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9例,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5岁(78--89岁)。均为新鲜骨折。EvansⅢ型11例,Ⅳ型18例。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28.4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活动能力。术后2周内、3~6个月、1年拍患髋x线片,检查假体有无松动迹象。结果平均住院23d,平均手术时间95min,平均出血量310mL,无一例死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0例术后7~10d下床负重行走,9例21d后开始负重,平均13.5d。Harris评分,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1例,总优良率79.3%。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现象。结论应用双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的疗效。方法通过4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手术置换后的优良率是79%。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谢扬 《临床骨科杂志》2012,15(1):115-116
2006年11月~2010年5月,我科手术治疗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66~90岁。均为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5年以来获得随访的19例行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收集。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半髋置换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恢复快,活动早,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结论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8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80~92岁,平均84.6岁。自行跌伤或扭伤11例,交通伤4例;参照Tronzo和Evans的分类法:Ⅰ型骨折2例,Ⅱ型3例,Ⅲ型6例,Ⅳ型4例;其中2例合并踝关节骨折,2例合并Colle's骨折。15例均合并内科慢性疾病。采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Harris评分平均为(25.5±2.14)分。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其中1例为真菌感染;心律失常2例,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术后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关节早期脱位,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恢复至平均(85.5±6.51)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75~92岁,平均82.3岁。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型5例,A型22例,B型9例,型13例,其中2例为内固定治疗失败病例。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相关内科协同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人工骨水泥、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49例患者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术后1~3周下床活动。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7%。结论用加长柄股骨头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转子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3例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男16例,女17例,年龄67~93岁,平均79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EvansⅠ型21例,EvansⅡ型12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33例全部用骨水泥型加长柄假体,然后对转子间骨折行钢丝固定;单纯股骨头置换28例,半髋手术时间最短55 min,最长90 min,平均78 min;全髋置换5例,手术时间最短80 min,最长14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最多600 ml,最少200 ml,平均300 ml;手术的关键是维持准确的头颈长度、前倾角度和有效的臀中肌张力。术后1周开始下床站立,练习行走。结果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最低76分,最高93分,平均78.5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合适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正确的假体选择和手术操作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年龄77-92岁,平均82.8岁,术后以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根据Harris评分,优11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84.3%,全部病例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将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结果相比较,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适应证以及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996年8月~2002年4月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80岁以上新鲜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45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为3~7年,转子间骨折组平均4.6年,股骨颈骨折组平均5.5年。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扶拐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可能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在深静脉血栓、髋关节间隙变化、疼痛、假体柄松动下沉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假体翻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未见因髋臼磨损而发生髋臼内陷甚至中心性脱位。结论使用标准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与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6月,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73~92岁,平均83岁.均为跌倒后髋部着地所致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3~20 d,平均8 d.按AO分型,A1型3例,A2型25例,A3型8例. 结果 36例患肯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及脱位,股骨近端无骨溶解或骨吸收,未发现异位骨化.随访末期Harcis评分75~93分,平均91分;术后评价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9%. 结论 人上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随访效果满意,但这一术式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标准人工骨水泥、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1例。结果41例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输血600ml。术后3d下地12例,7d下地21例,14d下地8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菌群失调2例,电解质代谢紊乱6例,低蛋白血症9例。随访3~41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4%。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下沉,无晚期感染病例。结论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6年6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108例80岁以上新鲜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B组为行骨折内固定者。A组50例,平均年龄86.5岁;B组58例,平均年龄83.5岁。A组随访12~60个月,平均35.5个月;B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内科合并症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短,负重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具有以下优点a)术后能早期负重活动,较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b)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率;c)能有效防止髋内翻;d)缩短住院时间;e)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replacement,THR)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共获得7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BFHR组和THR组,BFHR组42例,男7例,女35例,平均年龄77.3岁。THR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74.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6.5年(平均3.2年)随访,BFHR组和THR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3年及5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并发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BFHR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适合于少数身体状况差、伤前活动量小、伴有较多基础病、或受伤前伤肢已有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比双动股骨头置换(B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结果,并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动股骨头置换术的要点.方法 收治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其中采用DHS治疗42例(DHS组),BFHR治疗30例(BFHR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1~25个月.BFHR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主动直腿抬高角度与DHS组无明显差异(P>0.05).BFHR组术后下床时间短,术后1、6周Harris评分高,但3个月、6个月的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BFHR组低,但远期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BFHR组高于DHS组.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BFHR术的可能适应证,BFHR手术对患者的影响与DHS无明显差异,BFHR优势在于术后近期恢复好,但远期效果不及DHS.  相似文献   

15.
重建粗隆及股骨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3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粗隆、股骨矩修复重建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78~91岁,平均83.6岁,按Evans-Jensen分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所有病例都合并有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37例于术后2周内下床负重,均获得3~36个月随访,无骨不愈合、关节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例于术后5~13个月死于其他疾病。术后6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者31例。结论股骨粗隆、股骨矩重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半髋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半髋成形术治疗高龄患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9-2004年我们采用骨水泥型双极假体半髋成形术治疗3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年龄86岁(80-92岁),随访时间平均2a(1~3a)。结果 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3例失随访,27例术后1周能扶助行器行走,无关节脱位或无菌性松动或髋臼磨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本组7例获得优,18例获得良,2例为可。结论 对于年龄80岁以上,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患采用半髋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各类手术疗效。方法1999-2000年间对属于EvansⅢ-Ⅳ型及逆转子骨折的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59例,分别行DCS、PFN股骨重建钉及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术后随访0.5-3年,平均14个月。结果59例无骨不愈合,按照黄公怡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6%。结论正确选择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法对我院101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9.2个月。DHS内固定组56例,优良率92.86%,全髋关节置换组45例,优良率57.78%。DHS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在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笔者认为DHS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动力加压等优点,有利于骨折稳定以及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4例,年龄75~89岁,平均80.3岁;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ⅢA型31例,ⅢB型24例,Ⅳ型19例。其中3例为经内固定治疗失败病例,合并内科疾病者69例,在相关内科协同治疗后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74例都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7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9.2个月;无一例出现畸形,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2例于出院后5个月、11个月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低、死亡率低,提高了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