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束支(LBB)起搏是一种新型的生理性起搏方式。LBB起搏成功的关键在于LBB夺获的确认。LBB夺获的直接证据是确认LBB夺获的金标准。而在目前确认LBB夺获的间接指标中,左室达峰时间(stim-LVAT)突变、选择性左束支(sLBB)夺获、记录到LBB损伤电流及不同刺激条件下起搏QRS波有诊断意义的变化对于判定LBB夺获特异性可达100%。stim-LVAT等时间绝对值指标也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面对上述众多指标,需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综合判定才能更好地指导日常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传统右心室起搏会增加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风险。希氏束起搏虽然有很好的生理性,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的局限性。而近年提出的左束支起搏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被证实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左束支起搏既有生理性起搏的优势,又克服了希氏束起搏和双室起搏的一些问题,且已有规范的手术流程,虽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应用前景良好。本文旨在综述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导致心力衰竭(HF)重要的可逆性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从恢复心脏收缩再同步角度提出双心室起搏(CRT)的方法,大规模临床试验最终证实CRT有效并成为HF伴LBBB一线治疗。然而CRT不仅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且30%患者术后无反应。近5年来,左束支起搏(LBBP)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治疗后QRS波时限<130 ms,已不再是CRT的指征;LBBP与LBBB相比除极速率增加大约1.55倍;临床报道显示LBBP治疗安全有效。HF合并LBBB首先选择CRT还是LBBP治疗,常纠结于前者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而后者无,仍坚持有待于“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这种观点无法使更多具有适应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LBBP从物理电学层面精准地起搏左束支并纠正了LBBB,其与CRT有本质的区别,无需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明其心脏再同步化疗效。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引起电-机械不同步导致或加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的风险。双心室起搏可改善心室不同步,但也无法消除电不同步,同时有较高的无应答率。希氏束起搏是一种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模式,但其起搏阈值较高且手术难度较大等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左束支区域起搏由于起搏阈值低且手术难度较低被认为是克服希氏束起搏局限性的有效替代方法。本文将从左束支起搏操作及夺获标准、左束支起搏并发症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电-机械同步性、起搏参数、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行永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根据起搏部位分为LBBP组和RVSP组。比较两组起搏前后QRS波时限变化,起搏术前/术中、术后1及6个月、1年起搏参数(阈值、阻抗)及心脏结构及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入选136例,其中LBBP组74例,RVSP组62例。LBBP组QRS波时限术前、术后无差异[(112.7±20.8)ms vs (114.9±10.9)ms,P>0.05],RVSP组术后QRS波明显延长[(142.0±14.9)ms vs (111.1±22.3)ms,P<0.01],术后RVSP组较LBBP组时限明显延长(P<0.01)。两组的阈值、阻抗在术后1个月较术中明显下降(P<0.01),后达到稳定,且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LBBP组术后6个月及1年LVEDD、LAD较术前降低,LVEF较术前升...  相似文献   

6.
左束支广泛分布于左室心内膜下,较His束起搏容易定位.除传统的多导仪标测His束电位协助电极定位外,国内学者创新性地采用经胸及心腔内超声和右室造影等方法协助电极植入.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阈值低,感知良好,起搏QRS波窄,短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导线相关并发症少,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良好.但目前LB...  相似文献   

7.
心脏起搏是针对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传统的心脏起搏方式为右心室起搏,而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希氏束起搏及希氏束旁起搏。传统的心脏起搏可引起心脏电活动以及机械活动不同步,增加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的风险。近期,左束支起搏因其起搏阈值低而稳定,安置时间较短,能有效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等优点,成为克服上述局限性的一种替代方法。在本综述中将讨论现有对左束支起搏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5):488-491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右心室起搏虽然为广大窦房结功能障碍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带来福祉,但其弊端也逐渐显露,非生理性的激动传导导致心功能恶化和心室重构,远期效益令人担忧。这一问题催生了希浦系统起搏的问世,但希氏束起搏由于其自身局限性仍难以普及。左束支起搏避免了希氏束起搏的局限性,且对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具有独特效益,因而自提出以来就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本文主要就左束支起搏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对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未来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70岁,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术前诊断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左束支起搏。术后随访6个月,各项参数稳定,患者无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10.
希氏束起搏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的方式,保持了心脏正常的电及机械同步性.然而,在其实践过程中存在植入难度大,起搏参数不理想、起搏阈值升高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运用及普及.自左束支起搏被提出后,因其同样夺获传导束而具备生理性起搏的优势,且操作相对简单,心电参数良好,再次掀起生理性起搏的热潮.故本文就左束支起搏的解剖、定...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胸闷1年”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为120 ms。通过程控起搏器感知/起搏的AV间期使右束支传导和左束支起搏融合,QRS波形态近乎正常化,时限为108 ms。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谢小霜  范洁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11):1196-1198+1208
希氏束穿透束沿室间隔膜部后下缘下行,走行于无冠窦和右冠窦交界的下方分出左束支沿左室间隔面再向下,左束支大多分为两束,其间有交叉呈扇形分布于左室间隔心内膜下。研究发现,大部分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可在左束支区域起搏低起搏阈值输出下得到纠正,对于症状缓慢型心律失常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为提高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植入成功率,了解左束支区域的解剖及解剖结构变化对于成功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显得至关重要。现就左束支的解剖特征对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57岁。因发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反复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1年入院。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0.38。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给予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术后半年,症状明显缓解,左室射血分数为0.6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心动过缓患者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的持续房颤合并心动过缓需要起搏治疗且超声评估左室射血分数≤0.35并接受LBBAP的患者。术中记录导线参数,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起搏器程控参数和起搏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评估,对比基线、术后1年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连续入选共41例患者,年龄为(68.9±11.0)岁,其中男性占比73.2%(30/41)。LBBAP的手术成功率为97.6%(40/41)。术后起搏QRS波时限较术前基线心电图QRS波时限无明显变化[(115.2±9.6) ms vs (110.8±20.3) ms,P=0.145]。LBBAP的心室电极中位植入时间为12(6.0, 25.0)min,中位X线暴露时间为4.6(3.0, 7.8)min。心室起搏平均阈值为(0.7±0.2)V。随访(13.3±7.0)个月,起搏比例达83.3%(48.3%, 96.5%),随访心室起搏阈值(0.8±0.3) V。围手术期有2例在电极拧入过程中出现室间隔穿孔,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在左束支区域的不同部位进行左束支起搏(LBBP)后的心电图变化,探索左束支区域不同部位起搏后Ⅱ及V4导联心电图的图形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LBBP治疗的17例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且有起搏器适应证的成人患者,每例患者均在术中右前斜30°下进行右室造影,定位左束支分布区域,以大致左束支区域中心点进行长轴和短轴二等分,仅对左束支区域进行四分区,且LBBP成功后均把电极末端位置在影像轮廓内进行标记,搜集记录入院至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月资料。术前、术中由锦江电子多导仪,术后由中旗iMAC1200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心电图数据收集,分析左束支不同部位固定电极起搏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Ⅱ及V4导联起搏图形移行变化即R>S、RS[72%(8/11)],而在3+4区Ⅱ导联全部为R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左束支起搏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合并左束支阻滞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指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取左束支起搏,术后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分别使用沙库巴...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9):867-870
近年来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以其低而稳定的起搏阈值,以及良好的临床获益成为人工心脏起搏的研究热点,LBBAP作为心脏起搏治疗的一种备选方案是可行的,甚至可作为首选方案。本文就LBBAP的解剖基础、起源、电学特征、临床研究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开展的左束支起搏病例,评估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失败病例的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行左束支区域起搏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情况、随访情况,分析失败原因。结果:88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2±12)岁,79例成功完成左束支起搏手术(90%)。术前窄QRS者,术后QRSd无明显变化[(97±8)vs.(98±8)ms,P> 0.05]; QRSd介于120~150ms之间和QRSd> 150ms者,术后QRS明显缩短[(133±9)vs.(107±11)ms,(165±13)vs.(100±7)ms,P <0.01],且随访起搏器参数和QRSd稳定。9例失败,9患者均存在特殊或复杂的临床情况,8例更改手术方案完成手术。失败病例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传统CRT无应答、心外科手术史多(P <0.01),LVEF更低(P<0.01),LAD、LVEDD、RAD、RVD值更大(P <0.01)。房室扩大致手术失败比例最...  相似文献   

19.
左束支传导阻滞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力衰竭不良结局的重要预测因素.利用左束支起搏(LBBP)纠正束支传导阻滞(BBB)现已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BBB的概述、左束支的解剖学、LBBP的定义及诊断标准,LBBP纠正左右BBB进行再同步化治疗等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0岁,存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交界性逸搏导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两次因心房颤动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病史,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拟行起搏器植入治疗,考虑患者依赖于起搏器,为降低远期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发生风险,拟行希浦系统起搏治疗。采用首先尝试希氏束起搏,如果不成功或者参数不理想,则采用左束支起搏替代的起搏策略。穿刺腋静脉,送入C315传送鞘及美敦力3830电极,采用既往文献报道的手术方式[1],尝行希氏束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