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相色谱-质谱法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中草药单一有效成分体内药物浓度测定及多组分同时测定、中草药体内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等。中草药特别是中药方剂,成分较复杂,较化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更困难;而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和极强的定性专属性,适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刘昌孝 《药学学报》2005,40(5):395-401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中药药理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它借助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草药,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为药代动力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药特别是中药方剂十分复杂,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更为困难,中药药代动力学必将大大促进药代动力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的深入发展,其对中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在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给药方案、质量控制、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安全性与毒性评价、整体疗效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以及中药在体内的代谢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概述了两学科目前在中药研究中面临的挑...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揭示中药注射剂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的重要途径,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控制标准与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药注射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相关进展,指出对中药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的重视程度尚有待提高。随着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方法的进步,已逐步具备条件开展中药注射液的体内过程研究,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工艺优化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中药注射液体内过程的研究结果,以保障和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该文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与药效动力学和毒性评价相关联,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临床失败率和节省资源。经典的异速放大法和体外-体内外推法主要用于预测人体清除率和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近10年来,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了DMPK人体预测在新药研发、药物监管、临床合理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PBPK模型不仅能预测消除和分布等参数,还能用于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的预测,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人群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代-药效预测。作为新药研发的转化科学技术以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工具,DMPK人体预测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Xiang Z  Cai XJ  Zeng S 《药学学报》2012,47(5):558-564
药物研发模式的转变推动了药物评价技术体系的革新。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中药及现代中药复方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中药药代动力学理论近些年虽然取得了进步,但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本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代谢组学及复杂网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代谢组学和复杂网络方法来研究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网络药动学)的设想,以期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肝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肝脏药物代谢酶和膜转运体对肝细胞内药物处置及其临床疗效和毒性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被称为"代谢-转运互作"的动力学现象,其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药物相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间的功能相互作用是目前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肝脏代谢-转运互作进行了探究,并系统阐述了这种互作对药物(特别是Ⅱ相药物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的影响。今后应进一步阐明肝脏代谢-转运互作机制,有助于研究体内药物处置及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或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内容涉及生物利用度、毒动学、透皮吸收药动学、群体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活性成分在肠道的代谢处置和在体液中浓度的测定等。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草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  相似文献   

10.
刘琦  刘克辛 《药学学报》2015,(4):406-412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中药-西药相互作用(herb-drug interaction,HDI)问题日益凸显。代谢酶和转运体是影响药物体内处置过程的重要因素,其表达和功能的改变常常引起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靶点。代谢酶负责药物的代谢清除,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P)、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以及磺酸化酶(SULT);转运体参与药物的口服吸收、体内分布以及排泄,主要包括肠道转运体、肾脏转运体、肝脏转运体以及脑转运体等。葛根、银杏叶、人参、圣约翰草等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常与西药联合应用,其成分与代谢酶以及转运体存在相互作用,容易产生HDI。本文综述代谢酶、转运体介导的HDI的药代动力学机制,阐述常用中草药在与西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斌  杨昭毅  魏伟 《安徽医药》2009,13(10):1162-1164
本文从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入手,对体内药物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在中药药动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对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中药药动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2006,17(8):627-628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及体内浓度-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临床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的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复方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尚不明确,使药动学研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们要结合中药作用的特殊性,开创有特色的精密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对药动学研究的丰富;另一方面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以及体内时量-时效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复杂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故使中药药动学研究面临许…  相似文献   

14.
抗菌药物PK/PD与给药方案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代谢动力学(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D)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K/PD的研究结合了PK与PD的研究方法,旨在研究某一给药剂量相应的时间-效应过程.目前随着PK与PD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的相关性的进一步了解,使得PK/PD的研究已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热点.本文对抗菌药物的PK/PD研究进展和PK/PD参数指导给药方案设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单肟靛玉红(IMX)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液中IMX的含量;分别研究静脉注射、腹腔注射2种给药途径后,IMX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3P87药物代谢动力学程序,计算出主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一步观察静脉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主要器官心、肺、肾、脑组织中IMX的含量。结果鼠尾静脉注射IMX,药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IMX在鼠体内吸收快、分布快、药物起效快,在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静脉注射10 mg/kg IMX,于不同时间处死,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IMX的含量,结果发现,IMX在心脏组织中含量较高,在1 h达峰值;脑组织、肺组织中IMX含量在0.5 h即达峰值;肾脏组织中IMX含量在3 h达峰值。IMX主要分布在体循环和血流丰富的脏器中。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IMX的浓度,操作简便、省时,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静脉注射IMX,药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IMX在鼠血中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IMX主要分布在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分布速率较快。IMX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单肟靛玉红(IMX)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液中IMX的含量;分别研究静脉注射、腹腔注射2种给药途径后,IMX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3P87药物代谢动力学程序,计算出主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一步观察静脉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主要器官心、肺、肾、脑组织中IMX的含量。结果鼠尾静脉注射IMX,药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IMX在鼠体内吸收快、分布快、药物起效快,在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静脉注射10 mg/kg IMX,于不同时间处死,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IMX的含量,结果发现,IMX在心脏组织中含量较高,在1 h达峰值;脑组织、肺组织中IMX含量在0.5 h即达峰值;肾脏组织中IMX含量在3 h达峰值。IMX主要分布在体循环和血流丰富的脏器中。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IMX的浓度,操作简便、省时,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静脉注射IMX,药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IMX在鼠血中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IMX主要分布在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分布速率较快。IMX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相似文献   

17.
药代动力学建模的人工神经网络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人工神经网络(ANN)在药代动力学领域主要用于血药浓度预测、药物结构和药代动力学定量关系、体内体外相关关系研究,群体药物动力学数据分析、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统一模型研究等。本文就ANN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迪  张娟  李睿  李攀 《药学研究》2022,41(3):195-201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软件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模型,模拟机体生理或病理环境,用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本综述概述了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常用功能模块、在药物早期研发和新制剂研究、食物影响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松果菊苷药动/药效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松果菊苷(ECH)在抗衰老、提高记忆力与神经保护、抗肿瘤、保护肝脏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此外,还对ECH的吸收和代谢等药代动力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将其药效学特征与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联系与比较,指出了ECH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之间存在的表面矛盾,并就如何解释这些矛盾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然来源的创新药物通常具有系统前广泛代谢的特点,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的可能是其活性代谢产物;应针对中药I类新药的这些特点,加强系统前代谢转化研究;并制订科学合理的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指导原则,用以指导具有类似特点的中药I类新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β-七叶皂苷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方法,测定正常大鼠及脑缺血大鼠经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5 mg.kg-1后β-七叶皂苷钠的血药浓度,并对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及正常大鼠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5mg.kg-1后,其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正常大鼠在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大约20 min后,其血浆药物浓度已下降50%,T1/2α=0.343 h,T1/2β=23.325 h。约2 h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速率减慢。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30 min后,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后,其体内药物代谢规律与正常大鼠不同,药物的代谢速率减慢,且在3 h出现一个较低的血药浓度峰,随后血浓下降。结论:β-七叶皂苷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消除较正常大鼠慢,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提示β-七叶皂苷钠在临床的对症治疗时应考虑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