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晕和眩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DorothyThompson是个 73岁的老太太 ,平时自负而又自信 ,过去很少有患病史 ,MichaelWingate医生成为她的全科医生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DorothyThompson太太来到MichaelWingate医生诊所求诊 ,主诉她从昨天开始剧烈地头晕和呕吐。平时 ,她没有感到任何患病的先兆。直到看病前的那一天早晨 4点醒来的时候感到恶心、头晕 ,而且一活动头晕的感觉就加重。一整天她都躺在床上 ,一起来头晕就加重 ,频繁呕吐 ,不能吃一点东西。第二天早晨她给Wingate医生的办公室打了电话 ,然后…  相似文献   

2.
头晕是患者最常见的自述症状,但头晕疾病涉及多个学科,且由于患者的病史描述常常不清楚、不可靠,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正确的头晕眩晕疾病诊断必须建立于完整而详细的病史和关键的体格检查,将患者分为眩晕、头晕、不稳和晕厥前的1972年标准,比Bárány协会推出的前庭症状分类标准更适用于临床,虽然患者描述病史困难但眩晕持续...  相似文献   

3.
<正>几乎所有患者一旦发生眩晕都归结为头晕、头昏,相当一部分人以急诊就诊于神经内科,殊不知不同症状往往由不同病因引起,治疗也就大相径庭。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静介绍说,眩晕指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则指自身不稳感,两者可为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头晕、眩晕病因复杂,小脑或脑干梗死、出血、肿瘤、炎症等,耳部疾患导致眩晕,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  相似文献   

4.
头晕/眩晕是门急诊老年患者就诊的常见主诉。既往研究显示,头晕/眩晕患者在60岁以上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达30%,在85岁以上可达50%[1,2]。老年头晕/眩晕的病因复杂,且可包含多种因素,与青中年患者的病因和疾病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老年头晕/眩晕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策略方面,制定全面完整且以快速治疗为导向的诊疗策略,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使用的头晕/眩晕定义来源于2009年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即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功能失调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感觉;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3]。  相似文献   

5.
头晕与眩晕的原因很多,但是因脑血循环障碍而引起的并不少见。近年来,已经是内科神经科耳科医师共同重视的问题。作者翻阅我院近八年来(1955—1962)所收集的有关病案资料,属脑血管疾患有169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非出血性卒中106例,椎-基底动脉机能不足者37例,脑溢血15例,蜘蛛膜下腔出血11例。其中眩晕与头晕最常见于  相似文献   

6.
7.
头晕、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茁:眩晕有旋转感,而头晕没有。有人认为,若颈椎X线片发现骨质增生,就是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每年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并治疗头晕,这个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没有任何科学证据。45岁以上的正常人拍颈椎X线片都会有骨质增生,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后循环缺血,  相似文献   

8.
2022年5月巴拉尼协会发布了《血管性眩晕和头晕诊断标准》预印本,包含3大部分,6个具体标准,即急性延长性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标准、可能的急性延长性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标准、短暂性血管性眩晕/头晕或演变中的急性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标准、可能的演变中的急性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标准、可能的短暂性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标准和椎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填补了血管性眩晕/头晕诊断的空白,本文对具体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 头晕的周围及全身性原因腑血管疾病患者,特别伴有后组循环障碍时,常有头晕及平衡失调。严格地讲眩晕是指单向运动的错觉性感觉。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的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空间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200例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以寻找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结果:TCD正常者40例(20%),异常者160例(80%).TCD异常表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120例(60%);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0例(5%);血管狭窄140例(70%).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20例(60%)、单纯颈动脉系统狭窄18例(9%)、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35例(17.5%);115例(57.5%)伴有脑动脉硬化改变.结论:眩晕或头晕患者中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或头晕患者中颈动脉系统亦是容易受累的部位;TCD具有无创伤,操作便利,可重复性好,可直接获取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特点,在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或头晕患者诊断方面有肯定价值,尤其适合动态观察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头晕与眩晕是门诊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如何正确诊断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分析头晕与眩晕在诊断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概念不清、询问病史缺乏针对性、无必要的查体、无有效的辅助检查、理论知识不足等,以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12.
TCD检测头晕眩晕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刘秀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38-839
通过TCD检测颅内外血管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 ,了解以头晕、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门诊就诊患者颅内外血管病理改变 ,探讨该组患者发病原因。1 一般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 15 9例 ,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诉症状 ,且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患者的TCD检查结果 ,其中 ,头晕患者 16 92例 ,男 812例 ,女 880例 ,平均年龄 (5 4 79± 10 93)岁 ;眩晕患者 4 6 7例 ,男 177例 ,女 2 90例 ,平均年龄 (5 4 75± 10 2 5 )岁。 2 15 9例患者中 ,合并高血压 5 0例 ,糖尿病 8例。1 2 方法应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C - 2 0 2 0型TCD检测仪 ,分别以 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3例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52例口服倍他司汀合眩晕方,疗程1周,比较2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及半年内头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3.02%(P<0.01);治疗后观察组DHI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半年内同部位BPPV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眩晕方能加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胡进  傅伟达  尤克  陆霞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694-169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 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 d vs.(9.21±4.54) 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 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收治神经内科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室进行检查的门诊和住院、TCD实验室进行检查的患者1920例,SubA狭窄32例患者,平均每年16例。  相似文献   

16.
头晕或眩晕患者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头晕或眩晕患者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TCD检测的 15 0 0例以头晕或眩晕症状来就诊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头晕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狭窄率为 0 .87%眩晕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狭窄率为 3 .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眩晕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头晕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对以单发头晕、眩晕为表现的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门诊及住院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眩晕宁组和敏使朗组二组,每组36例,分别观察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周治疗后,两组均对头晕、眩晕症状的改善均有较好效果,眩晕宁组和敏使朗组治疗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3.13±2.15)天、(3.48±2.45)天。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7.95±2.91)天、(8.62±2.92)天,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眩晕宁片治疗以单发头晕/眩晕为表现的后循环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难治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头晕患者20例,予以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包括凝视稳定性练习、平衡和步态练习,每天30分钟;眩晕宁片口服,1.14 g/次,3次/天,治疗4周。应用头晕视觉模拟评分(VAS)、头晕障碍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头晕程度、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3(0.50,4)分、DHI评分20(11.50,35.50)分、TUGT评分9.41(8.44,11.38)分、HADS评分3(1,9)分,分别较治疗前8(7,9.75)分、68(60.50,73.50)分、10.59(9.63,13.38)分、10.50(7.25,14.75)分下降,治疗后患者ABC评分79.78±11.87分、MBI评分89(86,97.25)分,分别较治疗前59.31±14.33分、74(74,78)分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7例,平均(52.0±10.2)岁,61(54%)例有复位后残余头晕。残余头晕有2类:持续的头昏目眩和发生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的短暂头晕不稳感。头晕持续(9.2±10.5)d,3个月随访期内多数患者残余头晕在20d内消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02~1.095)]和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OR=1.200,95%CI(1.025~1.405)]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受累侧、病变半规管、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复位次数、BPPV的病因以及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口特征和临床参数与结局无明显相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高。未经特殊治疗3个月内都能自行缓解。早期成功复位能降低残余头晕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头晕和眩晕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临床诊治往往较为困难。详尽的病史采集及系统完整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初步判定病变部位,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更快捷有效地明确病因,选择正确的治疗策略。本文基于笔者临床处理众多头晕/眩晕患者的诊治经验,从问诊及体格检查方面简要阐释头晕和眩晕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