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Withering于1785年首次报道应用洋地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以来,洋地黄一直作为正性肌力药物应用于临床。随着人们对CHF发病机制及治疗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些年来对洋地黄(主要是地高辛)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临床研究,重新认识了洋地黄在CHF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合理应用洋地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琳 《临床荟萃》1996,11(6):273-27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室率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洋地黄为首选,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并不满意,因此我们使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美托洛尔加地高辛治疗CHF并快室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毛琳 《临床医学》1996,16(8):42-43
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室率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洋地黄为首选,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并不满意,因此,我们使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美托洛尔加地高辛治疗CHF并快室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日1次口服地高辛0.125mg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CHF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以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给予隔日1次口服地高辛0.125mg。观察6个月后2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洋地黄中毒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LVEF均有增加,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vs78.9%,P>0.05)。治疗组无患者因发生洋地黄中毒退出观察、治疗。结论隔日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1)重新认识和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生理机制。(2)初步验证MERIJ—HF临床研究。(3)方法随机选择116例CHF,进行综合治疗(利尿剂、地高辛、ACEI、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临床显效率、好转率以及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剂量。结论:现阶段CHF治疗,以利尿剂缓解症状,以地高辛、ACEI为基础,大力推荐β受体阻滞剂(包括心功能Ⅱ~Ⅳ),强调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强化基层医院对CHF治疗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洋地黄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配伍常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且疗效较为满意。对于用ACEI和地高辛治疗并已稳定的。肝衰患者.停用地高辛是否会引起心衰恶化.意见尚未一致[1,2]。找们在1993年2月~1996年1月.连续观察了CHF患者停用地高辛,继续卡托普刊及利尿剂治疗的心功能变化。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随访对象选择来件:(1)CHF病史1年以上,LVEF<0.13;(2)血压、心律、心率正常,无严重心律失常病史;(3)地高辛、卡托普刊及利尿剂治疗巨心衰已稳定;(4)无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未纠正心…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综合征,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力衰竭洋地黄制剂是传统的用药,但常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的症状体征,心功改善并不满意。β-受体阻滞剂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典治疗中被限制使用。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逐渐被重视,我们从2001年11月-2002年11月对收治的43例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地高辛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室李房颤,洋地黄是首选药物,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并不满意,本文旨在观察以地高辛合用美托洛尔治疗CHF伴决定事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CHF伴房颤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42~68岁,平均54.6岁。心功能(NYHA分级)级别: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级3例。其中冠心病16例,风心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入院后均经常规应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刑,并且服用地高辛0.25mg/d,5个半衰期后,静息心率仍超过90/min。1.2治疗在维持原强心、利尿…  相似文献   

9.
洋地黄对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如何预防洋地黄中毒等是临床上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强,更易造成洋地黄过量或中毒,我们对56例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小剂量地高辛治疗,且与27例传统给药方法比较,评价小剂量地高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综合征.近年来作者在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ACEL+利尿剂+洋地黄)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阮汉权  李银需 《临床荟萃》1994,9(19):906-906
洋地黄治疗心衰近年来采用小剂量维持疗法,即少量洋地黄就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少中毒发生率,但对那些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差的心脏病洋地黄耐受量低,在小剂量治疗的情况下中毒也时有发生。对这类病人最近我们采用甲基地高辛每日维持量疗法治疗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取得较满意效果。甲基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很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了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在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发生洋地黄中毒的2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为55~78岁。均以地高辛0.125mg~0.25mg/天维持量给药,必要时临时加用西地兰0.2~0.4mg静注。在用药过程中根据临床症状的变化,如新出现的心律失常、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消化道或神经系症状,结合心电图变化及血清地高辛浓度>2ng/ml综合判断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13.
胡节惠  莫余波 《临床荟萃》1995,10(18):817-819
类洋地黄因子全称为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factor,EDF),是近几年来发现的,渐被医学界重视的一种微量激素.在放射免疫测定中,它能与地高辛(Digoxin)抗体交叉结合,在免疫学上呈现出似洋地黄的抗原性质,故得此名.据国内外初步研究结果显示,EDF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可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洋地黄制剂使用至今已逾200年,随着心脏病在世界各地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洋地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美国,地高辛已列为第八位常用药物。虽然洋地黄中毒发生率近年有所下降,但仍达10——30%。一旦发生洋地黄中毒,死亡率可达5——10%。 多年来洋地黄中毒的传统治疗方法仅限于对症治疗,直至1976年,smith氏首次应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抢救一例口服22.5毫克地高辛企图自杀的重危洋地黄中毒患者,获得完全成功,为重度洋地黄中毒的抢救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至今,世界各地已用抗体疗法救治不少危及生命的洋地黄中毒患者。我院自1979年起开展此项研究工作,至今已应用自制地高辛抗体成功抢救19例重度洋地黄中患患者,其中15例已作报道,填补了国内洋地黄中毒治疗上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5.
洋地黄的有效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故易发生过量或中毒,这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用维持量之洋地黄,特别是用毒性低、排泄较快的地高辛,也可在某种情况下发生中毒,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22例在用维持量地高辛过程中发生中毒的病例作以分析。分析的对象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为治疗心衰或/和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快速性室率而用洋地黄,洋地黄化后用维持量地高辛0.125~0.25mg/日.在此期间若发生下列情况,即认为地高辛中毒:①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②停用地  相似文献   

16.
韦鉴钦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2):819-819
心脏病患者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时,洋地黄是首选药物,但临床上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我们在应用洋地黄基础上合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此类病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CHF伴快速房颤患者83例,男性38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40±8岁,心功能Ⅲ~Ⅳ级。风湿性心瓣膜病57例,扩张型心脏病10例,冠心病或伴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1.2治疗方法:常规应用扩血管药和利尿药,静脉应用西地兰O.2~0.4mg/d,或加用口服地高辛0.25mg连续3天,如心电监护或静息心率仍>100次/…  相似文献   

17.
Ben-Chetrit 等提醒大家注意乙胺碘呋酮可引起内分泌功能改变(甲低),后者又引起同时给予的地高辛血清浓度升高.此外,这两种药物直接相互作用也与血清地高辛浓度增高有关.这些相互作用的累加效应结果为症状性心动过缓,属于洋地黄中毒的表现,部分可能与甲低以及乙胺碘呋酮的非竞争性β肾上腺素能作用有关.Moysey 等关于乙胺碘呋酮可增高血清地高辛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洋地黄是主要治疗药物。但该药剂量使用不当,易导致中毒发生,加重病情,甚至断送患者性命。类洋地黄因子(EDF)是人体内与洋地黄药物结构作用极相似的微最循环激素,因此我们测定了105例CHF患者血清EDF(sEDF)含量,以探讨其在CHF患者使用洋地黄药物中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观察对象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共105例,全部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的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Ⅰ~Ⅲ度CHF。男性57例,女性48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203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治疗的经验体会。认为以地高辛、消心痛、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联合应用作为第一线药物治疗风心病心衰。能快速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较安全易得到,能被患者所耐受。洋地黄中毒患者,可选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1.2~2μg/kg/min单用或联用一日一次静点替代洋地黄。以硝普纳0.5~2μg/kg/min持续静滴。严重心衰伴低血压或原血压正常滴药后血压明显下降者与多巴胺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有房颤患者,心衰已有缓解心室率仍快时,应用心得安10~20mg或氨酰心安12.5~25mg,3次/日口服。不仅  相似文献   

20.
孙家跃 《临床医学》2006,26(6):61-61
地高辛为中效洋地黄强心苷类药物。强心苷临床有效量接近中毒是的60%,故易发生毒性反应。引起地高辛中度的闲索很多,如患者年龄,心脏、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迟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均可改变机体对洋地黄的敏感性,药物相互作用致地高辛血药浓度增高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