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做血气分析时,为了隔离采集的动脉血与空气,常规做法是采血完毕后套好注射器针头.经过临床实践,笔者发现瓶塞可以代替注射器帽,既有效隔离了空气,又减少了动脉血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是手术室及临床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其操作难度较大,常规采集标本后需立即刺入软木塞以隔绝空气,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软木塞需单独购买,增加科室成本。在工作中发现采用生理盐水瓶塞代替传统的木塞,效果较好。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笔者采用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的方法抽取动脉血,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不影响检验结果。现将新方法介绍如下:用2ml或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肝素钠,分离针头,接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将注射器内的肝素钠推入输液针头,至药液充满整个输液针头,而注射器内几乎无药液。准备用物至患者床前,按常规方法操作,确定针头进入动脉后,开始抽动脉血,当血液刚到达注射器乳头处时,分离注射器,弃去注射器内肝素钠(以避免血液稀释),重新连接注射器,抽取足量的动脉血隔绝空气后送检。  相似文献   

4.
黄伟斌 《全科护理》2011,9(27):2533-2533
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已成为危重病人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对医生的诊断、治疗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护士是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者,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注意防止其与空气接触,因其与空气接触后可使动脉血氧分压(P02)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并污染血标本。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如遇加药过多,注射器频繁多处插入瓶塞,静脉输液时插入输液管就会造成药液滴漏,不仅浪费药液,而且会对护患之间矛盾的产生埋下隐患。通过临床实践,我们探索出一种较为有效地防止药液从瓶塞处滴漏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种配药方法致密封瓶瓶塞碎屑脱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密封瓶内吸取药物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在操作中我们会遇到针头堵塞或瓶塞碎屑脱落到注射器针筒内。韩芳的2种配药方法比较中,传统的垂直配药方法针头堵塞率为16.04%,斜面法为5.25%,王丽霞等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致针头堵塞率为1.11%。张碧淦等采用垂直插人法致瓶塞碎屑发生率为19.33%,侧插人法为7.33%,斜面背侧加压法为1.33%。注射器针筒内混有瓶塞碎屑的  相似文献   

7.
血气分析抽血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梅  傅华 《护理研究》2006,20(1):273-273
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现介绍一种新方法,操作起来既方便又易成功,同时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对化验结果也不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现有的各种医用橡胶瓶塞都是一体化的结构,使用时需用注射器针头刺穿瓶塞才能抽出瓶中的药液。由于注射器针头是一种空心的管状结构,在穿刺瓶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橡胶微粒堵塞针头或污染药液,引起过敏反应或输液反应,造成患者或家属的紧张、恐惧.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不会产生橡胶微粒污染的单向活瓣式医用橡胶瓶塞,避免了橡胶微粒污染药液.达到了安全输液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送检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吟卿 《护理学报》2000,7(3):31-32
笔根据临床实践,就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送检存在的血管选择,注射器及针头适当,操作时时空气及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认为严格选择血管、注射器与针头,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和适度抗凝方法,以及取血后立即将针头刺入备用橡皮塞,加强标本送检的保护等,是保证血气分析准确结果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性采血针头在动脉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次行血气分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成功率、标本质量合格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采血针头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空气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动脉血气标本按标准化检测程序在血气分析仪上检测,所得结果作为基准数据(无空气),将已隔绝空气检测过的1 m L血气标本随机分为5组,分别混入不同空气量(0.1、0.2、0.3、0.4、0.5 mL)后再检测,所得的结果与基准数据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基准数据比较,混入不同空气量(0.1、0.2、0.3、0.4、0.5 mL)对pH影响的相对偏差均未超过1%;对PO_2的影响的偏差在1%~20%之间;对PCO_2影响的偏差在0.34%~5.40%之间。结论混入空气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主要在于PO_2,但混入少量空气(小于0.3m L)对PO_2的影响偏差在5%以内,少量混入空气对PCO_2、pH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导尿是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在尿管插管中,尿管对尿道黏膜刺激性较大,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尤其是男性患者,由于生理解剖的三个尿道狭窄,加剧了患者的疼痛。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插管成功率,笔者介绍如下方法:在插尿管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ml 2%利多卡因注射液,去掉针头按无菌操作从尿道口注入,嘱患者休息5~10mi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应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是重症监护室(ICU)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价值。我院ICU患者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主要集中在7:00,采集标本的例数多,这个时间段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工作任务重,为及时准确的采集血标本,我科采用了两人配合集中抽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在评价早产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4例新生儿(早产儿43例,足月儿301例)出生后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早产儿为(7.860±1.872)分,足月儿为(8.654±1.395)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早产儿脐动脉血pH值为7.280±0.072,足月儿为7.273±0.08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pgar评分≤7分所占比率早产儿(18.6%)与足月儿(7.6%)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脐动脉血pH〈7.2所占比率早产儿(16.3%)与足月儿(1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能更客观地反映胎儿缺血缺氧程度,对早产儿应常规做脐动脉血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危重患者转科、转院,或吸氧患者做检查时往往会用到氧气枕。我科一直使用的是三马牌氧气枕和奥华牌吸氧管,吸氧管与氧气枕连接处容易脱落,使用玻璃接头易碎,造成患者不能有效供氧而导致缺氧,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将注射器的针头保护套巧妙地连接在吸氧管与氧气枕之间,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评价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对30例窒息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行1~5 min Apgar评分和出生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Apgar评分越低,脐动脉血pH值、PaO2值也越低,PaCO2值越高;②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随pH值降低而升高,正常评分的发生率随pH值降低而减少,两者呈明显相关(P<0.01),但两者不完全一致.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上脐血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更具特征性,临床上若能把两者有机结合,则能为临床正确及时诊断新生儿窒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急救中心,用急救车护送短途危重患者时,患者给氧时常用玻璃接头连接鼻导管,这样很容易碰损导致玻璃接头破裂,从而伤及患者并延误救治时间。笔者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代替玻璃接头,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采血60000余例次的临床实践和体会,分别介绍了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采血用物的准备、部位的选择、穿刺的角度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作者遵循此方法,均获得肯定的效果。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为患者得到及早的诊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对70例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及13例肺性脑病患者同时作动静脉血气分析,并与60例慢性支气管炎和29例正常人对比,结果发现:(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动静脉氧分压差(△PO_2)显著低于慢支炎及正常人,而以肺性脑病时最低(P<0.01~0.001);(2)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动静脉血pH值差(△pH)显著低于正常人,肺性脑病时尤显著(P<0.01),而动、静脉血〔HCO_3~ˉ〕和BE差值无显著性(P>0.05);(3)影响△PO_2的因素有PaO_2和PaCO_2;影响△pH的主要因素为△PO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