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反复囊袋破溃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6):493-493
74岁男性,因“病窦综合征”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DDDR)”。术后间隔1年余两次发生起搏器囊袋破溃,血性液体渗出,无红肿热痛,渗出物培养阴性。均行“起搏器重置术”。考虑反复囊袋破溃由组织相容性不良引起可能性大,第二次重置术中以外科心脏补片将起搏器包裹放入囊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渗液,随访至今囊袋情况良好,B超未见积液。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性 ,5 8岁。曾患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修补术。因多次心脏骤停于右侧置入起搏器后 ,因起搏器功能不良改行左侧起搏器置入术 ,术后右侧切口感染 ,经久不愈。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切口处 ,其治疗 10次 ,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7岁.13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3年前因电池耗竭,更换双腔起搏器.1年前因囊袋破溃、渗液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囊袋清创术+电极离断后包埋术+脉冲发生器取出术,清创术后1个月经静脉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4个月前囊袋局部伤口再次破溃、渗液,诊断为囊袋感染,给予经上腔途径拔除电极导线,在激光...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7岁。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了DDDR起搏器,安置术后第16个月起搏器置入部位开始出现皮肤溃破、渗出、皮肤丘疹、丘疱疹,细菌培养阴性,两次更换起搏器位置,抗感染及局部用药物治疗无效,经测试患者对多种物质过敏,考虑患者对起搏器发生排斥反应,使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6岁。因间断性乏力4年,起搏器囊袋皮肤破溃3d入院。曾因“病毒性心肌炎,三度房室阻滞”于2004年6月在当地医院经右锁骨下静脉途经植入VVI永久性起搏器(SORIN BIOMEDICA),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囊袋愈合良好。2005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乏力疲倦不适,经查起搏导线断裂(X线示右侧第一肋骨与锁骨交叉处),于当地医院重新植入同型号起搏导线,植入顺利,恢复良好出院。2006年5月患者发现起搏器囊袋皮肤逐渐变薄,同年6月发现皮肤破溃,淡黄色液体渗出,于当地医院检查可见约1cm×1cm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2,(1)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气短、乏力一月余就诊,行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5~40次/分左右,于2年半前经左侧锁骨下静脉行VVI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定期随访程控均情况良好。4个月前,患者出现间断不规则左胸前区及肩部跳动感,后行胸部X片提示电极断裂,予以更换电极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囊袋血肿三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2004年共置入起搏器342例,术后出现囊袋血肿3例。其中2例与服用抗凝剂有关,1例服用华法令,术前2天才停药,1例服用阿斯匹林,术前、术中一直未停药。另1例为更换起搏器患者,出血可能与囊袋松弛牵拉有关。结论:术前停用抗凝剂,待凝血机制恢复正常以及加压包扎处理囊袋松弛是防止囊袋血肿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68岁,男性,因"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安置心脏起搏器。术后3年每间隔一年发生起搏器外凸囊袋破溃1次,囊袋内干燥无渗血、渗液,表皮干性坏死,行2次起搏器重置术。考虑反复囊袋破溃由排斥反应所致。第3次发生囊袋破溃后摘除起搏器,术后第4天出现大面积脑梗塞,考虑为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所致。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因起搏器囊袋反复破溃者,以Parylene包裹起搏器金属表面后治愈,包裹后电极双极起搏夺获,单极起搏失夺获。提示:起搏器金属过敏可能是囊袋反复破溃的原因,高聚物涂层材料包裹起搏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的非常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6例起搏器囊袋并发症患分别采用三种非常规方法:①清创、消毒液处理后原位再置入;②清创、清毒液处理后同侧间隔或半间隔再造囊袋置入;③囊袋半开放置入囊袋式引流管引流,药物冲洗。结果均治愈。结论笔采用的三种方法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起搏器囊袋炎症原部位深层埋置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起搏器外露感染采用彻底切除感染组织,将起搏器彻底消毒后重新深层埋置,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术区无再次感染发生。结论:起搏器囊袋感染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3岁。因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3周前发生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围手术期继续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术中囊袋出血明显,经充分止血后仍有新鲜渗血,故于囊袋内预置负压引流器,次日拔除,共引流血性渗出20 ml。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囊袋血肿。 相似文献
16.
17.
起搏器囊袋巨大血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因外力撞击后致起搏器囊袋巨大肿块患者。起搏器程控显示电池耗竭。及时清创囊袋及更换起搏器避免了严重并发症,术中缩小囊袋缝合防止了起搏器在其中滑动及对电极导线的牵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3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1月份开始至2012年06月份期间32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总结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的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早期囊袋血肿(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中早期囊袋血肿)22例,迟发性囊袋血肿10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以上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迟发性囊袋血肿),均取囊袋内液体行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所有患者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均未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32例患者术口均愈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囊袋血肿,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有利于术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1958年世界植入首例起搏器;1967年成功经股静脉拔除断裂的右心导管;1969年尝试徒手牵引拔除心内膜起搏电极,此后发展为重力牵引方法拔除。随着起搏器的广泛应用,需拔除电极增多,发展了反推力拔除技术,主要工具为锁定钢丝、机械鞘、下腔回收装置;进入90年代之后又发明了一些新的器械;Evolution机械鞘、激光鞘、新型下腔回收装置(眼镜蛇抓捕器)。现世界上已制定拔除规则共识,我国起步晚,但单中心已接近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心内膜炎、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常用的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方法是拆除起搏系统,换对侧植入。本文介绍2例原囊袋下方重做囊袋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病例。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5个月囊袋红肿,脓液渗出再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