性损害(20.8%),胃肠道反应(20.40%)。结论使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应着重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用药数及用药天数,运用模型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以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达到更加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常见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原因,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各临床科室呈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57例,对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进行科学、客观的判断,并组织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例不良反应的症状与治疗效果.结果 经本院医护人员总结分析得出:57例病例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为:青霉素类15例、头孢菌素类13例、碳青霉烯类10例,氯基糖苷类9例、氟喹诺酮类6例、氯霉素4例.另外,针对57例病例不良反应症状的差异,本院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未发生病例致残、致死现象.结论 在现代临床用药中,医疗机构应高度警惕抗菌药物所引发的各类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严格控制有不良反应导致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全面提升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崔国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00+2433-F0002,F000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结核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查阅2006—2010年病例资料,包括大病例、病程、服药记录、实验室检查等,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有183例,占查阅病例的35.1%。其中轻度反应75例,中度反应101例,重度反应7例;有95%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2个月内,有79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换)药,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对肺结核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积极监测并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识也在提高,因此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对某药物的特殊反应[1]。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吉林省某大学校医院2009年3月—2014年5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医药水平也逐渐迈向更高的阶梯.使用抗生素也愈加泛滥,抗生素在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的同时,也陡增了诸多的不良反应.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使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合理用药经验.对使用抗生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一整理,并总结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果: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十分复杂且多元化,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患者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种类有:毒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等.结论:据所整理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可以让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杜绝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发病原因、药物构成、季节相关性及转归情况.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用药过量(25.93%)、用药时间过长(29.63%)、非医生指导下服药(35.19%).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为影响心电活动(27.78%)和心肌收缩力(18.52%)的药物,以及不明详细成分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24.07%).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在冬季(51.85%).结论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其特殊性,应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发生后提高诊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不良反应指在正常用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并不少见。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输液过多或过快反应、空气栓塞、静脉输液药物反应、静脉炎等。其中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输液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程度,而且易引起医疗纠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本文收集了我科发生的2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文 《药物与人》2001,14(10):48-48
2001年8月8日德国拜耳公司发出了一项紧急通知,在全球范围内暂时停止销售所有剂量规格的西立伐他汀(商品名称为拜斯亭)。成为新一世纪的第1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综观20世纪,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如二硝基酚、三苯乙醇、氯碘喹啉、氨苯唑林等事件),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危害和教训。其中震惊世界的有反应停和磺  相似文献   

19.
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生产的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皮疹、瘙痒、腹泻、恶心、甲亢、甲减等,现报道在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生的1例输注纳武利尤单抗导致罕见的全身抽搐反应,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顺利完成免疫治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的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良反应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与选药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代(P0.05),且静脉滴注途径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口服途径(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不同药物选择和不同给药途径均会引起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此类药物不同种类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以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