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3月至2009年10月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作回顾性研究,X线评价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结果本组163例,术后3~10d内有7例发生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4.2%。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3例,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各2例。4例手法复位,其中2例在麻醉下复位;2例需手术复位固定骨折和假体;另1例需重置髋臼假体位置。结论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正确处理有利于预防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 ~ 79岁,中位数59岁.合并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术后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34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均无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于外侧固定。近折端孔用锁定螺钉作单侧骨皮质固定,远端用4.5mm锁定螺钉作双侧骨皮质固定,中间骨折区域空出。术后给予中药汤荆(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加减)口服。结果:术后随访9月~3年,5例均骨折无移位,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采用LCP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牢固,肢体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结合中药内服可进一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4.
骨折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6月治疗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左下肢6例,右下肢4例;发生在术后12~26天;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内固定术后3例,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2例,胫腓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2例,骨盆骨折伴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点状植皮术后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特殊群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9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例行加长生物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1例行常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4例行加长水泥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结果9例均获1~3年随访,1例术后2年死亡,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1髋,良3髋,中2髋,差2髋。运用Green股骨分区对股骨假体进行影像学评估:6髋股骨柄假体在I、Ⅱ、Ⅳ、V区,可见大于1mm的非连续性透亮线,髋在以上区域可见大于1mm的连续性透亮线;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矩的破坏,股骨假体柄松动、下沉风险增高,而股骨转子部的重建对假体柄的稳定无直接作用,加长型股骨柄是维持假体稳定的关键,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特殊群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9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例行加长生物型非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1例行常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4例行加长水泥型股骨柄全髋关节置换;结果9例均获1~5年随访,1例术后2年死亡,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1髋,良3髋,中2髋,差2髋。运用Gruen股骨分区对股骨假体进行影像学评估:6髋股骨柄假体在I、Ⅱ、Ⅳ、V区,可见大于1mm的非连续性透亮线,2髋在以上区域可见大于1mm的连续性透亮线;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矩的破坏,股骨假体柄松动、下沉风险增高,而股骨转子部的重建对假体柄的稳定无直接作用,加长型股骨柄是维持假体稳定的关键,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柄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假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长柄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假体对曾经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男7例、女9例。年龄47~86岁,中位数61岁。均为初次行翻修术的患者。左侧9例,右侧7例。髋关节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12例,其中单纯股骨侧假体松动5例、股骨侧合并髋臼侧假体松动4例、单纯髋臼侧假体松动3例;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合并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2例。股骨侧骨缺损程度按照Paprosky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4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本次翻修手术间隔时间为3.5~19年,中位数9.6年。随访观察股骨假体稳定性、髋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双下肢不等长距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中位数2.5年。股骨假体稳定性良好,获得骨长入固定14例、稳定的纤维固定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及感染。1例术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钢板及螺钉固定,并延期负重活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5 mm,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翻修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增高[(43.1±8.2)分,(85.2±11.8)分,t=9.909,P=0.000]。翻修术后5个月,髋关节屈曲、伸直、外展及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45.0°±10.9°),(102.6°±18.2°),t=8.612,P=0.000;(-6.9°±2.0°),(2.9°±1.2°),t=13.622,P=0.000;(14.8°±3.7°),(33.2°±5.3°),t=8.854,P=0.000;(13.1°±4.0°),(28.2°±6.4°),t=6.781,P=0.000],双下肢不等长距离短于术前[(2.1±0.4)cm,(0.9±0.3)cm,t=7.348,P=0.000]。结论:采用长柄全涂层表面微孔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假体稳定性高、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人股颈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 ,我院骨科在 1 999~ 2 0 0 0年间共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 49例 ,术后结合中医练功及中药治疗 ,功能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 ,其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49例患者男 3 5例 ,女 1 1 4例 ;左 6 7例 ,右 82例。年龄 5 3~ 96岁 ,平均 75 .7岁。5 0~ 5 9岁 3人 ;6 0~ 6 9岁 3 4人 ;70~ 79岁 6 3人 ;80~ 89岁 3 7人 ;90~ 96岁 1 2人。内置假体为双动型半髋关节假体。“京航”双动假体 82例 ;进口双动假体 6 7例。骨水泥型 5 3例 ;非骨水泥型96例。合并糖尿病 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2例人工全髋置换术髋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和术后假体松动及感染的防治。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0月共有92例不同病因髋关节严重病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92例跟踪随访(术前髋臼严重病变伴髋关节半脱1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32例;髋臼骨折伴骨头中心脱位13例;股骨粗间粉碎性骨折16例;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肿瘤5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1例,假体脱位2例,假体松动1例,股骨上段劈裂1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手术之一,在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变化,恢复和重建髋关节正常生理结构为其重点,视术中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生理解剖,预防术后假体松动、感染,以求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直接前方入路(DAA)手术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探讨DAA手术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2例(22髋)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DAA手术支架辅助下行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中透视均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线,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时间64~73 min,平均68.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254 m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86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9 d;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平均为16 h;前倾角平均为21.9°,外展角平均为43.2°;所有患者假体柄无内外翻成角。术后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末次随访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6~94分。结论:DAA手术支架应用于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安全可靠,方便手术操作,可降低医源性损伤,首次下地时间提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快地恢复。DAA手术支架辅助下行直接前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2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均骨性愈合,随访0.5~3年,平均18.4个月,人工股骨头假体无松动断裂,按Harris评分,最低76分,最高95分,平均88.5分。[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变得脆而疏松 ,即便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引起骨折。股骨颈骨折后 ,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 ,骨折不易愈合 ,股骨头也会发生缺血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总结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3月对 86例因股骨干、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患者中 ,男 62例 ,女 2 4例 ;年龄 5 6~ 84岁 ,均是外伤引起 ,其中术前行胫骨结节牵引术 18例 ,皮牵引术68例。2 护  理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30例36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 ~ 65岁,中位数5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1.7±3.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 ~ 84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术后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3例;术后发生陶瓷内衬破裂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2例;术后出现“咯吱”异响但未行翻修术3例;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Harris评分提高至(89.1±2.9)分.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髋,良14例17髋,中2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骨折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其中1例发生股骨颈经颈型骨折空心钉固定不愈合;DHS组术后发生髋内翻1例,并出现内固定断裂1例;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脱位。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评分优31例,良11例,中6例,差4例,优良率92%。结论对股骨近端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已普遍开展。我院自 1985~ 1998年共行髋关节置换术 5 6 2例 ,通过临床实践 ,总结出一套较完整成功的护理计划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 2例中 ,男 2 6 0例 ,女 30 2例。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93岁 ,平均 6 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 42 0例 ,髋关节骨关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10 4例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 38例。术中股骨近端劈裂 8例 ,平均住院时间 3周 ,骨水泥型假体术后卧床平均 5天 ,非骨水泥型术后卧床平均 6周 ,出现伤肢肿胀等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者 16 2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8月至2015年1月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男12例、女36例。年龄78~93岁,中位数79岁。左侧19例右侧29例。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2.2型39例、A2.3型9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20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10 min,中位数61 min;术中失血量200~550 mL,中位数29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清创、静脉滴注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2例术后患肢短缩1.5 cm,因未出现症状而未做任何处理;2例关节假体出现轻微下沉并伴有大腿疼痛,给予口服止痛药后疼痛得到控制。髋关节功能均无受限,均无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脱位、假体无菌性松动、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8.8±8.2)分,优32例、良11例、可5例。结论: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2~94岁,中位数71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双侧1例.AO分型A2型29例,A3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8 d,中位数5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90 min,中位数45 min;出血量50 ~ 300 mL,中位数120 mL;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本组优37例、良4例、可2例.术后并发轻度股骨头切割、髋内翻畸形2例,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1例拆除内固定后遗留轻度跛行.无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卧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且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08例闭合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59例,女49例;年龄73~98岁,中位数77岁;坠落伤11例,跌伤72例,车祸伤22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合并高血压病64例、2型糖尿病29例、冠心病24例,22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均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02. 20±4. 50) min,术中出血(330. 10±5. 20) mL,切口长度(12. 1±1. 60) cm,住院时间(18. 90±6. 10)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中位数17个月。6例患者术后发生患侧髋关节脱位,经牵引后复位; 3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经换药、加强护理后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0. 50±3. 50)分,优51例、良46例、差11例。结论: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6例,女40例。年龄49~83岁,中位数69岁。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1型15例,A2.1型11例,A2.2型27例,A2.3型16例,A3.2型6例,A3.3型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2 h至8 d,中位数2.5 d。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1例骨折获得愈合;15例内固定手术失败,其中螺钉松动、退出10例,断钉2例,股骨头切割3例。10例螺钉松动、退出者骨折延迟愈合,髋关节屈伸功能受限,不能早期负重及下床活动,其中3例在术后1年死亡,其余7例自主生活能力缺失;2例断钉及3例股骨头切割者因术后长期疼痛最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按照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3例,良35例,中13例,差15例。结论:除患者自身骨质量较差外,骨折复位不满意、骨折粉碎较严重、内固定安装位置不恰当也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