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h内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发病6h内予溶栓治疗,观察组发病6h内予介入治疗。观察2组灌注成功率、病死率,以及治疗后肌钙蛋白(cTnT)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结果观察组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nT水平及CK—MB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h内介入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变化,以探讨IMA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非冠心患者群及发病12小时内ACI、不稳定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CK~MB、cTnT值。结果①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1),UA组crrnT及CK—MB与非冠心病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②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但均显著低于UA及AMI组。结论①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因心肌坏死标志物cTnT及CK—MB均无显著升高的uA组患者其IMA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②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标记物,但因ACI患者IMA也升高,故IMA诊断ACS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中外源性左-卡尼汀(L-CN)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中于冷晶体心脏停搏液中按10g/L加入L—CN,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仅使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两组均于术前、主动脉阻断开放后2、24、72h各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心肌酶(CK、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CK、CK—MB,cTnT、cTnI水平在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主动脉开放后均有明显的升高。实验组CK、CK—MB升高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cTnT、cTnI升高程度在2、24及72h较对照组低(P〈0.05),2h尤其明显(P〈0.01)。结论: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左-卡尼汀加入心脏停搏液后可明显改善心脏能量供应,有效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对心肌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2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测定CK、CK—MB和cTnI。结果:两组术前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K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分别低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术前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K-MB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分别低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术前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cTnI于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异氟醚可降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CK、CK—MB和cTnI的释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5.
刘艳彬 《河北医药》2011,33(12):1808-1809
目的 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VMC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3个月cTnI和CK—MB检测。结果急性VMC患者在同一时间点cTnI阳性率及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P〈0.05)。结论cTnI的测定可作为继在CK—MB之后又一诊断VMC的重要指标,同时cTnI的监测对VMC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l~10月确诊为AMI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入选者的MY0、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除基线水平混杂影响,观察组患者MY0、CK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痛早期组(0—6h)患者MY0水平显著高于胸痛中、晚期组(〉6~24h、〉24~48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早、中、晚期组患者CK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早期患者MY0阳性检出率为78.0%,高于心电图、CK和CK-MB阳性检出率(60.O%、56.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O可作为早期诊断AMI较理想的指标,具有出现时间早、阳性检出率高等特点,能为病情鉴别、治疗以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尽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时间早晚,将其分为4组:A组(超早期,≤3h)、B组(早期,3~6h)、C组(中期,6~12h)、D组(晚期,〉12h),比较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最高,B组次之,冠脉再通率呈现A组〉B组〉C组〉D组的特点,D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显著低于B、C、D三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比B、C、D组更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D组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尽早溶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单用阿托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择期PCI术患者围手术期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PCI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先后入选88例具有典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或/和负荷试验阳性的患者,在基础治疗相同前提下,随机分为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mg/晚)及联合组(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晚),分组治疗7d后行PCI术,术前、术后8h、24h、48h、7d分别检测CK、CK—MB、cTnⅠ。结果 ①组内比较,两组术后8h与术前比较,CK、CK—MB、cTnⅠ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达高峰(P〈0.01),48h持续升高(他汀组P〈0.01,联合组P〈0.05),术后7d与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PCI术前CK、CK—MB、cTn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24h、48h联合组CK、CK—MB、cTnⅠ升高水平低于他汀组(P〈0.05),48h cTnⅠ更显著(P〈0.01),术后7d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单用对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损伤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薛萍  曹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224-1225
目的分析血清肌红蛋白(MYO)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该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4例住院ACS患者(观察组)的血清MYO、Hcy、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MY0、Hcy、CK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患者血清MYO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CK和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MYO、Hcy、CK和CK-MB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血清MYO和Hcy阳性检出率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CK和CK—MB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YO和Hcy水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的常规检测指标,为ACS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和预后等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AMI和UAP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特性、[面积(AUC)、阳性似然比、灵敏度、特异性],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化标志物的准确性。方法AMI患者150例,非AMI患者200例。24h内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酯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单位(U/L)]和肌钙蛋Ⅰ(cTnI)的含量(μg/L),描绘各自的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以CK〉190U/L,CK—MB〉25U/L,AST〉40U/L,LDH〉245U/L,α—HBDH〉250U/L,cTnI〉0.3μg/L为AMI诊断标准,AMI组和非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TnI的阳性似然比、灵敏度均高于其他酶学指标(P〈0.01),特异性无差别;crrnI的AUC较心肌酶谱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I对早期AMI的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准确性;应用ROC曲线评价心肌生化标志物更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1.
魏威  唐元旭  杨聪 《云南医药》2010,(2):150-152
目的通过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研究cTnI在脓毒症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5例,按照cTnI的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cTnI〉0.16ng/m1)57例和cTnI正常组(cTnI〈0.16ng/m1)28例。观察2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EICU人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结果85例脓毒症患者中有57例患者肌钙蛋白I升高,升高率达到67.06%。2组患者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升高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cTnI正常组(P〈0.05,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病情判断,并且对疾病的预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患者血清、CK—MB及cTnI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6例和102例心电图和临床表现有、无心肌损害表现的婴幼儿患者和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血清CK、CK—MB及cTnI测定。结果有心肌损害组三项指标分别为CK(236.2±127.2)U/L;CK—MB(32.2±12.7)U/L;cTnI(0.24±0.13)ng/ml,均明显高于无心肌损害表现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却不尽相同,联合检验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达93.4%和80.5%,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血清CK、CK—MB及cTnI在对婴幼儿患者心肌损害反映中,CK、CK—MB特异性不高,同时要考虑到单纯CK、CK—MB活性增高可能是生理、标本和试剂等因素所致,不具有临床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最高,但在心肌轻度损害时敏感性不高;因此诊断婴幼儿患者心肌损害时应联合这三项并结合心电图和临床表现来综合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3.
高伟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60-376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层析技术,测定84例AMI早期(1~8h)入院患者和45例健康人血清cTnI水平,同时检测心肌酶(CK—MB),以探讨cTnI、CK-MB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cTnI阳性49例,crrnI阳性率为92.4%,对照组cTnI阳性0例,两组cTnI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21,P〈0.01)。AMI发病12h内,CK-MB阳性率75.5%(40/53),cTnI阳性率90.6%(48/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0.05)。AMI发病3d内,CK-MB与cTnI阳性率分别为66.O%(35/53)、86.8%(46/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P〈0.05)。结论cTnI测定对AMI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酶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5例HIE和26例正常新生儿血清hs-CRP、cTnI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CK、CK-MB、LDH、ALT、AST。结果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cTnI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CK、CK-MB、LDH、AST、ALT均较正常新生儿升高;恢复期CK、CK-MB、ALT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AST降低不明显(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和cTnI的动态变化与HIE的疗程相平行,能较敏感地反映HIE患儿病情程度及转归趋势,与血清酶学改变一起可作为了解HIE的疗效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6、24、48h共5个时点测定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2组术后6、24、48h时间点CK—MB、cTnI水平比麻醉诱导时明显升高(P〈0.05),且在术后24h均达高峰。术后48h开始回落。但试验组在各时间段比对照组升高更为缓慢(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阿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502例ACS患者于入院24h内给予阿乐40mg/d,比较血脂指标、hs—CRP及肝功能、CK变化。结果:治疗后TC、LDL—C均有显著降低,HDL—C则有回升,P均〈0.05。hs—CRP下降(P〈0.05)。随访3个月无ALT〉120U/L,无CK〉5ULN。结论:ACS患者应用阿乐40mg/d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0例ACS患者(ACS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FABP浓度,比较ACS组内H—FABP与肌钙蛋白(CTnT)的变化,比较ACS组中低、中、高危患者的H—FABP浓度的不同,并于4周内观察各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的情况。结果ACS组发病3h内的患者H—FABP阳性率为40%,CTnT阳性率为10%(P〈0.05);发病6h内的患者H—FABP阳性率65%,CTnT阳性率30%(P〈0.05);所有样本中H.FABP阳性诊断ACS的敏感性是95.7%,CTnT阳性诊断ACS的敏感性是81.5%(P〈0.05)。ACS组内低、中、高危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FABP浓度均高于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P〈0.01)。结论H—FABP的定量测定对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溶栓再通患者CK和CK-MB值在溶栓后14h均明显高于溶栓前和溶栓后3、6、24、48、72h的值,P〈0.05;溶栓未通患者CK和CK—MB值在溶栓后24h均明显高于溶栓前和溶栓后3、6、14、48、72h的值,P〈0.05;两组患者CK-MB在溶栓后6h/3h比值的比较,溶栓后再通组(2.0±0.65)明显高于溶栓后未通组(1.2±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6h/3hCK-MB比值≥1.62作为判定溶栓再通诊断标准,准确率为90%。结论溶栓后6h/3hCK-MB比值≥1.62作为判定溶栓再通诊断标准,为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09-2410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肌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心肌同功酶(CK—M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cTnI、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心肌梗死灶越大,血清hs—CRP水平越高,心肌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i)对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Sal组,分别以NS及Sal(200mg·kg^-1·d^-1)连续灌胃4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0、4.5、6h取左室心肌制备石蜡切片,TUNEL染色计数凋亡细胞;摘取心脏标本前采血检测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①2组缺血4.5、6h血CK-MB、cTnI含量均较0h显著升高(P〈0.05),且Sal组较NS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点(4.5h及6h)均可检出凋亡细胞,缺血4.5h凋亡细胞指数高于缺血6h,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l组凋亡细胞指数较NS组明显减少(P〈0.05)。③同一时点2组血NO、NOS含量比较,Sal组高于NS组(P〈0.05);但同组内各时点NO、NO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Sal显著减少细胞凋亡并增加血NO含量,提示其抗凋亡作用可能与血NO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