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C基因亚型与病毒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55例慢性HBVC基因感染者,包括78例肝细胞癌(HCC)、36例肝硬化(LC)和41例慢性肝炎(CH)血清样本进行C基因亚型和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BCP)以及前C区(PC)变异检测。结果在HCC、LC和CH研究组中C1的分布均高于C2,同时C1亚型有较高的BCP变异。C2亚型有较高的Pc变异(P〈0.030)。结论慢性HBVC基因型患者HCC的高发生率和有较严重的肝脏损害可能与其中C1分布较多有关,因此HBVC基因型患者进行亚型鉴定能更好地评估HBV基因型系列对慢性HBV感染疾病进展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艾滋病检测和疫情特征,探讨医疗机构在艾滋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2012-2016年,对到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接受咨询检测、术前检查、有创诊疗、住院治疗患者进行艾滋病检测.针对HIV-1抗体阳性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累计进行152 019人次HIV筛查,检出确诊HIV阳性感染者237例(0.16%),HIV新发现感染者161例(0.11%),报告阳性病例以男性为主(94.51%),<40岁年龄段为最主要受累群体(88.61%).绝大多数病例经性传播(97.5%),MSM传播占比66.2%,174例来自于皮肤科(73.4%).结论该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艾滋病检出率与北京地区平均水平相符,病例构成和人群分布与北京地区流行特征相近.应加强医疗机构HIV检测以发现更多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SEN病毒D亚型中国株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进化地位。方法 分析已知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半套式PCR检测方法,对58份献血者血清样本和25份non-A-E肝炎患者血清样本进行了SENV-D亚型的检测,并对部分阳性血清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无偿献血者中SENV-D亚型感染率为45%,在non-A-E肝炎患者中SENV-D亚型感染率为4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无偿献血者中SENV-D亚型的阳性检出率大大高于国外报道。测序结果经BLASTP软件在GenBank中检索表明,各测序株均与已知的SENV-D株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在此基础上用MegAlign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论 建立的半套式PCR检测方法适用于SEN病毒D亚型检测;SENV-D亚型中国株之间以及与已发表的国外SENV-D株序列之间有变异。与无偿献血者相比,non-A-E肝炎患者血清SENV-D株无进化上的显著倾向性。在测序的部分ORFl序列中存在一个核苷酸高变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以建立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支持小组的形式,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实施地点为湖南省某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和干预的HIV/AIDS患者19人组成2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4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干预,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易激惹状态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应对问题的方式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改善应对策略有一定效果,值得应用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内部分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亚型及基因序列特征。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黑龙江省内17份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膜蛋白(env)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系统树分析显示,17份样本中病毒与HIV泰国B(B’)亚型聚在一起,基因离散率为(6.94±1.01)%,与欧美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2.94±2.19)%,与其他亚型的离散率大于20%。对于其V3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具有GPGQ的8例,占47.06%;具有GPGR的7例,占41.18%;1例为GQGR;1例为GPGH。通过序列分析预测,大部分利用CCR5辅助受体。结论所检测的黑龙江省17例HIV-1均为B’亚型,提示黑龙江省的HIV-1流行株可能以B’亚型为主,其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Q和CP(承为主。 相似文献
7.
关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细胞内病毒检测的研究是HIV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准确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细胞内病毒复制的状况对于了解疾病的进展,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对这一新理论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绝对值的变化,分析其与HIV感染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集56例未经治疗的H1VIMDS患者及34例健康人抗凝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平台检测技术,分析计算三色荧光抗体标记的全血中pDC(Lin1^+/HLA-DR^+/CD123^+)绝对值。结果MDS组pDC绝对值为3.31个/μl(0.31~6.46个/μ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HIV慢性感染组及HIV感染疾病长期不进展(long term non-progressors,LTNP)组(P〈0.01)。HIV慢性感染组pDC绝对值为5.27个/μl(2.25~9.80个/μ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LTNP组(P〈0.01)。LTNP组pDC绝对值为9.95个/μl(6.16~20.88个/μ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84个/μl,3.45~13.97个/μl,P〈0.01)。56例HIV/AIDS患者pDC绝对值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22,P〈0.01;r=0.488,P〈0.01),与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4,P〈0.05)。结论HIV/AIDS患者pDC数量减少,并且随疾病进展逐渐下降;HIV感染LTNP的血pDC数量显著高于HIV慢悱感染者及MDS患者,甚至高于正常对照。提示外周血pDC在控制HIV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与艾滋病疾病进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HIV/AIDS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中国HIV/AIDS患者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方法 将覆盖HIV-1 P15、P17和P24 Gag全长的9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用IFN-γ ELISPOT方法检测HIV/AIDS患者HIV-1特异性CTL功能。结果 HIV-1抗原多肽P17-15、P17-16、P24-7、P17-8,P24-28最易被HIV/AIDS患者特异性CTL识别。HIV感染者识别HIV-1多肽的数量和强度均高于AIDS患者。结论 我国HTV/AIDS患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1 Gag多肽的特异性CTL,且HIV特异性CTL功能与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HIV抗体3年来在临床的流行趋势,发现和临床流行趋势相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2017年至2019年HIV抗体检测的结果,观察筛查阳性率有无变化,并结合性别年龄等因素分析流行变化趋势,同时对确证实验结果与筛查有反应的进行确证数据分析.结果 检测总量逐年上升,但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为3.12%,2018年为3.0%,2019年为2.49%.筛查有反应人群以皮肤性病和感染科为主,外科次之.以21到50岁青壮年人群为主,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次之.感染者80%为男性,女性接近20%.筛查有反应做确证的比例逐年上升,从46%上升到62%.但确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从94%下降到了81%.确证试验阳性的筛查OD值94%以上在1.0以上,不确定和阴性的OD值以小于1.0为主,确证阳性和不确定的结果中都存在筛查实验单独P24抗原阳性的样本.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对HIV感染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不仅到医疗机构来做抗体筛查的人数在增加,而且筛查有反应的患者也能及时进行确证实验,筛查试验的结果值和确证的最终结果具有相关性.筛查有反应的患者分布科室较广,临床医生应强化意识,增加职业敏感性.除了对一般高危人群的青壮年男性加强防控之外,也应对老年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HIV-1型B、C亚型主要流行株外膜蛋白基因V3-V4区序列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 (HIV 1)B、C亚型主要流行株在感染过程中基因变异的特点及其与选择压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对 2 5 8例HIV 1感染者血样中的HIV 1外膜蛋白 (env)基因进行扩增 ,并使用ABI 377型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序后 ,选择其中 37份B亚型和 35份C亚型HIV 1毒株env基因包括V3~V4区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 ,并计算和分析氨基酸同义替换与非同义替换的比值 (Ks Ka)。结果 B亚型毒株V3~V4区的基因离散率高于C亚型毒株。无论B亚型 ,还是C亚型毒株 ,其V4区基因序列较V3区变异更大。在C亚型毒株中 ,V3区基因序列变异甚至比V3上游区和C3区小。B和C亚型毒株整个V3~V4基因区的Ks Ka比值均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其中B亚型毒株以V3区的Ks Ka比值最小 ,而C亚型毒株则以V4区的Ks Ka比值最小。结论 B和C亚型毒株env基因的变异主要发生在V4区而不是V3区。C亚型毒株V3区较V3上游区和C3区还要保守 ,是本研究的特殊发现。这两种亚型在我国快速流行中发生的变异是在选择压力下发生的 ,而不是随机进化的结果 ,而且选择压力对这两种亚型毒株V3、V4区的作用程度也不一样。这将为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疫苗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痘苗病毒复制非必需区血凝素基因为侧翼,将编码人白细胞介素2的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J38env的下游,构建成吸HIV-1 env和hIL-2两种外源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J38E-IL-2,经同源重组和血凝素阴性空斑筛选,获得了重组痘苗病毒vJ38E-IL2。 相似文献
13.
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与接受态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目前全球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HV)人数是4390万,且正以每天14000人的速度递增,而每天死于HIV感染的人数为8500人。HIV侵犯的靶细胞为CD4^ 的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系统完全抑制、并发严重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给人们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对艾滋病的防护势在必行。医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及咨询,还担负着健康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HIV毒株的耐药基因变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 AIDS患者HIV毒株的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耐药变异情况 ,为开展大规模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本底数据。方法 RT PCR和套式PCR扩增HIVpol区基因 ,双脱氧法测定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基因序列 ,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变异。结果 (1) 5 3例患者毒株亚型分析结果 :B′亚型 4 7例 ,B′ C亚型 4例 ,A、B亚型各 1例 ;(2 )未发现逆转录酶和蛋白酶原发耐药变异存在 ,但发现存在逆转录酶抑制剂继发变异 :M4 1L(1.9% )、I6 3M (1.9% )、L74I (1.9% )、S6 8G (1.9% )、V75L (3.8% )、V10 6I (1.9% )、I135L T (5 .7% )、V179D (7.5 % )和V189I (1.9% ) ,无症状感染者RT继发耐药变异出现率为 11.8% ,而艾滋病患者为5 2 .6 % (P <0 .0 1)。存在大量蛋白酶耐药继发变异V77I (88.7% )、L6 3P (86 .8% )、E35D (81% )、A71V(2 4 .5 % )、R4 1K (15 .1% )、L10I (9.4 % )、R5 7K (9.4 % )、D6 0E (9.4 % )、N37D (5 .7% )、G16E (3.8% )、I15V (1.9% )、M36I (1.9% )、K5 5R (1.9% )和L89M (1.9% )。未发现明显的亚型特异性耐药变异。结论 在中国东北地区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 AIDS患者中未发现毒株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耐药原发变异 ,但大量继发耐药变异的存在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2011—2019年HIV/AIDS患者死亡报告的情况,包括上报延迟的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我国HIV/AIDS患者死亡后6个月内上报的构成比变化趋势进行描述,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AIDS死亡病例迟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柳州市2008年新发现HIV阳性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艾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中2008年柳州市报告的553例HIV阳性者,其"艾滋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8年新报告553例HIV阳性者,其中64.6%是感染者,柳州市本地人占28.8%,大部分是其他县区人(61.7%);年龄最小4岁,最大77岁,50岁以上达22.2%;553例中有5个儿童,2人在幼托,3人散居;31.5%为家政、家务及待业者,8%是离退休人员;58.6%已婚有配偶;经异性传播56.4%,经注射毒品血液传播17.4%。结论 柳州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异性传播已经超过吸毒传播而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已婚有配偶者居多,出现多例老年病例,疫情有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Shibo Jiang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5):404-406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 - 1 ) envelope glycoprotein gp41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fusion of viral and target cell membranes. The gp41 extracellular domain, which contains fusion peptide (FP), N - and C - terminal hydrophobic heptad repeats (NHR and CHR, respectively). Peptides derived from NHR and CHR regions,designated N- and C- peptides, respectively, can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six - stranded coiled - coil domain, representing the fusion-active gp41 core. Our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 peptides have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HIV- 1 infection.These peptides inhibit HIV- 1 -mediated membrane fusion by binding to NHR regions for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usion- active gp41 core. One of the C - peptides, T - 20, which is in the phase Ⅲ clinical trails, is expected to become the first peptide HIV fusion inhibitory drug in the near future. However, this peptide HIV fusion inhibitor lacks oral availability and is sensitive to the proteolytic digestion.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small molecular non -peptide HIV fusion inhibitors having similar mechanism of action as the C- peptides. We have established an ELISA- based screening assay using a unique monoclonal antibody, NC- 1, which can specifically bind to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on the gp41 core domain. Using this screening assay, we have identified a small molecular anti- HIV- 1 compound,named ADS-Jl, which inhibits HIV- 1- mediated membrane fusion by block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HR and CHR regions to form the fusion - active gp41 core. This compound will be used as a lead to design and develop novel HIV fusion inhibitors as new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 and/or AIDS.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平湖地区2005—2008年HIV/AIDS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平湖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及个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发现46例HIV/AIDS病例,男32例,女14例,主要感染途径为性接触(52.17%)和静脉吸毒(36.96%),25%是通过HIV阳性配偶或性伴侣间感染,46例HIV/AIDS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9.13%。结论HIV/AIDS在该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预计今后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