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左心耳(LAA)参数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自发显影(SE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34例为SEC组;同时,同期以1∶2的比例随机选取接受TEE检查但并未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68例为非SEC组。收集患者既往病史资料,并测定其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耳开口宽度(LAAW)、左心耳长度(LAAL)、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LFEV)、左心耳血流充盈速度(LFFV)、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房颤类型(持续性房颤比例)、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病史、CHA_2DS_2-VASc评分、LAD、LAAW、LAAL、LVEF、LFEV、LFFV、LAA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脑卒中/TIA(OR 22.894;95%CI 1.883~278.418;P=0.014),更大的LAAW(OR 1.205;95%CI 1.008~1.441;P=0.040)、LAAL(OR 1.203;95%CI 1.039~1.394;P=0.014)及更低的LAAEF(OR 0.964;95%CI 0.929~0.999;P=0.047)是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LAA结构增大及较低的LAAEF提示LAA血栓和/或SEC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胡晓华  朱业  陈娟 《实用老年医学》2022,(10):1050-1053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评价房颤病人左心耳(LAA)解剖形态学特征及容积,并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病人92例,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三维容积重建,观察LAA解剖形态学特征、矫正后容积,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92例房颤病人的LAA内均可见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凹凸不平,表面存在分叶,形态不规整,其中鸡翅型LAA占60.9%,非鸡翅型占39.1%, 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为(6.7±4.8)mL/m2。随着LAA校正后平均容积的增加,房颤病人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65岁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6.7 mL/m2比例明显高于<65岁病人。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09)。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病程及LAA校正后平均容积均为非鸡翅型LA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非鸡翅型LAA的分布与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症与非瓣膜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患者68例,其中左心耳血栓者(血栓组)23例,无左心耳血栓者(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测量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hs-CRP水平(1.66mg/L,0.49~2.6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3mg/L,0.47~1.32mg/L),在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左房大小、房颤类型等因素后,hs-CRP水平增高仍然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1.19,95%可信区间1.02~1.39,P=0.02)。结论炎症在非瓣膜房颤左心耳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分型与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05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左心耳无血栓组260例和左心耳血栓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305例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45例(15%)存在左心耳血栓。两组间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bg)和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管疾病、脑卒中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血栓组患者的房颤病程、CHA2DS2-VASc评分、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血肌酐(SCr)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占比均大于左心耳无血栓组(P<0.05),左心耳血栓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例数均小于左心耳无血栓组(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非阵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Gal-3)与房颤(AF)患者左心耳(LAA)重塑和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住院的153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58例,持续性房颤55例,永久性房颤40例。通过食道超声评估LAA的形态和收缩功能,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Gal-3水平。结果 经食道超声检查共发现22例LAA血栓形成,其中阵发性房颤组2例、持续性房颤组11例、永久性房颤组9例。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之间,LAA形态和收缩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浆Gal-3水平在不同类型房颤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的Gal-3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P<0.01)。Gal-3水平升高与LAA容积增加、 LA射血分数降低、 LAA峰值血流速度降低、 LAA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al-3是房颤患者LAA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结论 房颤患者血浆Gal-3水平升高与LAA重塑密切相关,Gal-3水平升高可能是LAA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容积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心脏增强CT的238例患者。将110例房颤患者纳入房颤组,128例窦性心律患者纳入窦律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得图像,行三维重建获取左心耳图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和左心耳矫正后容积(LAAVi),并分析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房颤组LAAVi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P0.001),而窦律组LAAVi与年龄无关(P=0.379)。随着LAAVi增大,房颤组和窦律组中非鸡翅型左心耳分布均减少(P=0.004 vs. P=0.016)。房颤组非鸡翅左心耳分布随年龄增大而减少(P=0.003),而窦律组非鸡翅形左心耳分布与年龄无关(P=0.45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大于65岁(OR=0.485,P=0.005),房颤病程(OR=0.977,P=0.017)、LAAVi(OR=0.634,P0.001)是房颤患者非鸡翅型左心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随年龄的增大,房颤患者非鸡翅型左心耳倾向变低,当我们将非鸡翅型左心耳形态学作为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因素时,应注意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心耳形态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4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左房肺静脉血管成像或食道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左心耳形态分为鸡翅形、风向标型、仙人掌型、菜花型。术后随访18个月,以消融术后复发为结局,分析左心耳形态对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 阵发性房颤57例(22.80%)复发,持续性房颤78例(41.05%)复发,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率明显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左心房体积、左心耳体积均大于未复发组;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中,鸡翅型房颤复发率最高(37.26%),风向标型复发率最低(21.5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体积、持续性房颤及鸡翅型左心耳形态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 95% CI) 分别为1.348(1.009~1.801)、1.980(1.343~2.919)、1.687(1.021~2.786)。此外,服用ACEI/ARB类药物也有助于减少房颤复发。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房颤消融术后左心耳形态累计复发率依次为鸡翅型>仙人掌型>菜花型>风向标型(χ2=9.302,P=0.026)。结论 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相关,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左心耳分叶数、形态、功能等因素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源性卒中病史,将患者分为脑卒中组(67例)和非脑卒中组(134例).按规范采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CT血管造影(CTA)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左心房(LA)内血栓脱落导致的脑卒中,有研究证实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0%~100%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LAA).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术和封堵术是房颤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术中涉及LAA及其邻近结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术中造影的方法,无法立体再现其解剖结构并实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与其机械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瓣膜病房颤患者81例,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获得图像,行三维重建获得左心耳形态,根据形态分为鸡翅型和非鸡翅型。同时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耳流速,分析左心耳形态与左心耳流速的关系。结果非鸡翅型左心耳流速低于鸡翅型(36.2±15.0)cm/s vs.(49.1±22.0)cm/s,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形态(β=-0.318,P0.001)、左心耳孔面积(β=-0.205,P=0.039)、房颤类型(阵发性vs.持续性)(β=-0.249,P=0.008)、左心房前后径(β=-0.230,P=0.021)是左心耳流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左心耳形态同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机械功能密切相关,非鸡翅型和较大左心耳孔是左心耳机械功能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LAA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6年10月至2020年9于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行介入治疗或电复律的非瓣膜性房颤患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提示LAAT并接受NOACs治疗的27例患者,根据药物剂量分为标准剂量组(达比加群150 mg,2/d;利伐沙班20 mg,1/d)和低剂量组(达比加群110 mg,2/d;利伐沙班15 mg,1/d),低剂量NOACs使用人群包括高龄(年龄≥75岁)、低体重(<50 kg)及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 ml/min),至少治疗3周。治疗后1月、2月及3月复查TEE,比较LAAT消退情况,并观察治疗过程中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入选27例患者,其中标准剂量组15例(利伐沙班8例,达比加群7例),低剂量组12例(利伐沙班9例,达比加群3例)治疗3月后,标准剂量组13例(86.7%)LAAT完全消退,1例较前缩小,1例无变化;低剂量组9例LAAT完全消退(75%),2例较前缩小,1例无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病人发生左心耳(LAA)血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56例NVAF病人,均检测BNP水平,并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有无LAA血栓,将病人根据有无LAA血栓分为LAA血栓组(18例)和对照组(238例)。结果 LAA血栓组病人BNP水平高于对照组(758±474 pg/mL与375±258 pg/mL,P=0.001)。ROC曲线分析BNP对于LAA血栓的预测价值较好(AUC=0.75,95%CI 0.64~0.89,P=0.001),BNP≥500 pg/mL时,诊断敏感度为55%,特异度为7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不是LAA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95%CI0.97~1.13,P=0.125,校正CHA2DS2-VASc评分),BNP是自发性显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95%CI1.01~1.17,P=0.005)。结论 BNP有助于老年NVAF病人LAA血栓和自发性显影的预测,预测价值优于CHA2DS2-VASc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成像与超声心动图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2月接受心脏CT血管造影(CTA)与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的164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分为A组(112例)和B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A结果与RT-3D-TEE测量参数,对比CTA与RT-3D-TEE对左心耳血栓的诊断结果,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HA2DS2-VASc评分与CTA左心耳分型、RT-3D-TEE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A、RT-3D-TEE、CHA2DS2-VASc评分对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RT-3D-TEE检查结果显示,A组左心耳血栓16例,无血栓96例,CTA检查灵敏度为87.50%(14/16)、特异度为94.79%(91/96)、准确度为93.75%(1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与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 ,LA)/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发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前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分为LA/LAA血栓形成组(n=21)与血栓未形成组(n=21),对照分析CHA2 DS2-VASc及CHADS2评分对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形成组21例(3.8%)患者血栓均位于LAA ,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间,LA/LAA血栓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3分患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2分( P<0.01)。血栓形成组CHA2 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左心房内径(LAD )显著高于血栓未形成组外,其余临床因素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CHA2 DS2-VASc评分是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1、0.89,P<0.05)。结论无论CHA2 DS2-VASc评分的高低,所有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均需接受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LAD越大、CHA2 DS2-VASc评分越高,LA/LAA血栓事件发生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对不同CHA2DS2-VASc积分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患者左房(LA)或左心耳(LAA)血栓或浓密自发性显影(SEC)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有无LA或LAA血栓或浓密SEC将2011年4月至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47例AF患者分入阳性组和阴性组,对组间基线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及诊断价值评估。结果持续性AF比例、LA内径和SU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UA仅与CHA2DS2-VASc≤1分患者的LA或LAA血栓或浓密SEC独立相关(OR 1.040,95%CI 1.012-1.069,P=0.00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 0.763-0.961,P0.001);CHA2DS2-VASc≤1分患者SUA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37.65μmol/L,阴性预测值为97.22%。结论非瓣膜性AF患者,尤其是CHA2DS2-VASc≤1分的患者,SUA对LA或LAA血栓或浓密SEC的独立预测价值中等;SUA337.65μmol/L的阴性预测值较高,有助于优化CHA2DS2-VASc≤1分AF患者卒中风险分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结构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因NVAF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83例。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依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具有预测能力的变量,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间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病程、CHA2DS2-VASc评分、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尿酸、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前后径(LAD)、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长径(LAA-L)、左心耳第一弯曲度和左心耳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OR=1.898,95%CI 1.223~2.944)、LAD(OR=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TEE检查的120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EE检查结果显示有血栓(血栓组)48例,无血栓(无血栓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LAA各项参数[LAA开口内径(LAA-D)、LAA长度(LAA-L)、LAA排空速度(LAA-EV)、LAA充盈速度(LAA-FV)]和LAA形态及分叶情况。结果 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LAA-D明显增加,LAA-EV、LAA-FV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LAA-L、LAA形态及分叶情况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D、LAA-EV、LAA-FV预测LAA血栓形成的AUC分别为0.638、0.744、0.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8.82 mm、0.917、0.781,45.66 cm/s、0.708、0.613以及26.08 cm/s、0.825、0.715。结论 TEE检测可以评...  相似文献   

18.
左心耳(LAA)是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最主要的位置。目前认为超声心动图,特别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评估LAA自发显影和血栓形成的金标准。心脏CT是一种精确的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心脏磁共振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以及无需碘化的优势。心脏CT和磁共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操作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或许在未来可以替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LAA内自发显影和血栓形成。本文主要阐述LAA血流淤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各种心脏成像对其功能的评估以及对心脏CT和磁共振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自发声学显影(SEC)的形成机制.方法患者61例分为3组,其中健康对照组17例,非瓣膜性房颤组23例和瓣膜性房颤组21例.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房颤患者左心耳和肺静脉血流速度;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定量测定左心耳SE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血浆Fg、vWF、DD、TAT和PAI-1显著升高(P<0.05),GMP-140差异无显著性(P>0.05);房颤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相关分析结果,瓣膜性房颤组左心房SEC与TAT正相关(r=0.64,P=0.0026),与肺静脉血流D波平均流速负相关(r=-0.49,P=0.044),其余无相关性;非瓣膜性房颤组左心房SEC与左心耳排空血流流速积分负相关(r=0.43,P=0.045),与肺静脉血流D波平均流速负相关(r=-0.43,P=0.048),其余无相关性.结论血液高凝状态和局部血流淤滞可能是瓣膜性房颤左心房SEC形成的主要机制;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是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SEC形成的主要机制,血浆凝血标记物对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SEC的预测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和/或自发显影(SE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7.1±11.9)岁,男1046例,女498例,阵发性房颤1297例.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结果分为两组:LAT和/或SEC组(109例)和无LAT和/或SEC组(1435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发生房颤时间、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AT和/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AT和/或SEC组:LAT 53例(3.4%),血栓均位于左心耳;SEC 56例(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及长期持续性房颤(OR=1.7,95% CI 1.1~2.4)、女性(OR=1.7,95% CI 1.1~2.7)、心肌病(OR=2.8,95% CI 1.3~5.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OR=6.0,95% CI2.0~18.2)、左心房内径(LAD) ≥40 mm(OR=7.1,95% CI4.4~ 11.4)为LAT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AD≥40 mm、LVEF≤0.40是LAT或SEC形成的最强独立预测因素,对预测房颤栓塞事件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