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I571 (Imatinibmesylate,格列卫 )是一有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可选择性抑制c abl及bcr/abl基因 ,近来用于干扰素 (IFN) α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 ,40 0mg/d绝大部分 (90 %以上 )可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 ,但只有少部分 (40 % )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 ,达到分子学缓解则非常少。本文旨在调查采用更高剂量的STI571治疗是否更为有效 ,并评估其毒性作用。方法  3 6例IFN α治疗失败的慢性期CML患者 ,中位年龄 47(3 0~ 75)岁 ,从诊断CML至格列卫治疗中位时间为 2 5(1 0~ 1 3 5)个月 ,其中有 4例 (1 1 % )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cr/abl融合基因在老年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一步法检测 62例老年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结果   62例患者中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5 3例 ,阳性率 85 5 %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7例 ,阳性 9例 (5 2 9%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45例 ,阳性 44例 (97 88% )。DOCP方案治疗 7例bcr/abl ALL患者完全缓解 (CR)率 2 8 6% ,6例bcr/abl-ALL患者CR率 66 7% (P <0 0 1)。  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CML和ALL的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微小残留病变 (MRD)监测以及预后判断 ;老年ALL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较高 ,可能是其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bcr/abl ALL患者CR率明显低于bcr/abl-ALL患者 ;RT PCR一步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简便快速 ,尤其适用于MRD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3.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4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ou FD  Lu XC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571-573
目的 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近期疗效。方法 54例CML患者接受imatinib治疗,其中慢性期(CP)17例,加速期(AP)13例,急变期(BC)24例。imatinib用法:CP患者400mg/d,AP和BC患者600mg/d,均为餐后一次顿服。治疗前全面查体,查血象、骨髓象、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治疗期间第1个月每周查血象2次,1个月后每周或2周1次。每2~4周查一次肝、肾功能。待血液学取得完全缓解(CR)后择期复查骨髓、Ph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根据血象和患者对药物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经中位时间5个月(1~10个月)随访,17例CML CP期患者16例(94.1%)取得血液学CR,其中6例(35.2%)Ph染色体转阴;13例AP患者8例(61.5%)回到CP;24例BC患者9例(37.5%)回到CP。药物不良反应有造血功能抑制、眶周和下肢轻度水肿、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和恶心、呕吐、低热(37.5~38℃)、皮疹、胆红素升高等。结论 imatinib对CML有较好近期疗效,其疗效以CP最好,AP其次,BC较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筑巢式RT—PCR(RT—nest-PCR)法检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后微小残留病变(MRD),并探讨它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T-nest—PCR法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和Ph染色体。结果:20例CML行URD患者术前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阳性,移植术后30dPh染色体皆转为阴性,bcr/abl融合基因完全转阴时间为1~3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在随防的18例CML患者中,有16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完全转阴后没再转为阳性。在1例复发的CML患者中可见到血型、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动态变化,另1例CML患者在移植成功后的21个月和36个月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经随访未见临床和血液学复发征象。结论: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是目前观察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CML患者体内残留病变,患者能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 mRNA的方法;探讨CML 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可同时检测b2a2和b3a2两种亚型.GAPDH的mRNA作为内参照。检测14例CML患者的22个外周血和骨髓样本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并对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结果:bcr/abl及GAPDH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0.999;灵敏度为10^-6;14例初诊患者的mRNA表达水平范围为2.81~145;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患者的bcr/abl mRNA表达水平随临床治疗而变化。结论:实时定量PCR检测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重复性好;其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疾病进展关系相一致,有助于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评价疗效及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即加速期、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疾病进展期CML患者口服格列卫治疗,评价其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疗效。结果:43例患者的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和完全分子遗传学反应(CMR)率分别为44.2%、30.0%和21.9%,观察期内总病死率为25.6%,均于12个月内死亡,不同年龄(≤25岁,>25岁)患者之间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耐药现象较普遍,年轻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在2例加速期BCRABL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前的应用。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的BCRABL阳性的CML患者选择不同时间定性检测bcr/abl基因,同时进行骨髓形态学及染色体分析。结果: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个月后2例均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病例2达到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②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病例1为13d,病例2为20d;③病例1于+32d血型转为供者型,病例2于+40d供受细胞稳定嵌合,目前2例患者血液学持续完全缓解。结论:化疗可以动员G0期bcr/abl阳性克隆进入增殖周期,表现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敏感,在CML尤其是进入加速期、急变期的患者行PBSCT前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有助于体内的bcr/abl白血病细胞清除,达到肿瘤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cr/ab1融合基因作为观察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疗效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8例经干扰素(IFN)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的CML患者bcr/ab1 mRNA水平。结果:骨髓Ph染色体数与bcr/ab1融合基因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1.74,P<0.01)。IFN联合Ara-c治疗CML 6个月后完全持续缓解8例,部分缓解11例,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为67.85%。结论: bcr/ab1融合基因可能是治疗CML疗效观察和微小残留病灶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白血病细胞染色体核型和基因表达观察的意义。方法: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直接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2例供者为女性的男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染色体检测持续46,XX。最长生存50个月。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经allo-PBSCT后,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例,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加干扰素治疗,已生存70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2例,最长生存27个月。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1例,已生存14个月。2例AM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出非特征性染色体畸变,复发后再化疗达完全缓解,最长生存期达81个月。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测可观察近期疗效,指导后续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依马替尼(格列卫,STI571)是继全反式维甲酸成功治疗白血病之后又一个被公认的基因产物的靶向药物。目前,已明确对表达bcr/abl融合基因、Ckit或CD117及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的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4年来,其研究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将我们的研究并结合当前的临床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作用机制研究表明,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伴有Ph染色体阳性者分别为30%和15%左右,在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病变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145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abl和bcr-abl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批内差及批间差均小于4%;11例不同分期的CML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bcr—abl水平,8例外周血较骨髓低,3例较骨髓高;急变期的bcr—abl表达情况较加速期和慢性期均明显增高。结论RQ—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准确可靠,对于评价疗效、监测微小残留病变以及预测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CGL患者作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同时对其中28例作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46例CGL患者中,44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5.7%;28例CGL患者作细胞遗传学检查。26例Ph染色体阳性,阳性率为92.9%;2例Ph染色体阴性的CGL患者,用RT-PCR检测出ber/abl融合基因。结论 巢式RT-PCR是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为部分Ph染色体阴性的CGL患者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干扰素 (IFN)治疗后体内残留Ph阳性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间期FISH对 7例未治疗CML患者和 17例IFN α 2b长期治疗CML患者检测体内Ph阳性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假阳性率为 ( 3 87± 0 94 ) % ,确定正常值为小于 6 68% (x± 3s)。未治疗组Ph阳性细胞平均为 89 2 1%。干扰素治疗组Ph阳性细胞平均为 4 4 86% ,与未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细胞遗传学有效患者 (CGR 4例 ,PGR 2例 ,共 8个标本 )Ph阳性细胞平均为 2 6 3 0 % ,与未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且Ph阳性细胞的减少与INF用药总剂量具有相关性 (r =-0 666,P =0 0 0 2 )。结论 间期FISH检测比染色体核型、RT PCR技术更能准确地评价干扰素治疗后体内存有的白血病细胞的负荷量 ,评价干扰素治疗CML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APC)。本实验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诱导生成既具有特异抗原 ,又表达共刺激分子的DC ,探索其在诱导特异性抗CML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 样本来源 :初诊的CML患者 11例 ,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2 DC的培养与鉴定 :CML患者PBMNC以 10 6/ml浓度 ,在含有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 (rhGM CSF) 10 0 μg/L、白细胞介素 4 (IL 4 ) 5 0 0U/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15.
ST1571(Imatinib mesylate,格列卫)是一有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c-abl及bcr/abl基因,近来用于干扰素(IFN)-α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400mg/d绝大部分(90%以上)可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但只有少部分(40%)获得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5岁.因头枕部包块20余天于2006年2月24日入院.患者缘于2002年6月因左上腹包块在我院经外周血及骨髓穿刺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染色体:PH染色体t(9;22),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格列卫(STI571)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STI571联合alloHSCT治疗5例Ph+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期(BP)及1例Ph+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结果:5例Ph+CMLBP患者及1例Ph+ALL患者均获临床血液学缓解,并且顺利进行了alloHSCT。结论:STI571对Ph+白血病患者有显著疗效。STI571联合alloHSCT避免了直接进行移植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确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隐匿型变异易位的重要作用。方法: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常规显带用G显带技术,FISH检测以染色体全长涂抹探针进行。结果:485例CML患者中4例经常规G显带技术未见典型Ph染色体,FISH检出具有隐匿型Ph染色体(0.9%)。结论:FISH技术较传统显带技术准确、快速、特异、敏感,能准确辨认变异易位的类型,给予准确的分子细胞遗传学诊断,在CML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时定量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约90%~95%CML患者具有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Ph),其分子基础是9号染色体上的c-abl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上形成新的基因嵌合体-bcr/abl融合基因,即t(9;22)(q34;q11)。该基因表达P210bcr/abl融合蛋白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治疗羟基脲和干扰素-α(IFN-α)治疗无效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2例羟基脲和IFN-α治疗无效的MPD患者,采用HHT 2.5 mr/(m2·d),第1~5天,联合Ara-C15 me/(m2·d),第1~5天,28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经HHT+LD-AraC方案治疗后其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结果 1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3.6%(14例)达到血液学缓解,其中5例产生细胞遗传学反应,在其他MPD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毒副反应轻微.结论 HHT+LD-AraC方案对于羟基脲和IFN-α治疗无效的MPD具有安全和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