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东莞市多部门合作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为制定多部门合作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和措施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与东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有关的市、镇两级政府部门及群众团体的关键人物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本部门开展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未来工作的设想。结果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局面在东莞市仅处于起步阶段。卫生、计划生育、教育、公安部门和妇联根据所接触的流动人口类别,结合自身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其余部门较少主动开展工作。结论建议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有力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并落实不同类别流动人口部门管理责任制和加强对各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大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是做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孟郊  王金萍  许宁  周宁 《职业与健康》2017,(23):3303-3306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爱滋病(AIDS)患者的态度,以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的意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天津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的183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以<30岁组人数居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5.41%,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抵触排斥态度,发生或职业暴露的比例为74.87%,普遍缺乏艾滋病职业暴露标准防护措施的相关知识。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内各类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培训,加强对院内感染管理、强化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规范,减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动人口HIV/AIDS感染现状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加快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籍涌向大、中城市谋生,对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群体许多健康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艾滋病流行势态严峻,这必将影响该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笔者查阅了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福建省学生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7—2015年福建省新报告的学生HIV/AIDS病例,对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福建省2002年首次报告学生HIV/AIDS病例,到2015年共报告254例(占全省2.9%),每年新报告病例上升明显,从2009年的0.9%升至2015年的4.7%,年均增速67.2%。病倒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市(73.6%),以19~22岁居多(54.7%),男性为主(97.2%),文化程度较高(69.7%)。性接触途径感染占94.1%,其中同性传播占75.6%。检测咨询(43.7%)和临床就诊检测(23.6%)是病例的主要来源。结论福建省学生中艾滋病疫情日益严峻,并呈低龄化趋势。应采取有效且适用于学生的干预策略以遏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俗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病死率极高。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同性恋男子中首次被发现;1983年HIV被确认;截止1996年6月底,世界已有193个  相似文献   

7.
在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方面,全世界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同仁们已共同认识到,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中国情况也不例外。相对固定人口而言,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人口流动的本身与艾滋病并无因果关系,而是其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AIDS)医学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短6个月~1年,通常3~5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才发病。许多受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症状,也有一小部分人在感染后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治愈该病的药物,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南昌市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贸易交流和劳动力输出的增多,人口流动的数量和频率都大幅增加;嫖娼、吸毒等高危行为在特定人群中广泛蔓延。该地虽处于艾滋病发病低流行地区,但近些年艾滋病的流行速度逐年增快,严重威胁该市居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而流动人口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规模日益增加。人口的流动会增加艾滋病在城乡之间的传播速度,因此,加强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干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就流动人口的概念和特征、艾滋病流行情况以及干预模式等方面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 V/AIDS,PLWHA)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重庆7个省(市)的18个城市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抽取4类流动人口即建筑工人、工矿企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长途卡车司机共156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歧视率为63.2%,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PLWHA的歧视存在差异(P<0.01),家庭中的PLWHA被接受程度最高;对PLWHA歧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艾滋病知识的影响。结论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仍普遍存在,其存在及PLWHA受歧视的差异提示仍需加大力度和深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反歧视的宣传,提高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加强正确意识的引导及关爱,进而降低或消除对PLWHA的歧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重庆7个省(市)的18个城市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抽取4类流动人口即建筑工人、工矿企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长途卡车司机共156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歧视率为63.2%,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PLWHA的歧视存在差异(P〈0.01),家庭中的PLWHA被接受程度最高;对PLWHA歧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艾滋病知识的影响。结论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仍普遍存在,其存在及PLWHA受歧视的差异提示仍需加大力度和深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反歧视的宣传,提高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加强正确意识的引导及关爱,进而降低或消除对PLWHA的歧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中国HIV/AIDS流行状况及预防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1全球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 新出现传染性疾病指由新检出的、以前未明确的,感染引起的,能造成地方或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比较严重的廊坊市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自1995年以来的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AIDS至2004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52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经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占97.2%),同时已出现经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病例。HIV感染者年龄分布主要以30 ̄49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占87.26%(137/157),男女性别比为1∶1.1,农民占97.6%。结论河北省廊坊市AIDS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完善综合防治措施,遏止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从云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分离HIV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云南人免疫缺损病毒(HIV)感染流行区感染者采血,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s)共培养方法分离HIV,以逆转录酶测定法(RT)为检测终点。总共从24名无症状HIV抗体阳性者和一名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病人分离到10株HIV。经HIV1p 24 Elisa和HIV1 Pol和Gag基因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证实并鉴定所分离株均为HIV1型。与文献报道从同类人群所分离的毒株生物学特性相似,这些毒株仅在PMCs缓慢生长,不致细胞病变。目前正在改变培养条件以提高病毒滴度并对扩增的基因进行分析以寻找我国云南HIV流行株与世界其他地区HIV流行株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HIV/艾滋病离普通中国人有多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在一个学术报告会上,主讲人向大家提问,目前非洲国家的艾滋病感染率平均达到了2%~5%,如果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达到5%,世界将会怎样?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的总人口是12.6亿,5%就是6千万,按照2001年美国调查局的数据,世界上HIV/艾滋病的感染者约为4千万。将比这还要大的数目放  相似文献   

17.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做好我国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法]分析了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流行原因。[结果]我国艾滋病发病速度快、呈簇状分布;贫困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青壮年群体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3种传播途径都存在。[结论]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卫生监督管理;依法检疫和检测;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来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从而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艾滋病流行概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东省艾滋病(HIV/AIDS)流行概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控制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广东省的HTV/AIDS报告资料和HIV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1986年报告首例输入性HIV感染者,1986-1996年感染例数逐年有所上升,年平均增加10.2%.1996年底首次从静脉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996-2005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160.3%,至2005年达到高峰,2006-2007年呈平稳状态.截止2007年底累计共报告HIV感染者22800例,其中AIDS病例2491例,死亡985例.报告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深圳、江门、阳江、中山和东莞7市,占总病例教的84.5%.传播途径明确的14069例中,静脉吸毒传播占74.3%,异性传播占20.5%,男男同性传播占1.3%.哨点监测表明:戒毒人群平均HIV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至2005年的5.5%;性病门诊就诊者平均HIV感染率从1997年的0.03%上升至2007年的0.40%;妇教所的暗娼于1998年首次检出HIV感染者(0.14%),但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感染率,2007年检出率为0.21%;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2006、2007年HIV检出率分别为1.3%、2.75%.行为学监测表明: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历年来变化不大,在53.3%~38.6%之间波动,吸毒者中约30%有购买性服务的行为,而且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足10%;暗娼中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近年有所上升,目前维持在80%以上.结论 广东省HIV/AIDS疫情呈局部高流行、全省低流行态势;传播途径仍以静脉吸毒为主.但性途径传播逐年上升.近期的控制策略为提高各部门共同参与控制艾滋病的力度;加强能力建设;控制HIV在吸毒人群的传播,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预防二代传播,加强对MSM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入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入组时基本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入组治疗HIV/AIDS共5 788人,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多.79.7%为江苏省籍,性别比为4.69:1,平均年龄为(39.9±12.6)岁,已婚者占55.8%.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者占52.0%.感染途径主要为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91.9%),入组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187 cell/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M为4.0个月.男性、>59岁、未婚、外省籍、在医院治疗和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江苏省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有所提前,但仍有大部分HIV/AIDS治疗较晚,其HIV阳性发现较晚是主要原因,HIV感染者早发现能力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李纲 《中国校医》2013,(12):909-909,911
目的分析徐州市铜山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AI 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铜山区1998年至2011年上报的HIV和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铜山区1988—2011年累计报告HIV和AIDS 270例,感染途径以采供血为主,占56.67%,其次是性途径传播,占36.30%,母婴垂直传播13例,占4.81%,途径不详5例,占1.85%。疫情从2004年进入增长期,2006年达到高峰,最近几年疫情在谷峰波动。结论铜山区是苏北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早期以受血感染为主,近2年逐步转变为以家庭夫妻2代传播和非婚性行为传播为主。存在疫情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加强监测和在重点人群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工作,应是本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