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卫星不稳定DNA标记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基因作图的遗传标记、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及基因位点缺失或杂合性缺失的研究。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 ,因此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可能的原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现象与抑癌基因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卫星不稳定DNA标记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基因作图的遗传标记、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及基因位点缺失或杂合性缺失的研究。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因此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可能的原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现象与抑癌基因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被认定为DNA错配修复缺陷的标志,但既往研究发现一个显著矛盾,即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中,p53突变率较一般结直肠癌低.研究旨在确认该矛盾的存在并试图阐明其机制.方法 对180例散发结直肠癌采用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析法检测微卫星位点稳定性,PCR扩增直接测序检测p53突变.结果 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修饰型和跳跃型两种变化.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呈现修饰型而无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检出了跳跃型变化,一部分也并存修饰型变化.微卫星不稳定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53突变与肿瘤分化明显相关.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未检出p53突变,而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p53突变率较高.结论 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的修饰型微卫星位点长度变化可能是DNA错配修复缺陷的表型;此表型与提高的碱基置换突变率有关.单纯DNA错配修复缺陷可能不足以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真正原因仍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五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对5q14区精细定位,寻找新的结直肠癌抑癌基因. 方法: 五号染色体采用16个微卫星DNA标记,在5q14区另取7个微卫星标记对83例结直肠癌病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PCR反应.PCR产物在ABI Pr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3小时,以 GeneScan 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在五号染色体上发现了三个高频杂合缺失区即5p15、5q14和5q22区.对5q14区再用7对微卫星标记引物行精细定位,界定了三个精细的高频杂合缺失区域. 结论: 通过精细杂合缺失作图研究,在5q14区发现三个精细的杂合缺失区域,该区很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西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目前认为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其发生的主要基因途径,本文就MSI结直肠癌在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中存在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染色体不稳定(CIN)。微卫星不稳定指微卫星序列中重复单位的获得或丢失,多由于DNA错配修复系统改变所致。染色体不稳定包括整条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染色体易位、重排等,结直肠癌中常见有1p和8p的删除、17p和18q的杂合性缺失以及20q的扩增。两种类型的结直肠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在基因表达、疗效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5号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寻找新的结直肠癌抑癌基因.方法 取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和正常组织,先后应用分布于5号染色体上的16对微卫星DNA标记和5p15区D5S416附近的6对微卫星DNA标记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在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3h,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经5号染色体上的16对微卫星DNA标记的杂合性缺失分析,发现散发性结直肠癌5号染色体上有2个明显的高频杂合性缺失区域,即染色体短臂上的D5S416位点和染色体长臂上的D5S428~D5S410区.进一步对5p15区的精细定位,界定了1个遗传距离为1 cM大小、跨越D5S416位点的杂合性缺失区,该区的位点大致顺序是pter-D5S630-D5S1987-D5S1991-D5S1954-D5S1963-D5S416-D5S2114-D5S486.本组54例有效标本的杂合性缺失率达48.2%.结论 散发性结直肠癌在5号染色体短臂存在1个杂合性缺失区域,即5p15.2-15.3,该区很可能存在1个或多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8.
黄力  张放  郑海涛  裘国强  贺林  彭志海 《肿瘤》2005,25(6):573-576
目的对散发性结直肠癌16号染色体短臂杂合缺失区间(LOH)进行精细定位,以期发现新的肿瘤相关基因.方法用覆盖16号染色体短臂的5个微卫星标记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进行杂合缺失分析,初步定位候选区域后再用另5个微卫星标记对这一区域进行精细定位.PCR扩增相应位点的基因组DNA,并用ABI 377自动测序仪进行电泳.用Genescan 3.7 和Genotype 3.7软件进行遗传位点扫描及杂合缺失分析.杂合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6号染色体短臂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4.58%,仅有一高频缺失位点D16S404,杂合缺失率达52.73%.对其精细定位后发现,最小杂合缺失区间应位于D16S406和D16S3126之间,约1.1 cM.而这一区间的杂合缺失与Dukes分期、肿瘤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等无关.结论通过散发性结直肠癌16号染色体短臂杂合缺失的精细定位研究,发现了D16S406~D16S3126之间精度达1.1 cM的肿瘤相关基因候选区域.在这一区间内可能的肿瘤抑制基因为USP7基因,相邻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有EMP2.对这2个基因的深入研究可能明确新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9.
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5号染色体杂合缺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ang F  Zhou C  Ling Y  Qiu G  Bai S  Liu W  He L  Peng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458-460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5号染色体上与抑癌基因相关的杂合缺失(LOH)情况,并探讨新的抑癌基因位点,方法: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组DNA,以15个不同荧光标记的高度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平均遗传距离12.67cm)扩增相应的微卫星位点,用ABI PRISM 377测序仪进行基因扫描,统计各位点杂合缺失率。结果: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中,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5.80%,5p中最高为D5S416,占48.15%,5q中最高为D5S471,占38.71%,D5S471周围的3个位点(D5S428,D5S2027 和 D5S2115)也存在高频的杂合缺失(>30.00%),结论:5号染色体上存在着高频的杂合缺失,其中5q13.3-31.1区域中,有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APC,MCC,CTNNA1及IL家族等基因,而在5p15.1上的D5S416的杂合缺失率高达48.15%,此区域至今尚未发现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位点,估计可能有未知的抑癌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10.
错配修复(MMR)基因主要对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错配进行修复,发生突变则会使DNA稳定性下降,造成微卫星不稳定,进而突变累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此类型肿瘤主要表现在结直肠癌及子宫内膜癌中。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MMR基因在乳腺癌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缺失,结合微卫星不稳定及肿瘤突变负荷可对特定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预后有预测价值,对免疫治疗及内分泌耐药的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MMR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笔者对MMR基因、微卫星不稳定与乳腺癌发病、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及预后等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