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芳 《医疗装备》2021,(6):49-50
目的探讨孕期生殖道感染对母婴结局及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广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孕期生殖道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40例)。所有产妇进行对症治疗,记录感染组的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及母婴结局。结果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感染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均早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略高于未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需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后生化妊娠与临床妊娠周期的精液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月2月因不孕症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UI治疗的370周期,其中随访妊娠结局为生化妊娠的15周期为观察组,临床妊娠的38周期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UI术中丈夫精液优化后的数据及患者临床数据。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后的各项常规参数、女方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年龄以及IUI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孕诊断、不孕原因以及IUI方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日子宫内膜的不同类型在生化与临床妊娠的结局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后生化妊娠的原因,可能与IUI日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不孕患者共计2 664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将其中1 557个自然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1 107个促排卵周期,纳入促排卵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不孕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不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以及2组间不同年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血清雌激素浓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促黄体激素(LH)水平、体重、窦卵泡数,以及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单侧输卵管阻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周期组不孕患者多胎妊娠率较促排卵周期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2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以及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AIH助孕的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可能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冷冻胚胎移植(F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HBV感染组(女方血清HBs Ag阳性、男方血清HBs Ag阴性)和对照组(双方血清HBs Ag阴性)的基线特征和FET周期数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HBV感染和临床妊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3个FET周期,HBV感染组31个周期,对照组62个周期。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vs.40.3%,P=0.656;31.3%vs.25.0%,P=0.3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BV感染与FET周期临床妊娠无相关性(OR=1.219,95%CI=0.510~2.911,P=0.656)。结论:女性HBV感染不影响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液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需要IUI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6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IUI治疗的511对不孕症夫妇,共完成1090个周期。比较分析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前向精子运动总数(TMS)及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总数(PTMS)与IUI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1090个IUI周期共获得130个妊娠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1.93%,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TMS、PTMS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液常规各项参数与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IUI中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各项精液参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相关性,不能有效预测此类型患者IUI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方年龄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AIH)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885例不孕女性共计1 835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包括738个促排卵周期及1 097个自然周期。根据接受AIH的受试者年龄,分别将1 835个治疗周期纳入<35岁组(n=1 621)及≥35岁组(n=214);此外,根据受试者血清基础FSH水平,将1 835个治疗周期分别纳入FSH<10 IU/L组(n=1 632)及FSH≥10 IU/L组(n=203)。回顾性分析受试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血清基础FSH水平的2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如不孕年限、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雌二醇浓度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以及AIH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结果①年龄<35岁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3.6%(221/1 621),显著高于≥35岁组的8.4%(18/214);年龄<35岁组的自然流产率为14.0%(31/221),显著低于≥35岁组的44.4%(8/1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11.277,P=0.019、0.001)。②血清基础FSH<10 IU/L组与≥10 IU/L组不孕女性的AIH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4%(218/1 632)、9.9%(20/20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基础FSH<10 IU/L组不孕女性的AIH自然流产率为14.2%(31/218),显著低于FSH≥10 IU/L组的40.0%(8/20),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03)。③对于血清基础FSH<10 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为15.6%(100/639),显著高于采用自然周期者的11.9%(118/99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5,P=0.029)。对于年龄<35岁,或者年龄≥35岁,或者血清基础FSH≥10 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与采用自然周期的AIH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若不孕女性的年龄越大,或者血清基础FSH水平越高,则其接受AIH的临床妊娠率越低,自然流产率越高;对于高龄(≥35岁)或高血清基础FSH水平(≥10 IU/L)的不孕女性,促排卵周期并不能提高其AIH临床妊娠率;对于血清基础FSH<10 IU/L的不孕女性,采用促排卵周期可能提高其AIH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PMS)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8对因少、弱精子症来该院生殖科行夫精人工授精(AIH)的夫妇共计46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精液样本(a+b)级精子总数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10×106)、B组(10×106~20×106)、C组(>20×106),比较这三组的前向运动精子回收率和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三组前向运动精子回收率分别为(44.88±7.56)%、(45.50±6.82)%、(42.52±10.0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06%、15.72%、16.48%,A组周期妊娠率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理前TPMS是AIH选择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于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施行FET的947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自然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501个FET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采用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446个FET周期,纳入人工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受试者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FET周期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及不同年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 (1)2组FET周期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基础雌激素及孕激素浓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激素(LH)水平,以及移植胚胎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FET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包括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活产率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FET周期年龄≤30岁及30~35岁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组年龄35~40岁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较人工周期组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P=0.025)。结论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FET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对于年龄35~40岁女性施行FET,选择自然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可能优于人工周期。  相似文献   

9.
于玲  周梁  文雯  王辉  王敏  师娟子 《中国妇幼保健》2014,(30):4956-4958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中自发排卵与应用HCG扳机诱发排卵两种方法对人工授精(AIH)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进行AIH治疗的患者191例,共306个周期。随机分自发排卵AIH组(A组)125例,209个周期;卵泡成熟后应用HCG促使卵泡排出组即HCG扳机组(B组)66例,97个周期。两组患者卵泡均为自然生长成熟,均为排卵前AIH。结果:A组临床妊娠率20.33%,B组临床妊娠率17.92%,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的应用在内源性LH水平较低患者AIH助孕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男性精液参数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2019年在本院生殖医学科进行辅助生殖治疗的228例男性患者,年龄25~45岁,按血清学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分为HBV阳性组(76例)和HBV阴性组(152例).结果 HBV阳性组精液常规参数与HBV阴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冷冻胚胎移植(F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HBV感染组(女方血清HBsAg阳性、男方血清HBsAg阴性)和对照组(双方血清HBsAg阴性)的基线特征和FET周期数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HBV感染和临床妊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3个FET周期,HBV感染组31个周期,对照组62个周期。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 vs. 40.3%,P=0.656;31.3% vs. 25.0%,P=0.3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BV感染与FET周期临床妊娠无相关性(OR=1.219,95%CI=0.510~2.911,P=0.656)。结论:女性HBV感染不影响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比较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不育症患者的结局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该院生殖医学中心并接受ART助孕的夫妇共计778对。按男方民族分为汉族组(636例)和少数民族组(142例)。对两组男女平均年龄、精液状态、精子参数、ART过程中平均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妊结局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中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液量、畸形精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汉族与少数民族中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及畸形精子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间异常染色体核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ART过程中两组间平均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青海地区接受ART助孕患者中,少数民族与汉族具有相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实施人工授精(AIH)手术时使用B超引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在我中心接受AIH治疗的1 056个周期。根据是否使用B超引导分为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 B超引导组的人授管血染率为4.91%,显著低于非B超引导组的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引导组的精液反流发生率为6.84%,显著低于非B超引导组的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引导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2.28%,非B超引导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0.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行人工授精术可以显著降低人授管的血染率和精液反流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与B族链球菌、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观察各病原体感染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23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正常足月孕产妇230例为对照组,收集孕产妇一般资料,分别采集两组孕产妇阴道分泌物与宫颈管分泌物,检测B族链球菌、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各病原体感染检出率,分析各病原体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将各病原体感染者纳入感染组,其他纳入未感染组,对比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组间B族链球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孕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与B族链球菌感染无相关性(P0. 05),与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B族链球菌感染者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解脲支原体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解脲支原体感染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沙眼支原体感染组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B族链球菌、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均会增加未足月胎膜早破风险,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不孕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免疫功能改变及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辅助生殖(ART)鲜胚移植的高危型HPV感染不孕症患者60例为感染组、HPV阴性60例为未感染组。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免疫功能、辅助生殖临床结局。结果:感染组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阴道微生态失调等发生情况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霉菌、支原体、滴虫感染情况无差异(P0.05);感染组CD3~+、CD4~+、CD4~+/CD8~+、NK低于未感染组,CD8~+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B细胞无差异(P0.05),CD3~+、CD4~+、CD4~+/CD8~+、NK与高危型HPV感染存在负相关(P0.05),CD8~+与高危型HPV感染存在正相关(P0.05),两组CD4~+/CD8~+分布存在差异,感染组1.1~1.9分布少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辅助生殖临床结局上(Gn用量、Gn天数、扳机日内膜、获得成熟卵数量、有效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种植率)无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不影响不孕患者辅助生殖临床结局,但会导致阴道微生态改变及免疫功能失衡紊乱,临床应注意辅助生殖不孕妇女HPV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孕夫妇的不孕背景对妊娠并发症及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6月—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本院)入院待产的1 000名产妇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其中备孕时间超过1年、单胎且未行辅助生殖技术(ART)者136名作为不孕症史组;备孕时间未超过1年、单胎、且与不孕症史组的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严格按照1∶2匹配的272名产妇为正常对照组;在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同期本院分娩的114名产妇为ART组。比较各组的妊娠并发症及围生结局。结果:不孕症史组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3%vs.5.15%,P0.05);ART组与不孕症史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围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夫妇的不孕背景可能影响了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精液指标与体外受精(IVF)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指导控制性促排卵周期受精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2013年6月第一周期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的2 591个IVF周期,匹配妊娠女方与未妊娠女方的年龄、体质量、不孕原因、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获卵数等因素,共获得457对,分析不同妊娠结局夫妇中男性因素的差异。结果:妊娠组男性精子正常形态率高于未妊娠组(P<0.05),但2组精子密度、活力、活率和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妊娠结局IVF周期精子形态有差异,精液常规分析中的正常形态率较其他指标对IVF妊娠结局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液参数及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303对不育夫妇,共计324个周期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取卵当日精液参数及精子来源不同,将这324个ICSI周期分为正常精液组(精液参数及精子来源正常,56个周期)和研究组(精液参数或精子来源异常,268个周期),其中精液参数异常包括极度少精子症亚组(43个周期),极度弱精子症亚组(21个周期),极度少、弱精子症亚组(33个周期)及中/重度少、弱精子症亚组(113个周期);精子来源异常包括睾丸穿刺精子亚组(25个周期)及附睾穿刺精子亚组(33个周期),共计6个研究亚组。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的临床病历资料,分别将上述6个研究亚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正常精液组进行统计学分析。7组(6个研究亚组及正常精液组)受试者之间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MⅡ卵率及平均移植胚胎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受精率比较:极度少精子症亚组,极度少、弱精子症亚组,睾丸穿刺精子亚组及附睾穿刺精子亚组分别为65.1%,78.4%,71.8%及76.6%,均显著低于正常精液组的81.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9,P=0.000;χ2=5.800,P=0.016;χ2=19.884,P=0.000;χ2=9.570,P=0.002)。②正常受精率比较:极度少精子症亚组,极度少、弱精子症亚组,睾丸穿刺精子亚组及附睾穿刺精子亚组分别为60.0%,72.0%,65.6%及69.0%,均显著低于正常精液组的7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45,P=0.000;χ2=6.109,P=0.013;χ2=17.315,P=0.000;χ2=11.107,P=0.001)。③6个研究亚组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分别与正常精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极度少精子、睾丸穿刺精子及附睾穿刺精子,虽然可显著降低卵子受精率,但对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影响不显著。故通过ICSI治疗,可使因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患者达到妊娠目的。  相似文献   

19.
潘锡龙  吴瑞萍  何淑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443-2445,2456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血清学状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1 066例住院精神病人血清HIV抗体、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TP抗体;并在男性与女性患者间、流浪与非流浪患者间及精神分裂症者与非精神分裂症者间进行各项阳性率(%)的比较。结果住院精神病人HIV抗体、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T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19%、12.95%、5.07%和3.94%;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的百分率和合并感染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的百分率分别为22.14%和1.41%。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中,HBV表面抗原阳性率、HCV抗体阳性率和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百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浪组与非流浪组间比较,HBV表面抗原阳性率、TP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分裂症组与非精神分裂症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4种传染病在精神病人群内均有发生感染并以HBV感染为主,其次是HCV和TP,HIV占很少数;虽然在该人群内男性患者感染这4种传染病的总体发生率高于女性,尤其是HBV和HCV感染属于相当高发,但女性患者的感染状况可能会比男性患者更为恶劣;流浪患者梅毒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此类不孕症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41例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及751例染色体正常不孕症患者(对照组)在行常规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41例观察组患者中24例为常规IVF治疗周期,17例为ICSI治疗周期。41对不孕夫妇中28例为原发性不孕,11例有不良妊娠、生育史。2组患者女方年龄、获卵数、MⅡ卵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畸形胎儿率、死胎分娩率、活胎分娩率、每取卵周期活胎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胚胎种植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早期流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1例观察组中有19对夫妇先后在27个移植周期中获得妊娠,并最终成功分娩了22个婴儿。结论:通过常规IVF/ICSI-ET治疗结合产前诊断技术,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症患者可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结局,是一种相对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