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进展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以与足部疼痛、破溃乃至坏疽等密切相关的下肢动脉病变多见,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近年来,通过早期预防教育、内科干预控制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外科介入治疗进行下肢循环再通以及干细胞移植技术实现重建下肢循环等治疗,该并发症的截肢率、病死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就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93列糖尿病患下肢血管,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下肢狭窄率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下肢血管血流最大流速及流量减低。结论:彩色多普勒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路路通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将Ⅱ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29例随机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14例每日用路路通20ml静滴一次,对照组15例服用潘生丁治疗。两组均给严格降糖处理。用药5周后发现治疗组间歇性跛行症状缓解率为87.5%,疼痛症状缓解率为79.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路路通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疼痛、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被广泛应用临床。近年开发的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注射液 (LipoPGE1)即凯时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199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 4 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用凯时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 4 5例患者 ,其糖尿病诊断符合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3例 ,年龄为 4 6~ 79岁。糖尿病病程 5年以上。除自觉有下肢或足部发凉、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外 ,均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 7例经B超证实足背…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从1979年1.00%上升到1996年的3.21%,年增长率超过0.1%[1]。大血管合并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65%~75%。国内报道糖尿病患者中中冠心病患病率由以往的2.2~38.0%增至19.1~62.0%[2],而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冠心病后预后很差,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3]。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大血管病变一般被视为糖尿病的伴发疾病,主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特点,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糖尿病时特有的一些改变有关:1.1遗传因素Caballero AE比较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断标准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98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基础治疗34例,内科治疗25例,外科治疗12例,中医治疗27例,随访一月,记录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基础治疗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4例;内科治疗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外科治疗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中医治疗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结论 采取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为主,以外科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及早诊断,早期积极进行防治,能明显改善下肢的缺血症状,有效降低患肢的截肢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山莨菪碱10 mg加生理盐水6ml股动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然后再予以彩色多普勒复查,对前后超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或凉感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彩色多普勒复查示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下肢动脉的内径增宽、频谱变窄及加速度/减速度比值减小(P<0.01)。结论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安全、经济、实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管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独立于其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外引起心脏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下肢血管病变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下肢血管改变的特点是广泛、多支、多节段性,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冷、静息痛、足部溃疡、截肢.中国糖尿病大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7.9%,约为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患者血管疾病多国研究统计数字的一半(33.5%),与日本和香港的发病率接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模型下肢肌肉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采用链脲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饲养4周。使用PHILIPS Brilliance64 CT扫描机,利用JOG技术对两组进行全身灌注扫描。结果实验组45只,其中39只建模成功,33只成功获得灌注数据,血流量(BF):(6.08±1.87)ml/100g/min;血容量(BV):(4.67±1.50)ml/100 g;对照组25只,其中22只成功获得灌注数据,血流量:(4.00±0.95)ml/100g/min;血容量:(4.71±1.06)ml/100g。结论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下肢肌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两组血容量未发现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 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 85例 (男 4 0例 ,女 4 5例 ) ,年龄 5 8.8± 10 .6岁 ,病程 1~ 2 0年 ,均为本院住院 2型糖尿病病人。诊断符合 1997年ADA标准。其中血管彩色多普勒 (GE公司LOGIQ 70 0型 )示股动脉、动脉、胫前动脉以及足背动脉中任何一支或多支存在粥样斑块及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的 2型糖尿病人 4 5例为病变组 (A) ;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病人 4 0例为非病变组 (B) ;另选择体检健康者 35例为对照组 (C) ,年龄 5 7.5±9.8岁 ,无高血压、心、肝、肾及内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对比剂团注跟踪造影技术(BC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采用BCA及20例采用DSA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的x线吸收剂量、对比剂用量、造影完成时间,并对BC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结果采用BCA和DSA法完成单侧下肢动脉造影患者的x线吸收剂量分别为(12.3±2.4)、(23.4±2.5)mGv,对比剂用量分别为(20±5)和(30±4)mL,造影完成时间分别为(4.9±1.5)、(12.3±0.9)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CA进行下肢动脉造影较传统DSA法榆查具有使用对比剂少、检查时间短、图像直观等优点,且能一次性准确显示全下肢血管的解剖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②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1988-1998年收治的肺结核患1063例中糖尿病患801例,其中两病并存30例,运用u检验揭示糖尿病肺结核患与单纯肺结核患的差别及其合理治疗方法。③结果 糖尿病肺结核患的痰菌阳性率、治疗失败率及空间率均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P<0.05),其治疗原则为及早有效控制糖尿病,同时施以合理的抗痨治疗。④结论 糖尿病肺结核患具有痰菌阳性率高,传染性强,治疗失败率高的特点,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因此,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对结核病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N. W. Rodger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1982,126(5):453-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