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复苏期家兔血浆内分泌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在心脏骤停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取家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制作心脏骤停缺血及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肺复苏期各时相血浆ET、CGRP、NO、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初始血浆ET未见明显升高(P〉0.05),心肺复苏5min血浆ET含量升高血浆CGRP、NO水平降低(P〈0.05),复苏后0.5h血浆ET明显升高(P〈0.01),复苏后2h血浆ET、CGRP、NO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期血浆ET变化是机体的应激过程和代偿反应,但持续高浓度对机体重要器官将造成进一步损伤,而CGRP、NO有明显拮抗ET异常升高所致的损伤作用.这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脑肽钠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浆脑肽钠(B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以探讨BNP和ET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例AECOPD患者,24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脑肽钠和内皮素含量。结果AECOPD组分别与对照组和COPD组比较,血浆BN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P〈0.01,P〈0.05),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BN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ET和BNP的变化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它们的变化可能与其疾病本身和疾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芦颗粒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参芦颗粒对2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血糖、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浆ET、NO水平的影响,并与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参芦颗粒治疗组、硝酸异山梨醇对照组对糖尿病性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64.7%(P〈0.05),参芦颗粒组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对照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8.8%(P〈0.05),参芦颗粒组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芦颗粒可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有一定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临床症状,对治疗及预防糖尿病性冠心病等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2-10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分别在住院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ET和NO。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均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较对照组ET水平下降(P〈0.05),NO和FMD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抗凝、降脂、减少黏附分子、降低ET、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素(田)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40例)及阿托伐他汀组(常规降压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40例),另选取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脚患者治疗前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EH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T降低和N0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为使用阿魏酸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提供依据。方法67例重度予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均常规解痉、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150mg,溶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于用药前及用药1周后分别抽取患者肘静脉血,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NO的含量及ELISA法测定血浆ET-1的含量。结果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使用阿魏酸钠后ET-1明显下降(P〈0.05),NO明显增多(P〈0.05),ET/NO比值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SBP、DBP、MAP下降(P〈0.05)。结论阿魏酸钠不仅可降低血中ET含量,还能增加NO含量,纠正ET/NO的比例失调,扩张血管,改善重度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可作为临床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同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NO及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S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测正常人和有机磷中毒患者(AOPP)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异常变化,探讨内皮素和CGRP在AOPP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和CGRP水平。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组的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而CG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中度、重度组的ET水平较轻度组有明显增高(P〈0.01).而中度、重度组的CGRP水平较轻度组有明显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发现ET与CG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AOPP患者血浆ET和CGRP含量的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可做为判断预后和中毒程度的指标.同时也为临床抢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1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平衡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轻中度PIH患者。予以丹参注射液8mL静滴10d(丹参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40例。丹参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NO及ET-1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而正常妊娠对照组只测定1次。结果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丹参治疗组患者血浆NO水平明显下降,ET-1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同时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均P〈0.05)。经过丹参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浆中NO含量明显上升,而ET-1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同时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PIH患者存在血浆ET-1/NO的平衡失调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丹参治疗PIH患者的另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ET-1含量。升高血浆NO含量,从而纠正血浆ET-1/NO的平衡失调,同时丹参还具有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和原发性高血压(CH)患者血中NO、CNP、AngⅡ、CGRP和ET的含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62例,CHD患者54例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CNP、AngⅡ、CGRP、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EH和CH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NP、AngⅡ、ET含量明显增高(P〈0.01,0.05),NO、CGRP则明显降低(P〈0.01,0.01);两组患者CNP、AngⅡ与CGRP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EH组r=0.556,P〈0.01;CHD组r=0.419,P〈0.05)。结论检测EH和CHD血中CNP、NO、AngⅡ、CGRP、ET含量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和方法:观察阴脱汤对失血性休克家兔休克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影响,探讨阴脱汤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结果:阴脱汤能明显降低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ET、AM、NO水平(P〈0.05)。结论:阴脱汤(YTT)可通过调节ET、AM、NO水平等作用治疗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2例冠心病患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4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健康血浆NO和ET-1浓度,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血浆ET-1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而N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冠心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脉压指数(PPI)与血浆内皮素一1(ET一1)的相互关系。方法:146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值,根据PPI值分为三组,PPI〈0.35为A组,PP10.35~0.45为B组,PPI〉0.45为C组。正常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D组)。四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血浆ET一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浆ET一1明显增加(P〈0.05)。而EH患者随着PPI的增加,ET—1增加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PPI与ET—1呈正相关(P〈0.01)。结论:EH患者PPI和血浆ET一1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维生素B水平,并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对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Hcy、E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NO、FA、Vit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高血压患者Hcy高于血压正常患者。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Hcy、ET浓度升高,检测血浆Hcy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服用FA和VitB12等制剂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痛宁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病例均尼莫地平口服30mg,3次/d;头痛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痛宁胶囊口服3粒,30次/d;两组均治疗28d。观察治疗前、治疗28d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NPY、CGRP和E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8d后头痛宁组血浆NPY、CGRP和ET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血浆NO较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坎地沙坦8mg,1次/d,口服,连用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内皮素-1(ET-1)、-氧化氮(N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组给药前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浆ET。1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经坎地沙坦治疗8周后,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血浆ET—1和hs—CRP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性反应,坎地沙坦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具有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经PTCA术的16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平均血压和心率的观察。结果PTCA术后股动脉血浆ET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冠状窦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平均血压和心率在PTCA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ET水平升高可能与PTCA时缺血缺氧有关,并且可能是PTCA后冠状动脉收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中血脂、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即常规组)组(应用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ACE-Ⅰ类等)24例,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即联用组)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用Greiss法测定NO,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ET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常规+辛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和ET的代谢失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艳  胡启均  黄俊 《中国医药》2006,1(1):22-2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放射免疫法分别对63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氟沙坦治疗前后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经氯沙坦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氟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降低血PAI-1活性和ET浓度,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毒退热煮散剂(QDP)汉疗内毒素发热的疗效及对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内毒囊(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65例内毒素发热患者,随机分为给予QDP治疗120例,抗生素45例.疗程均为3d。观察治疗前后AVP、ET和NO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30例)比较。结果:经服用QDP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优于抗生素组(P<0.05);血浆AVP(7.09±0.5pg/mL)、ET(0.12±0.08EU/ml,)和NO(89.03±14.7μmol/L)含量均比治疗前(AVP10.46±0.80pg/mL,ET0.35±0.05EU/mL和NO124.61±17.19μmol/L)显著下降(P<0.01)。经抗生素治疗后血浆ET(0.28±0.05EU/mL)含量显著高于服用QDP组(0.12±0.08EU/mL,P<O.01)。结论:QDP治疗ET性发热,不仅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而且可显著纠正ET性患者异常的AVP、NO和ET水平;同时表明QDP对内毒素发热具有消炎、杀菌、解热和清除内毒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