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独特功能,是起源于骨髓的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许多实验证实,用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负载DC,可以在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杀伤T细胞(CTL)的生成,激发人体有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并在恶性肿瘤尝试性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疗效.以DC为完全佐剂的免疫治疗方案中,肿瘤抗原的负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各种形式的肿瘤抗原负载DC进行比较并就此作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的肿瘤抗原负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体外负载肿瘤抗原致敏DC可以有效地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所制备的肿瘤抗原DC疫苗回输体内后可促进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其他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已发展了多种针对DC负载肿瘤抗原的方法,有些方法已被应用到了人体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启动者。DC疫苗的肿瘤免疫治疗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其临床转化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选择何种抗原负载方式则是其中之一。目前临床试验中常用的有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重组肿瘤相关抗原负载DC及携带肿瘤相关抗原信息的mRNA转染DC三种方法。本文对此三种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Groh  V  Li  YQ  牛家峰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2):160-160
树突状细胞(DC)能激发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DC疫苗开发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肿瘤抗原的来源和负载方式。Groh等以MHC—I链相关蛋白A(MICA)这一几乎稳定表达于所有肿瘤细胞的表面分子,作为体外抗体调理肿瘤细胞的靶分子,观察用经抗-MICA单抗调理的肿瘤细胞负载DC是否能有效促进肿瘤抗原的递呈与特异性T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疗组(1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表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观察DC-CIK治疗的不良反应,Cox回归法分析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成熟DC中HLA-DR+、CD8+、CD83+和CD8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6.16±1.51)%、(96.58±2.66)%、(96.44±2.20)%和(98.74±0.76)%.CIK中CD3+、CD3+ CD4+、CD3+CD8+和CD3+ CD16+/CD5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1.98 ±-5.9)%、(25.19±10.5)%、(71.15±7.8)%和(18.73±7.4)%.DC-CIK治疗组中位OS为77个月,与对照组的51个月相比差异明显(x2=4.431,P=0.035).DC-CIK治疗、辅助化疗和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DC-CIK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乏力.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的OS,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小鼠肝癌细胞活性。方法取得小鼠骨髓细胞并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由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然后用已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测定致敏前后的DC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并评估激活前后的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脾淋巴细胞作为杀伤对照。结果CD11c阳性细胞中CD80、CD86、CD40、MHCⅡ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在致敏后的DC表现为明显上调。经致敏后成熟DC激活的TIL对H22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激活的TIL,并高于激活或未激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结论在H22细胞全抗原致敏后,小鼠成熟DC中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成熟DC。经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活化TIL,明显提高其在体外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癌3种不同全细胞抗原负载方式(肿瘤细胞裂解物、融合以及肿瘤细胞总RNA)制备DC瘤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分析其体外诱导T细胞反应的异同.以期选择更好的DC瘤苗。[方法]分离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以上述3种抗原负载方式制备DC瘤苗(Lys—DC、Fus—DC、RNA—DC).刺激肝癌患者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株HepG2为靶细胞,MTT法测定效应细胞对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分离CD8^+和CD4^+ t细胞,瘤苗刺激后,应用IFN-γ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CD8^+T 细胞IFN-γ分泌.MTT法检测各种瘤苗刺激自体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三种瘤苗刺激的淋巴细胞均显示对HepG2高效特异的杀伤活性,但Fus-DC-L、RNA-DC—L对HepG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Lys—DC—L组:Lys—DC、Fus—DC、RNA—DC刺激的CD8^+ T细胞组IFN—γ分泌显著高于DC刺激的CD8^+ T细胞组和单纯CD8^+ T细胞组;但Fus—DC、RNA—DC刺激组IFN-γ分泌显著高于Lys—DC刺激组:Lys—DC、Fus—DC、RNA—DC组刺激自体CD4^+ T细胞增殖功能显著高于DC组;但Lys—DC、Fus—DC、RNA—DC刺激自体CD4^+ T细胞增殖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总RNA转染的DC以及融合瘤苗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是更为有效的DC免疫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CTL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 10 0~ 12 5万人死于肝癌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HBV ,HCV感染及各种肝硬化等。肝癌化疗、放疗疗效差 ,虽尚有另外多种治疗方法 ,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栓塞、瘤体内注射药物和肝移植等 ,但预后均不理想。研究表明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严重障碍。本课题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功能状态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例肝癌患者分别为我院及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年龄范围 36~ 5 6岁 ,平均年龄 4 6 .2岁 ,均经B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包裹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3/HSP70-FITC的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特性及树突状细胞(DC)对其摄取的情况。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裹MAGE3/HSP70-FITC的纳米脂质体(简称NEMH—FITC),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脂质体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并检测其稳定性。将人外周血DC与NEMH—FITC共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摄取NEMH—FITC的情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平均粒径为95nm左右的纳米脂质体,其包裹率为37%,载药量为0.037g/L,于4℃放置6个月后性质稳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NEMH—FITC可被DC摄取。结论: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可有效地增强抗原递呈细胞对所载药物的摄取,可作为肿瘤抗原疫苗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肿瘤相关抗原(TAA)及树突状细胞(DC)呈递机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一定进展,研究表明,肿瘤特异记忆性T细胞存在于患者骨髓中,体内外实验均证实其再激活后对肿瘤靶细胞具有更有效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T24膀胱肿瘤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出Dc,以人膀胱癌细胞系T24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Dc,检测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DC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影响并用M1rr显色法测定致敏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体外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膀胱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可诱导T淋巴细胞强烈的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殖后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产生显著的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细胞(DCTAA)联合配型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联合治疗48例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配型的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CD3McAb、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IFN)-γ、IL-1α等]共同诱导成CIK和树突细胞(DC),经过12~15 d诱导扩增后获得CIK细胞,再经严格质控检测合格后,分6次回输患者体内,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为(5~8)×109个。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第8天收获DCTAA,行淋巴结部位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瘤体的大小、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及免疫学指标、Karnofsky评分、体质量、不良反应等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48例接受脐血DCTAA-CIK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37例,总缓解率 77.1 %。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 78.9 %~84.7 %;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为89.6 %(43/48)。1年生存率80.6 %。不良反应轻微。DCTAA-CIK细胞治疗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42.21±6.12)%、(24.42±3.01)%、0.99±0.34、(24.98±3.02)%与(71.58±7.64)%、(37.25±2.13)%、1.62±0.45、(35.23±4.11)%](t值分别为6.34、5.67、0.25、4.43,P值均<0.01)。结论 脐血来源的DCTAA-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良好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T24膀胱肿瘤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出Dc,以人膀胱癌细胞系T24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Dc,检测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DC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影响并用M1rr显色法测定致敏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体外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膀胱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可诱导T淋巴细胞强烈的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殖后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产生显著的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DC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自脐血分离单核细胞,经rhGM-CSF、rhIL-4和rh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LPS诱导成熟,利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功能性肺癌DC疫苗(UbDC/AgL),ELISA测定UbDC/AgL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LDH法测定特异性细胞杀伤(CTL)活性及MTT法检测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结果UbDC/AgL细胞组IL-1、IL-12、IL-6和IFN-β含量明显高于UbDC/Ag和UbDC组(P〈0.01);UbDC/AgL疫苗细胞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活性,对A549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P〈0.01),并能有效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结论负载肿瘤冻融抗原DC疫苗,能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进而诱导肿瘤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CT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1)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细胞计数、间接荧光表型测定分析肝癌患者DC功能状态;MTT法测定肝癌细胞抗原负载DC介导肝癌患者外周血CTL、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肝癌患者DC表达CD1a、CD80、CD83和HLA-DR等分子水平,DC介导的CTL、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肝癌患者存在DC功能缺陷,致使其介导的CTL、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株A549的肿瘤冻融抗原(Ag)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Ag+DC)与CD3AK细胞混合培养制备的Ag+DC+CD3AK对肺癌细胞株A549特异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BMC)分别制备DC细胞、CD3AK细胞,用肺癌细胞株A549的制备肿瘤抗原(Ag),用Ag负荷DC制备Ag+DC,再把Ag+DC和CD3AK共培养制备Ag+DC+cD3AK细胞;用MTT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UBMC、CD3AK细胞,Ag+CD3AK和Ag+DC+CD3AK细胞对A549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各种效应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是:Ag+DC+CD3AK(62.11%)〉Ag+CD3AK(50.34%)〉CD3AK(45.91%)〉UBMC(34.35%),而且Ag+CD3AK组的杀伤活性高于CD3AK组(P〈0.05);Ag+DC+CD3AK组的杀伤活性更明显的高于CD3AK组(P〈0.01)。结论 Ag能增强CD3AK细胞对亲本靶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肿瘤抗原负荷的DC(Ag+DC)能进一步增强CD3AK细胞对亲本靶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为CD3AK细胞的特异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负载大鼠Walker-256肿瘤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从大鼠骨髓细胞中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导素4(IL-4)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出DC,以液氮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刺激DC制备肿瘤疫苗.ELISA检测培养液中IL-12的浓度.结果 得到大量具备典型光镜和电镜形态特征的DC,表达大鼠DC特异性标志OX62.负载抗原前后DC产生IL-12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负载Walker-256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制备成功,具有促进Th1极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增强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DC体外经携带人MIP-1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expressing human macropho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beta,AdhMIP-1β)转染后(MIP-1β-DC),用小鼠CT26结肠腺癌细胞相关抗原冲击致敏,然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观察其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保护性免疫反应;通过体内阻断试验探讨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分子在DC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经抗原致敏的MIP-1β-DC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通过对其抗肿瘤免疫机理的分析发现,CD4 、CD8 T细胞共同参与了经抗原致敏的MIP-1β-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主要的抗瘤效应细胞,NK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通过基因修饰增强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体内趋化活性,能更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增强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DC体外经携带人MIP1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expressing human macropho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beta, AdhMIP1β)转染后(MIP1βDC),用小鼠CT26结肠腺癌细胞相关抗原冲击致敏,然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观察其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的保护性免疫反应;通过体内阻断试验探讨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分子在DC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经抗原致敏的MIP1βDC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通过对其抗肿瘤免疫机理的分析发现,CD4+、CD8+ T 细胞共同参与了经抗原致敏的MIP1β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主要的抗瘤效应细胞,NK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通过基因修饰增强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体内趋化活性,能更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抗原递呈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习武  何球藻 《肿瘤》1998,18(4):300-301
抗原递呈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陈习武何球藻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上海200032)目前认为肿瘤细胞可以表达相应的肿瘤抗原,如突变的癌基因的产物,异常表达的正常细胞成分以及病毒基因编码产物等[1]。这些肿瘤抗原的发现为人类肿瘤的免疫治疗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