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膨胀性病变、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低到高不均匀信号,病变边缘比较清楚。结论CT结合MRI扫描对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1例行X线检查患者中,病灶区均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部分见骨皮质膨胀改变、溶骨性骨质破坏、"皂泡状"改变。17例行CT检查见偏心性生长、硬化边缘、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密度影及液-液平面征象,部分累及关节面。18例行MRI检查患者中,等长T1 WI/等长T2 WI 7例,等短T1 WI/等长T2 WI 8例,等T1 WI/等长T2 WI 1例,长T1 WI/等长T2 WI 2例。STIR呈稍高混杂信号6例,余12例呈高信号。8例CT与MRI均检查出液-液平面的患者液平比与肿瘤良恶性的分布不同。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可提高四肢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MRI比CT在观察骨巨细胞瘤液-液平面表现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骶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3例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骶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均表现为骶骨上部偏心性生长、皂泡样膨胀性溶骨性破坏,部分骨壳破坏中断,向前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不均匀信号;出血偶见,表现为T1WI、T2WI呈高信号,可出现单发/多发液-液平面。结论X线平片及CT扫描对骶骨巨细胞瘤有较重要诊断价值;MRI虽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SCT)与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19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MRI表现。结果 19例脊椎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胸椎5例、腰椎4例、骶椎9例,同时累及骶尾骨1例。MSCT显示椎体呈不同程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内见骨嵴分隔;病灶呈偏侧性生长,大部分累及一侧附件;椎体呈不同程度压缩改变。MRI显示除1例因病灶内出血T1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外,其余T1WI序列均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高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内可见多发囊变、坏死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MSCT、MRI结合,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准确诊断脊椎骨巨细胞瘤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影像诊断要点。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1例患者均施行CT及MRI扫描检查。结果 1例患者经CT扫描可见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或骨壳不完整),CT典型特征为骨囊肿与原发灶的边界不够清晰,密度欠均匀,包含原发灶区域(实性)及继发较薄;MRI影像学表现为T1WI和T2WI扫描提示病灶边缘存在低信号(呈不完整性),骨囊肿主体T1WI扫描提示存在低或中高信号,T2WI扫描有不均匀的高信号;MRI增强扫描提示病灶囊壁及灶内呈分隔强化,囊性处并未见明显强化;病灶主体(原发骨巨细胞瘤)经T1WI扫描提示有中和低信号,T2WI扫描提示明显低、中、高混杂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CT、MRI影像学表现都具有特征性,而其中MRI在鉴别原发灶及继发病灶方面较CT更具优势,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本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夏同敬  杨文江 《中外医疗》2016,(25):187-189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形式,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04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8例骨巨细胞瘤病例,对其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X线、CT和MRI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生于长管状骨骨端56例,其余22例为骨盆、脊柱及不规则骨,病灶呈偏心性囊肿膨胀性骨破坏,界限清楚锐利,有骨脊但无分隔,无钙化,富血供;MRI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CT增强及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在临床骨巨细胞瘤诊断中,通过较为系统、仔细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从而能为骨巨细胞瘤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5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及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中脑腹侧高信号,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螺旋CT呈等密度改变,1例MRI及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改变。慢性肝性脑病12例,T1WI像显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高信号10例、中脑腹侧高信号6例,垂体前叶高信号4例,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MRI及CT显示脑萎缩改变8例。结论MRI联合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骨巨细胞瘤10例患者的临床、X 线、CT 及 MRI 资料,并对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结果:X线与病理诊断符合率50%(5/10),CT诊断符合率83.3%(5/6),MRI 诊断符合率66.7%(2/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无钙化,边缘无硬化,并可见粗大骨嵴形成,骨性包壳完整或不完整;核磁T1 WI 呈等低信号,T2 WI 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可见实性成分明显强化。结论:X线、CT及MR I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各有优缺点,相互结合可以对骨巨细胞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比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临床与病理证实的55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其特点.结果:55例中位于长骨50例、扁骨5例.X线表现为膨胀性偏心性囊状骨质破坏区,皂泡样改变及骨包壳.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基本完整,典型呈皂泡样改变.MRI表现为T1WI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多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多数征象相互对应.平片仍是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需行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或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病例,总结其MRI影像特征.结果 5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4例,弥漫型1例且为术后复发,肿瘤在T1WI上与骨骼肌相比3例呈等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多个结节呈等信号及略高信号;在T2WI上,2例略高信号,压脂像上信号不均匀,1例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1例多个结节呈高信号及低信号.3例伴有关节腔积液.结论 MRI能够明确显示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病变的部位、形态及不同序列的信号强度,对临床诊断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骨巨细胞瘤的低场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特殊部位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其中髂骨2例,骶椎2例,距骨、锁骨各1例。结果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4例患者瘤体内T1WI、T2WI上见低信号带,3例合并出血的更高信号。结论低场MRI能显示特殊部位骨巨细胞瘤,可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R检查阴性而64层CT或MRI诊断骨折的51例外伤患者的多层CT及MRI表现。51例均行64层CT检查,2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4层CT显示骨皮质/骨小梁中断47例(47/51),22例(22/28)MR T1WI见骨皮质下或松质骨内不规则线状、条状低信号带,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仍可见形态相似的低信号;28例(28/28)MR 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或64层CT显示的骨折线周围均见片状高信号水肿;6例(6/28)MR T1WI未见低信号带,64层CT显示骨皮质中断;4例(4/28)MRT1WI见松质骨内低信号带,64层CT检查未明确骨折线。结论:多层CT显示骨皮质细截骨折优于MRI,可作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MRI对部分多层CT显示不明确的松质骨骨折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夏曙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91-92,F000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经手术证实的6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X线、cT及MRI的影像学征象。结果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见“皂泡”样改变;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部分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液平等。结论X线平片、CT结合MRI可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7~49岁,分析CT及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骶椎2例,胸椎1例,腰椎1例.CT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并显示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病灶在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混杂低~高信号.结论结合CT、MRI检查,可提高脊柱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二者在肿瘤内部结构的显示、受累范围以及邻近组织的关系等方面能作出正确评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均位于侧脑室内前2/3、孟氏孔区,呈不规则形,多呈分叶状向两侧不对称生长,边界清楚,无或有轻度瘤周水肿。CT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中囊变6例,钙化4例。在MRI上,肿瘤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其间杂以低、等信号或更高信号区。CT和MRI增强扫描示肿瘤实质性部分呈轻、中度增强,囊变和钙化区无增强。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主要位于侧脑室内的前2/3、孟氏孔区,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对颌骨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颌骨肿瘤患者40例,分别使用多层螺旋CT与MRI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CT影像可见清晰病灶边界,其中15例患者颌骨肿瘤可见明显的骨膜新生骨生成,其中3例患者周围软组织出现病变,其余未见病变。11例患者病灶向软组织内侵犯,其中18例患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10例患者颌骨肿瘤表现为等密度、密度不均,内见高密度斑片影,2例患者见略低密度影,骨窗能清晰看见骨质破坏,均见"日光放射状"骨针形成。40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出现下颌神经管受侵,未见增大淋巴结。15例患者成骨型骨肉瘤,其T1WI、T2WI为低信号,瘤周水肿T2及STIR为高信号。10例混合型骨瘤在T1WI信号为等、低信号,T2WI则为高、低混杂信号,且低信号皮质线呈连续中断特点。STIR信号在混合型颌骨肿瘤表现为信号不均、高低混合,但序列图像清晰,表现为"放射性骨针"。12例患者病变累及下颌神经管,图像明显,未见增大淋巴结。两种影像学病变部位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发现,多层螺旋CT与MRI在诊断与下颌神经管关系、与牙齿关系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多层螺旋CT在反映肿瘤与与牙齿关系方面价值较高,MRI在反映肿瘤与下颌神经管关系方面价值高。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是诊断颌骨肿瘤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点,需联合检查,以提高颌骨肿瘤诊断正确性,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腱鞘巨细胞瘤(GCT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17例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和MRI特征。结果所有GCTTS均发生于肌腱旁或包绕肌腱生长(局限型12例,弥漫型7例),其中手部4例、足部1例、膝关节5例和踝关节9例。膝关节和踝关节GCTTS分别好发于髌骨和距骨周围。MRI示所有的GCTTS均见纤维包膜结构,与骨骼肌信号对比,7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4例T1WI和T2WI上均呈等信号,1例T1WI和T2WI上呈稍高信号,余7例T1WI和T2WI上呈混杂信号,其中5例可见T1WI和T2WI特征性双低信号。GCTTS增强扫描,10例呈中度强化,7例呈均匀或不均匀性明显强化。结论 GCTTS具有特定的发病部位,以局限型多见;病灶周缘纤维包膜,MRI信号多样,T1WI和T2WI双向低信号为其较特异性征象,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骨梗死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T1WI骨梗死灶中央部分呈等至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亚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状钙化,MRT1WI骨梗死灶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X线、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骨梗死急性期的最有效方法,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X线和CT,在慢性期,X线、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MRI对松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松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松质骨隐性骨折患才MRI表现。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6-75岁,平均41.3岁。均行MRI常见SE序列扫描,T1WI,T2WI,轴位,矢状及冠状,并与X线和CT做对照。结果 72例均摄有X线平片,其中35例摄有CT片,X线平片和CT片均未见异常,MRI显示脊柱骨折25命名,胫骨平台骨折15例,股骨髁骨折9例,髋臼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距骨骨折5例,跟骨骨折4例,舟骨骨折1例。骨折线T1WI及T2WI均为条形线状低信号,骨折线宽小于4mm,骨髓水肿呈T1WI片状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合并出血T1WI呈斑点状及小片状稍高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结论 MRI对松质骨隐性骨折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56例,全部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56例中听神经瘤38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5例,胆脂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肿瘤在CT上多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在MRI中T1WI上多呈低信号,T2WI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CT、MRI对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