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76例肺功能检查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4岁。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胸部常规CT及HRCT相关资料。结果最常见的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48例,肺气肿32例,空气潴留征14例,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14例,支气管扩张11例,59例同时有2种及以上CT表现。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结合肺功能检查作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84例COPD患者行胸部MSCT,应用COPD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分析各肺叶LAA%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肺气肿异质性指数将患者分为无肺气肿组及肺气肿组,其中肺气肿组又分为上叶肺气肿为主亚组和下叶肺气肿为主亚组;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以及肺气肿组内2亚组临床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各肺叶LAA%均与单次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SB%pred)呈负相关;除右肺中叶外,其余肺叶LAA%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呈负相关,与响应频率(Fres)呈正相关。2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FEV1%pred及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res、DLcoSB%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气肿组内2亚组间临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41)。结论 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影响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下叶肺气肿为主患者肺功能相对较差,临床严重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复杂的高异质性疾病,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高,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定量CT可有效评估COPD患者肺实质、气道及肺血管等特征性改变,对于早期诊断、监测疾病进展及开展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定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损伤程度及空间分布的价值。方法 在"数字肺"多研究中心连续性纳入接受双气相扫描COPD患者,测定小气道病变(fSAD)和肺气肿(Emph)的定量值;分析患者各肺叶之间Emph、fSAD肺叶损伤程度及肺叶分布的差异,以及各肺叶定量CT分布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纳入50例COPD患者。Emph和fSAD均以右肺中叶最重,两肺上叶次之,两肺下叶程度最轻;Emph和fSAD均主要分布于左肺上叶,其次为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分布最少。两肺下叶Emph和fSAD与FEV1%的相关性较好。结论 COPD患者肺叶损伤程度以右肺中叶及两肺上叶为重,尤其是右肺中叶;Emph和fSAD主要分布于左肺上叶,其次是右肺上叶;两肺下叶损伤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著。  相似文献   

5.
CT定量分析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小血管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CT定量分析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血管变化的识别能力,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COPD患者,其中48例患者有2次扫描结果,间隔时间超过1年。肺气肿定量以-950HU密度以下低衰减区体积占总肺体积的百分比(%LAA-950)表示,单位面积内肺小血管的数量反应肺小血管的改变。分析各级二维平面内血管数量与%LAA-950的相关性。结果右肺上叶尖段路径第5级支气管与全肺%LAA-950呈明显负相关(r=-0.87,P<0.01)。对比48例COPD患者的2次扫描结果,发现吸烟者(P=0.02)较既往吸烟者(P=0.07)单位面积内血管数量减少更明显。结论 CT定量分析COPD患者肺小血管数量的改变,具有直观、可量化的优点。COPD患者肺小血管的改变受吸烟状态和肺气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MSCT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重塑及肺叶水平气肿指数(EI),并探讨小气道定量参数分别与肺功能、气肿指数的相关性。方法60例COPD患者接受肺功能检查后行吸气相MSCT扫描,应用COPD自动分析软件获得右肺上叶尖段(RB1)、右肺中叶外侧段(RB4)、右肺下叶后基底段(RB10)、左肺上叶尖后段(LB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LB10)第4~6级平均支气管腔内径(LDmean)、平均管壁厚度(WTmean)及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平均值(WA%mean)并计算同级支气管各参数平均值,同时获得5个肺叶肺气肿指数(EI,EI=每个肺叶CT值低于-950 HU的容积/肺叶容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级支气管定量参数与EI、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第4级支气管各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第5、6级支气管的WA%mean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P<0.05),且相关系数随着支气管管径的变小而增加。在右肺上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WA%mean与右肺上叶EI呈正相关(r=0.66,P=0.02),左肺下叶水平第6级支气管LDmean与左肺下叶EI呈负相关(r=-0.66,P=0.01)。结论 MSCT定量成像能有效评价COPD小气道重塑及肺气肿,且肺气肿程度与小气道重塑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MSCT测量不同CT阈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潴留体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MSCT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CT阈值下肺潴留体积.方法 对28例COPD患者行64排CT吸气及呼气双相扫描,应用Emphysema软件测量不同CT阈值下(吸气相-950 HU、呼气相-950、-930、-910、-890、-870、-850 HU)的肺潴留体积,同时测量吸气末全肺容积(Vin)及呼气末全肺容积(Vex).比较吸气相-950 HU与呼气相不同CT阈值下肺体积占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trap%),分析Vtrap%、Vin和Vex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时相及不同CT阈值下Vtrap%测值不同,呼气相-930 HU下与吸气相-950 HU下Vtrap%最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气相-950 HU以下和呼气相不同CT阈值下Vtrap%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呈负相关;Vin与肺总量、Vex与残气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MSCT测量不同CT阈值下肺潴留体积不同,本研究条件下-930HU为呼气相测量COPD患者肺潴留体积的最佳阈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ECOPD并IPA 15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且动态监测胸部X线变化。胸部X线检查显示为早期肺纹理增重12例,疾病很快进展为单侧或双侧肺斑片状渗出影10例,后期出现大片状实变影12例,伴肋膈角变钝6例,叶间胸膜增厚1例。7例行胸部CT检查,表现为实变影沿支气管分布,其中双肺不规则实变影5例,左肺实变影2例;可见肺大疱5例,胸膜下结节影、胸腔积液各4例,空洞2例,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增大各1例。15例存活2例,死亡13例。结论临床上AECOPD病情进展迅速时,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并动态监测胸部X线变化,若由单纯肺纹理增重很快进展至肺内斑片状阴影,应考虑到合并IPA,及时行相关检查,积极予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价MSCT诊断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 对53例COPD患者(轻中度组13例、重度组22例及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18例)和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肺功能和MSCT检查。记录肺功能和右心室功能参数。比较各组右心室功能差异,分析COPD患者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别绘制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的ROC曲线,评价MSCT在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以预试验确定的右心室SV<48 ml或EF<40%作为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标准,计算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4组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EDV)、EDV/体质量指数(BMI)、SV、SV/BMI及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收缩末容积(ESV)及ESV/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患者右心室SV/BMI、EF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r=0.321、0.296,P=0.019、0.03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r=0.305、0.280,P=0.026、0.043)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r=0.457、0.351,P=0.001、0.001)均呈正相关。分别绘制右心室EF、SV ROC曲线,AUC分别为0.973、0.930(P均<0.001),MSCT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7.77%、77.77%,特异度分别为98.59%、88.63%。结论 COPD患者在未达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前右心室功能已出现减退,且其肺功能与右心室功能呈正相关。MSCT能早期发现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且对于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T表型CT特征与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COPD患者CT和临床资料,其按CT特点将其分为A型、E型和M型,CT图像中检测肺气肿区域体素容积占全肺容积的百分比,即像素指数(PI-950),比较不同分型COPD患者PI-950差异,并分析PI-950与PFT指标,包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残气量(RV)/肺总量(TLC)的相关性。结果 A型32例、E型19例、M型21例,其PI-950分别为5.17%(1.63%,7.97%)、26.70%(19.79%,44.13%)和23.20%(15.24%,32.49%),A型低于其他两型(P均<0.05)。A型和E型患者PI-950均与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呈负相关、与RV/TLC正相关(P均<0.05),M型患者PI-950与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RV/TLC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通过CT特征对COPD进行分类可为COPD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4D动态通气CT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进行应变(Strain)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在获取常规解剖形态学改变基础上,获取肺功能性形变信息。方法 对临床怀疑慢阻肺的91例患者行低剂量胸部CT、动态通气CT及肺功能检查,所有动态通气CT扫描均在320排螺旋CT(Aquilion ONE,Canon)进行,动态通气CT数据间隔0.2 s进行重组,并采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Micro Vec V3.6.2)进行肺组织Strain分析。肺内气肿指数及体积测定采用佳能后处理工作站内置分析软件。CT相关定量参数与临床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校正后Strain相关参数[呼气全程参数(呼气全程最大主应变值、平均主应变值、最大位移速度)及呼气前2秒参数(呼吸过程前2秒最大主应变值、平均主应变值、最大位移速度)],尤其是呼气前2秒参数值,与一秒率(ρ=0.623~0.684,P<0.001)、呼气流速峰值(ρ=0.287~0.425,P<0.05)、最大中期呼气流速(ρ=0.481~0.621,P<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患者近端气道结构及CT肺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0例轻-中度COPD患者(mtmCOPD组)、3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mtmAs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扫描及定量分析,比较其近端气道参数、肺气肿及空气潴留指数的差异。结果 mtmCOPD组与mtmAs组近端气道平均管腔面积(LA)/体表面积(BSA)分别为(10.93±2.58)mm2/m2和(10.81±3.20)mm2/m2,均小于健康对照组的(12.56±2.98)mm2/m2,mtmAs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mtmCOPD组和mtmAs组平均管壁面积百分比(WA%)分别为(63.02±2.34)%和(63.85±2.48)%,均大于健康对照组的(61.55±3.54)%,mtmAs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mCOPD组呼吸双相VI-9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部CT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竖脊肌(ESM)萎缩及脂肪浸润程度的价值。方法纳入113例接受胸部CT平扫及肺功能检查的稳定期COPD男性患者(COPD组)及40名健康男性(对照组);比较组间及COPD组内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检查结果及ESM CT参数,并行相关性分析,观察COPD患者ESM萎缩及脂肪浸润特征。结果组间肺活量(VC)、用力VC(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残气量(RV)、RV/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ESM总横截面积(CSA)、肌肉密度、放射性密度比(RDR)、CSA指数、ESM局部体积、面积密度乘积及肺气肿区域占总肺容积百分比(L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组内各GOLD分级COPD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深吸气量(IC)、VC、FVC、FEV_(1)、FEV_(1)/FVC、TLC、RV/TLC、DLco、ESM总CSA、CSA指数、ESM局部体积、面积密度乘积及L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患者ESM局部体积与FEV_(1)呈中度相关(r=0.52,P<0.001)。结论胸部CT可定量评估COPD患者ESM萎缩及脂肪浸润程度;ESM局部体积为最佳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疾病进展存在显著异质性,影像学早期评估有助于干预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胸部CT定量分析结合人工智能(AI)可以识别和定量局部肺结构和功能异常,这些成像指标对AECOPD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能评价疗效。未来胸部CT定量分析将向着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更低的辐射剂量方向发展,结合AI技术将极大地提升影像诊断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肺气肿、气道病变、肺血管重塑、影像表型等方面对AECOPD进行文献综述回顾总结,旨在提高对AECOPD的影像学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CAT评分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in predicated value,FEV1% pred)、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 distance,6MWD)、BODE(B为体质量指数,O为气道阻塞程度,D为呼吸困难分数,E为运动耐力)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AT评分与FEV1%pred、6MWD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1和-0.85,P<0.01),与MMRC评分、BODE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和0.83,P<0.01),与SGRQ总分及3个组成部分即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为0.92~0.97,P<0.01),与BMI无相关性.结论:CAT问卷可作为评估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段和亚段支气管重构的差异。 方法 COPD患者76例,正常对照者30名(正常组),均接受胸部HRCT检查。对双上肺尖后段及亚段、双下肺后基底段及亚段支气管进行定量分析,分别测量4支段和4支亚段支气管的壁厚度(WT)、腔内径(Din)、壁面积(WA)和壁面积百分比(WA%),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 结果 76例COPD患者分为支气管炎型(A组,41例)和肺气肿型(B组,35例)2种临床表型。A组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和管腔变窄,以亚段支气管明显;B组表现为肺密度减低和肺气肿,支气管壁增厚不明显或轻度增厚。A、B两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T大于正常组(P<0.05),段支气管Din小于正常组,A组亚段支气管Din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A大于正常组(P<0.05)。A、B两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A%大于正常组(P<0.05),亚段支气管WA%显著大于段支气管(P<0.05)。 结论 HRCT能够检测段和亚段支气管重构,有助于诊断COPD患者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肺功能正常吸烟者CT肺实质灌注图像的差异。方法 对63例COPD患者及20名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对照组)行肺CTPI,将COPD患者分为轻度亚组(16例)、中度亚组(18例)、重度亚组(11例)和极重度亚组(18例),在肺叶水平计算灌注缺损区与正常区CT值比值(RHU),比较各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量及各肺叶RHU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BMI与重度、极重度COPD亚组比较,对照组吸烟量与极重度COPD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7)。同组各肺叶R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右肺下叶RHU与重度、极重度COPD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2),其他各肺叶RHU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各COPD亚组R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与重度、与极重度COPD亚组,中度与极重度COPD亚组R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1、0.003)。结论 RHU可区分COPD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有可能成为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于双气相定量CT的肺空气体积比值对吸烟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受双气相定量CT扫描吸烟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吸烟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一秒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定量CT参数包括呼、吸气双相肺平均密度(MLD)、肺组织体积、肺空气体积及相应双气相比值。两组间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肺组织体积比值和肺空气体积比值对肺平均密度比值(MLDex/in)的影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筛选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比较预测概率值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有140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被纳入本研究。受试者根据临床诊断被分为COPD组(65例)和非COPD组(75例)。BMI、吸烟指数、MLDex/in、肺组织体积比值、肺空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未经治疗COPD患者CT定量参数变化及其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未经治疗COPD患者资料;根据气流受限程度分为A组(GOLD 1级,轻度受限,36例)、B组(GOLD 2级,中度受限,37例)及C组(GOLD 3、4级,明显受限,26例);分析首检及随访胸部CT定量参数、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CT定量参数包括全肺容积、低衰减区百分比(LAA%)、肺血管总计数与肺表面积比值(Ntotal/LSA)、截面积<5 mm2的肺血管计数与肺表面积比值(N<5 mm2/LSA)、理论气道内周长为10 mm的管壁面积平方根(Pi10)、全肺气道壁体积、壁厚及壁面积百分比(WA%)等,而肺功能指标包括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二者比值(FEV1/FVC)和FEV1率(FEV1%)。结果 相比首检各项指标,随访时各组FVC、FE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深呼气末CT扫描肺气肿阈值-856 HU、-910 HU及-950 HU以下低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AA%-950、LAA%-910、LAA%-85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4例COPD患者深呼气CT扫描数据及临床肺功能数据,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将数据分为4组,将原始数据导入"数字肺"检测及分析平台,计算呼气相全肺平均肺密度(MLDex)、LAA%-950、LAA%-910及LAA%-856。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率(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率(FEV1%)、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DLCO%)、单位肺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及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比较4组肺功能及CT定量参数的差异,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观察LAA%-950、LAA%-910、LAA%-856与MLDex的关系。结果 4组间LAA%-950、LAA%-910、MLDe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AA%-910与FVC、FVC%、FEV1%、FEV1/FVC、DLCO%及DLCO/VA均呈负相关,与RV/TLV正相关。MLDex与LAA%-950、LAA%-910、LAA%-856均呈负相关。LAA%-950、LAA%-910与MLDex回归方程R2值0.917(P<0.01)。结论 呼气相CT扫描定量指标LAA%-910能准确评估COPD严重程度,并与肺功能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