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itatron双腔起搏器在动态心电图中通过室性早搏后现象,提示相关的起搏器现代功能运作,如心房滞后功能;室性早搏后反应;逐跳模式转换功能;心房同步起搏功能;精确的心室起搏功能运作。同时能快速识别起搏器品牌、判定起搏器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AV间期多变与起搏器的现代功能有关,如美敦力公司起搏器的DDD模式转AAI+模式、心室起搏管理功能、OptiVol技术运作、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如百多力公司起搏器的导线核查功能、自主心律支持(IRSplus)功能运作、模式转换DDIR-DDD;如波士顿科学(波科)公司起搏器的动态AV延迟功能(空白期现象、间歇性心房感知不良),等。在分析起搏器动态心电图之前,充分了解起搏器植入的信息,再结合特殊的起搏现象,则有助于分析起搏器AV间期的多变性,正确判定起搏器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心律失常。方法分析8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随访者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结果①83%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假性室性融合波;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心室安全起搏;单腔起搏器中的起搏器滞后功能;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②17%起搏功能障碍,包括室房逆传、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③81%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安置永久起搏器后起搏心电图变得复杂,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8岁,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半月,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夜间呼吸困难入院.入院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电极感知和起搏功能间歇性不良,起搏后P波形态提示为心房下部起搏;胸片检查发现心房电极脱落于三尖瓣口处.重新植入心房电极后起搏器工作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双腔起搏器感知功能过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4例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感知肌电波、QRS 波群、T 波后,触发心室起搏或抑制起搏器输出功能而引发起搏周期延长、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还分析了一例心室电极感知 T 波后出现起搏周期延长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中的心电瀑布图,用于分析诊断起搏器AV动态调整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植入有AV动态调整功能起搏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电瀑布图变化规律,总结其特征。结果AV动态调整功能表现为:当心房率增快,AV间期缩短,心电瀑布图心房起搏脉冲峰带或P峰带出现断裂,向R峰带漂移,心率减慢,AV间期延长,直至低限频率程控AV间期,心房起搏脉冲峰带或P峰带出现断裂,远离R峰带,恢复至缩短前的位置。结论 起搏器开启AV动态调整功能时,选择起搏脉冲或P波振幅较高的导联,观察心电瀑布图上起搏脉冲峰带或P峰带变化及其与R峰带的距离,可以做出快速分析诊断,清晰掌握AV动态调整功能运作特点、持续时间的长短,结合逆向技术,准确判断该功能运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3岁。起搏器更换术后第5天动态心电图发现心房脉冲起搏心室产生QRS波,心室起搏脉冲起搏心房产生P波,短AV间期心室安全起搏,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通过起搏器程控证实房室导线反接,手术调整导线连接,使起搏器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如何分析起搏心电图的额外脉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起搏心电图的额外脉冲指在某一间期时本不应该出现的脉冲却意外出现,可见于起搏器感知不良、起搏器特殊程控模式、室性融合波、起搏器自动测阈值或起搏器自动测阈值功能打开、心室安全起搏、非竞争性心房起搏、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干预、双心室起搏等,起搏器现代功能日益增多,起搏心电图出现的额外脉冲不一定是起搏器功能不良,多数情况下可能是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 ,6 0岁 ,临床诊断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996年在外院安置DDD型起搏器 (厂家不详 )。起搏器最初设定的起搏频率为 6 0次 分 ,A -A间期 10 0 0ms ,无滞后功能。此次来我院做心电图发现起搏频率下降 ,故申请动态心电图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附图取自动态心电图 ,1、2、3通道分别为mV5、mV1 、mV3导联同步记录 ,最下行的小竖杠是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时确认的脉冲标记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心房和心室的刺激信号 ,图 1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 ,起搏频率5 4次 分 ,A -A时间间期 110 0ms ,起搏频率由 6 0次 分降至54次 分 ,A -A时间间…  相似文献   

10.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是指已植入起搏器患者发生的心动过速,频率一般>100次/分,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心房通道起感知作用的心动过速,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房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扑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颤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②起搏器特殊功能发挥作用,如抗心房颤动功能、抗频率骤降反应、心室率稳定等;③起搏器电池耗竭所致起搏器频率奔放。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中,起搏器作为PMT折返环的必须组成部分(前传支)参与折返,它对PMT的发生和维持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PMT便终止;除PMT外,大部分情况下起搏器对于其它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的发生和维持并不是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心动过速不一定终止。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90岁,因“病窦综合征”植入百多力公司Philos II DR-T型DDDR起搏器。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起搏器自动运行PMT保护功能成功终止PMT,但因传感器频率过快,心房起搏再次功能性失夺获导致PMT反复发作,最终通过自动模式转换为DDI后终止PMT的持续发作。  相似文献   

12.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递专栏编辑 :最近我遇到 1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患者男性 ,77岁 ,因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近日反复心悸 ,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我从这位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 2段心电图 (图 1A、B)。我对图 1A的诊断 :窦性心律 ,起搏器呈DDD和VAT工作模式 ,箭头指处是心房起搏 , 号处为房性早搏。对图 1B的诊断是窦性心律 ,房早未下传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起搏模式为VAT模式。分析这两段心电图 ,图 1A的基本节律是窦性心律 ,仅第 5个周期为心房起搏 ,心室则均为起搏节律 ,因此 ,图 1A的起…  相似文献   

13.
评价VDD起搏器远期心房感知功能的可靠性。 1 4例VDD起搏器病人 ,术后一周内每天记录心电图 ,术后32 .50± 1 3 .2 0个月时行Holter检查 ,检测过程中 ,让病人保持各种不同体位、做Valsalva动作、深呼吸、咳嗽及运动各2min ,并记录相应时间 ,手工检测 2 4h心房感知率。结果 :术后一周内 1 2例心房电极感知功能正常 ,1例于术后第 3天发生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经服用胺碘酮后恢复窦性心律 ,心房部分感知不良。 1例术后心房电极即无感知功能。Holter随访中 ,1 3例心房感知率为 88.98%± 2 8.35 % ,1例术后心房感知正常的病人 ,随访时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房颤。结论 :对于绝大多数窦房结功能正常 ,因房室阻滞安装起搏器的病人 ,VDD起搏器远期心房感知功能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4.
李彦 《心脏杂志》2018,30(5):538-541
目的 探讨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的1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其中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0例,传导阻滞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主要的工作模式、心室起搏情况、自身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所致的心律失常。 结果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与传导阻滞组起搏比例≥60%者均多于起搏比例<60%者(82%比18%、85%比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房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1%比2%,P<0.01),而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工作模式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19%比50%,P<0.01);组间比较,双腔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二者无统计学差异(50%比48%)。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室安全起搏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25%比12%,P<0.05),而心室起搏融合波的检出率则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35%比51%,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触发快速型心室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12%比2%,24%比11%,P<0.05),房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早搏的检出率亦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8%比18%,22%比4%,均P<0.05)。 结论 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对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进行识别,全面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为起搏器的合理程控以及自身心律失常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具有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起搏器在病窦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18例病窦综合征患者置人具有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起搏器(Enpulse系列7例,Sensial系列5例,Adapta系列6例),于置入时,置入后1周、1个月、6个月采用起搏分析仪及体外起搏器程控仪测定心房起搏阈值和阻抗,利用ACM进行术后阈值和阻抗的动态观察。结果测定的心房阈值与ACM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起搏阈值均〈1.0V,心房起搏阈值于置入1个月后有下降趋势,阻抗未见明显变化。预期使用寿命6个月时测定为(8.7±2.4)年。结论病窦综合征患者置入具有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起搏器心房起搏安全有效,起搏器预期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6.
齐强 《起搏与心脏》2003,17(2):158-158
患者女性,61岁。因病窦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后末观测到起搏心电图即结束手术。术后2h发现起搏器呈VVI起搏方式,不能感知、起搏心房。手术探查,重新连接起搏器与心房电极,起搏器呈DDD起搏方式。提示:肉眼观测电极尾端插入到位且拧紧起搏器接口螺丝,仍应结合起搏心电图判断起搏器与电极导线是否连接良好。  相似文献   

17.
双腔起搏器是在心房、心室各放置一根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和感知心房、心室的功能。因此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增加了一些间期,其功能也比单腔起搏器相对复杂。尽管不同厂家起搏器间期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功能类似,以下介绍双腔起搏器的几种主要间期及相关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例11岁矫正性大动脉转位(SLL)的女性患儿有晕厥史10年,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内无分流,动态心电图及是生理检查均证实为Ⅲ度房室阻滞,窦房结功能正常,安置VDD生理性起搏器,感知与起搏电极间距为13cm,P波振幅2.2mV,心房感知0.75mV心室起搏阈值0.4V,术后观察心房感知率98%,给心内无分流的心脏畸形患者安置起搏器要充分考虑生理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如合理选择起搏器类型和电极长度,进行电生理  相似文献   

19.
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心电图增加了新内容,起搏器植入后的心电图不同于一般心电图,由于感知及起搏这两大基本功能的相互作用在以下几方面对心电图发生影响:①起搏电极位置放于右房、右室或双侧心房及心室,致使心脏最初除极位置变化;②心脏起搏后除极顺序...  相似文献   

20.
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处接触不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 1岁。因病窦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后未观测到起搏心电图即结束手术。术后 2h发现起搏器呈VVI起搏方式 ,不能感知、起搏心房。手术探查 ,重新连接起搏器与心房电极 ,起搏器呈DDD起搏方式。提示 :肉眼观测电极尾端插入到位且拧紧起搏器接口螺丝 ,仍应结合起搏心电图判断起搏器与电极导线是否连接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