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气血,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六淫表证如风寒、风热、风湿表证。也用于治疗表证兼证如麻疹、风疹、水肿兼有表证。也用于治疗病位在表的皮肤病如瘾疹、牛皮癣。汗法的应用,正体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汗"     
“汗”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生理性的汗液;其二、指病理性出汗与无汗的病证;其三、指发汗的方法。“汗”历来是中医诊疗疾病很重要的着眼点:如问诊中,”一问寒热二问汗”;在治法中,“汗法”为八法之一;故很有必要对汀的生理及其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汗的病因、病理、证型及治疗;发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进行系统探讨,使为医者对汗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3.
汗证是肺胀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肺胀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出汗。运用"五脏相关"理论,从心、脾、肝、肾、肺五脏出发,分别运用经典方剂"桂甘龙牡汤"、"四君子汤"、"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加减,探讨中医五脏治疗汗证的特点及治疗方案。这些方剂能有效缓解出汗症状,并为临床治疗肺胀病人的汗证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4.
论“汗”     
“汗”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生理性的汗液;其二、指病理性出汗与无汗的病证;其三、指发汗的方法。“汗”历来是中医诊疗疾病很重要的着眼点:如问诊中,“一问寒热二问汗”;在治法中,“汗法”为八法之一;故很有必要对汗的生理及其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汗的病因、病理、证型及治疗;发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进行系统探讨,使为医者对汗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1汗液的生理汗液是五液之一,是体内津液经阳气蒸腾气化后从汗孔(玄府)排出之液体。《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论述“汗”的条有一百余处,笔以《伤寒论》原为依据,分析了汗出的分类及机理,并指出从汗证可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讨论了汗法的应用、汗出禁忌、误汗变证等问题。从而揭示了汗与人体阳气和阴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汗证患者80例,按照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治疗6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47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代医学家张锡纯治疗温病擅用汗法,多取辛凉、辛寒之法,不论新感伏气温病,根据病机、证候,因势利导,促进邪从汗解,认为“阴阳和而后汗”,“出汗之道,在调剂其阴阳”。他的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汗为五液之一,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润泽肌肤、清除废秽等作用.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在妇科临床较为多见.通过对妇科痛证、血证、发热、产后以及更年期汗证的发生机理及其治疗的论述.总结出热证、实证类的汗出当予清泄;虚证类的汗出则予收敛和补益的治则.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文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0.
“发热汗出不解”系临床急重证候,施治每多棘手。本文从《伤寒论》有关论述中归纳出十种救治解热之法,冀于发热急证之治疗有所小补。  相似文献   

11.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奏理开闻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历代医家都对汗的辨证论治颇为重视。汗证多属于现代医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范畴。由此可见汗证是一个既常见又不能忽略的病症,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极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对汗证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对汗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论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肺气不足、肺卫不同 治法宜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酌加党参、麻黄、附子、龙骨、牡蛎、桂枝等药物。若……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其中的汗法是其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其用法有度,灵活严谨。 汗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功能,通过人体的(?)(?)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在太阳病的过程中,由于感邪有轻重,病程有久暂,体质有强弱,阴阳气血有盛衰,治疗有当否,除太阳本证之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表郁轻证外,还会出现各种合并证或兼证,所以汗法除单用外,多与他法合用,体现出随证变法、证  相似文献   

13.
肺胀一病 ,证见咳嗽、喘促反复发作 ,兼胸满膨胀 ,紫绀心悸 ,甚则四肢面目浮肿。每因感外邪而加重发作 ,重者痰热壅肺 ,神识昏蒙 ,汗出淋漓 ,多以中西医结合施治。在治疗中期或后期每多兼汗证 ,盗汗、自汗兼而有之。此类汗证多属阴阳俱虚 ,虚实挟杂 ,治疗难以奏效。笔者多年来运用张潞“凉心敛肺方”治疗肺胀咳喘中的难治汗证 40余例 ,均获显著疗效。凉心敛肺方载于清代名医张潞《张氏医通·汗门》 ,由人参、五味子、白薇、莲子心、酸枣仁、浮小麦、甘草组成。张氏云 :“咳喘悸瘀日久而兼汗者 ,心肺同病 ,下虚上实 ,藩篱不固 ,而心热虚炽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王哲教授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产后汗证的临证经验,以期为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汗证提供相关经验。[方法]分析王哲教授对产后汗证的病因病机认识,阐明神阙穴贴敷作用机制、贴敷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并列举典型案例加以佐证。[结果]王哲教授认为产后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产时耗伤气血,亡血伤津,致气血虚弱,阴血暴脱,虚阳外越,熏蒸汗出。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益气养血、收敛止汗的原则,运用神阙穴贴敷治疗,可较大程度发挥神阙穴固本培元、调整阴阳及药物五倍子、煅牡蛎收敛止汗的功效,有助于产妇整体恢复,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所举验案辨为气血虚弱、营卫失和证,选取益气固表方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以固本培元、收敛止汗为治则,使营卫调和,汗出自止。[结论]王哲教授运用神阙穴贴敷外治法治疗产后汗证,方小精简,经济便捷,疗效突出,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汗证的阐述系统全面,其论治汗证时均以阴阳为本,并提出查脉证有火无火辨汗证阴阳。其指出自汗、盗汗各有阴阳,尤应重视阴汗的存在;战汗之难出者为病态,为阴证,需培补元气助汗出病愈;头汗亦分阴阳两证,即邪热上壅之阳证和阳气内脱之阴证,应分辨阴阳论治;小儿汗证应识常与变,重视汗出过多之变及病情之变,而辨阴阳论治。张景岳对汗证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后世治疗汗证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今临床诊治汗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汗验案2侧     
例1 范某,男,48岁,92年3月5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弱,有“慢性肝炎”3年。半月前不慎外感风寒,经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后,虽热退,但自汗至今不已。刻下:恶风怕冷,汗出湿衣,脊背感冷,伴有头晕倦乏,纳谷少思,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舌质红,苔薄白干,脉沉细无力。脉证合参,此乃外感后营卫不和所致之自汗证。观其舌质色红苔白干。当知患者又有阴液亏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汗证的疗效。方法:对12例汗证患者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结论:血府逐瘀汤为治疗汗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自汗在症状表现上又可分为大汗出、微汗出、汗出、手足濈汗出、头汗出剂颈而还、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等。现将《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证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证遇一中年汗证患者,曾经多种方药治疗十个月罔效,笔者在老师指导下,终以仲景《伤寒论》治“脉结代,心动悸”之名方炙甘草汤治之而获良效。兹简介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匮》水气篇第25条指出“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由于本条叙证简略,对于越婢加术汤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有无汗出,医家有以下两种认识。 1.认为汗出很多:如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提出,根据《中风篇》附方《千金》越婢加术汤主疗中有“腠理开,汗大泄”,可知越婢加术汤证是有汗的,而且汗很多,汗多的原因,是由于内热所迫。 2.认为无汗:如《医宗金鉴》:“皮水……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现代医家何任教授的《金匮要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