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守礼 《山东医药》1993,33(7):40-41
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学术会议将非甲非乙型肝炎分为两型,即经肠道传播的为戊型肝炎,经肠道外传播的为丙型肝炎。日本报告输血后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者占75%,急性散发性肝炎中丙型肝炎占35%。美国报告丙型肝炎占输血后肝炎的  相似文献   

2.
TTV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与散发性肝炎病人中,有相当部分病例无法用已建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提示在已认识的肝炎病毒之外,还有其他肝炎病毒存在。1994年Fagan等提出,已型肝炎病毒(HFV)可能在输血后散发性非乙非丙型肝炎中起一定作用,但后来的研究未能证实HFV是肝病的病因,HFV的分离迄今未获成功,也无特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肝炎中,即使用最灵敏的方法检测已知的肝炎病毒(HAV~HEV),其中10~20%的患者仍为阴性。最新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可能与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有关。本文报道了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非甲~戊型...  相似文献   

4.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暴发性肝炎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人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定型,提示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第30届欧洲肝脏研究会年会(哥本哈根)首次介绍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后,近二年在庚型肝炎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爆发性肝炎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分型,在排除已知的致病因素外,仍有3.50~15%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通常将这些不明原因的肝炎称之为非甲-庚型肝炎。1997年日本学者报道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并命名为TT病毒(TTV)[1]。我们根据日本报道的TTV基因序列,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在我国北京地区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TTV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  相似文献   

6.
继人类发现甲、乙、丙、丁、戊(A、B、C、D、E)5型致肝炎病毒后,仍有一些输血后或散发的肝炎不属于上述5型肝炎病毒感染,此类不明原因的非甲-戊型肝炎约占肝炎发病的10~20%,不少临床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另外的致肝炎病毒,这些临床指征包括血清转氨酶(ALT)升高,无原因的急、慢性肝炎和暴发性肝炎等。 1995年初,美国Genelabs的Kim等首先报道发现了一种输血后肝炎致病病毒,称之为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散发性肝炎的重要原因。 HCV感染常不引起暴发性肝炎,在原有慢性肝病的肝移植病人或合并HBV感染者常有严重的急性HCV感染。急性期HCV感染通常较轻,但其危害在于有较大比例的病人进展为慢性肝病,并伴有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一组135例输血后肝炎的研究显示77%发展为慢性肝病;65例病人作肝穿刺,在平均随访7.5年后32%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临床上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而引起的输血后肝炎(PTH)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的50例PTH患者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分析,对PTH的预防作了进一步探讨。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输血或输注鲜血浆病史,除输血以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炎,按1990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AIH)11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NIH)2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6例。年龄8~  相似文献   

9.
1990年第七届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确立的丙型肝炎(HC),现今已证实是波及全球的传染病,约70~90%的输血后肝炎的非乙型病毒性肝炎和50%以上的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系由HCV引起。本文利用检测HCV抗体方法,报告非输血引起的散发性HC5例。临床资料:临床上诊断慢迁肝,ALT持续不降一年以上的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1岁(18~64岁),均否认有输血或血制品的历史,有急性  相似文献   

10.
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人们对庚型肝炎病毒(HGV/GBC-C)研究表明[1],HGV虽然能够造成人类感染,但可能不是原因不明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2,3]。人们发现即便是用最敏感、最特异的检测方法仍有10%~20%的输血后和/或散发性肝炎患者不能检测出上述病毒标志[4,5]。这说明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人类致肝炎病毒存在,驱使人们寻找新的肝炎病毒。1997年12月Nishi zawa等[6]应用问世不久的代表性差异(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技术,首次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  相似文献   

11.
对供血者常规检测 HBsAg 后,引起的输血后肝炎大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皮肤灼伤患者也经常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作者对21例皮肤灼伤患者进行9周以上的随访,作为病毒性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由于灼伤患者常常呈现 SGPT 和 SGOT 升高,故规定SGPT>100 IU 才考虑为肝炎。本组21例中有13例(61.9%)于灼伤第1周SGPT>40IU。结果 21例中10例(47.6%)SGPT 值>100IU,范围131~550IU,且 SGPT 值始终大于 SGOT 值。肝炎和灼伤面积大小及输血致无关。在3例超过9周  相似文献   

12.
在前几年的肝炎防治研究中,发现一部分特殊的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急性肝炎,但在此类病人身上,查不到甲、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且没有明确的免疫学标志,也排除了巨细胞病或EB病毒感染,因此怀疑还有另外一种病毒性肝炎。近来研究证明,人类中的确存在着一种既非甲型又非乙型的肝炎病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欣成  张希成 《肝脏》1999,4(3):185-186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肝炎病毒的认识更加深刻。除甲~戊型肝炎和已知的其它致病因素外,仍有10%~20%的因输血或散发性肝炎不能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检出其病毒标志。1997年Nishizawa等报告了一种新发现的,与人类肝炎相关的DNA病毒TTV。为了解新疆地区TTV感染情况,我们用日本学者报道的TTV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检测了新疆地区的128例各种肝炎患者和41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证实新疆地区存在TTV感染的流行,现将检测结果和部分TTV阳性核苷酸测序结果总结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本…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9):119-121
散发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15例调查分析——崔益祥等(江苏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检验科226600);《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710【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住院患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了解其在本地区流行状况。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1125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EV-IgM和HEV-IgG)。结果:肝炎住院患中有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l15例(10.22%)。结论:对肝炎患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可帮助了解本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1  相似文献   

15.
不明原因性肝炎11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均能明确诊断 ,少数学者认为庚型肝炎病毒 (HGV)和输血传播病毒 (TTV)也能导致肝炎 ,但临床上仍有较多病情、病程类似的病毒性肝炎 ,却无明确的致病因子。我们统计了 118例无明确致病因子的肝炎 ,并暂命名为“不明原因性肝炎”。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与诊断方法118例不明原因性肝炎病例来自我院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5月住院患者 ,诊断方法为排除法。入院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甲~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2次以上 ,均为阴性。并检测HGVRNA (Nested PCR )、抗 …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合并急腹症问题探讨,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免疫组化法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病的疗效观察,帕罗西汀佐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鞍山市200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在测定肝脏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在各种肝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肝炎病原分析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老年急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及临床表现特点。对近三年住院治疗的散发急性老年肝炎患者267例,用ELISA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对其临床资料作初步分析。甲、乙、丙和戊型肝炎分别占8.99%、4.87%、5.62%和58.43%,重叠感染占14.98%,病原未定占7.12%。老年急性肝炎临床特点为黄疸深,住院时间长,单一感染者预后较好,戊肝和重叠感染易发展为重型肝炎。老年人甲、乙、丙和戊型肝炎均有散发,多为单一感染,且以戊肝为主,少数为重叠感染,可能存在新的肝炎致病因子。重型肝炎和并发其他疾病可能是老年肝炎患者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PCR检测582例HBV DNA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PCR方法检测512例肝病患者和70例健康供血员的血清HBV DNA,其结果提示:输血后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说明与HBV感染有关,70例健康供血员有12.8%HBV DNA阳性,说明目前临床使用的ELISA、RIA不等方法尚敏感PCR技术敏感、特异、可检测到10fg HBV DNA,相当于血清传染的最低限度,用于筛选供血员,对确保血源质量,控制和降低输血后肝炎有其重要社会意义。HBV DNA是HBV感染的基础,并且先于血清标志物出现,有利肝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美国1972年来,对66例急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进行前瞻性研究的6年随访经过。输血后肝炎的诊断标准为接受输血后6个月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无其他原因解释的SGPT值升高,其中至少一次SGP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或5倍。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抗体)及乙型肝炎(HBsAg,抗-HBc或抗-HBs)的血清学证据。在总共94例输血后肝炎中,66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这组病例有各种不同的疾病背景,均接受大量输血,输血前均无肝病的临床或生化证据。患者一直随访到SGPT值恢复正常(持续3次阴性)或至死亡,或拒绝随访,或迄今。“慢性肝炎”的诊断是以生化异常为根据。如SGPT持续升高超过20周而无禁忌证,则作肝穿刺活检。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组织学依据为碎片样坏死、纤维组织增加和肝小叶内细胞溶解;慢性迁延性  相似文献   

20.
据报导60%左右的暴发性肝炎是由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在暴发性肝炎中,该病引起的死亡率亦高于其它病因,非甲非乙型肝炎被分为了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其中HEV仅发生于亚非国家。目前对暴发性肝炎散发病例中HEV的作用仍然不明、急性肝病和暴发性肝炎中HCV的作用亦不明确,本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