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永锋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11,18(5):349-350
氨苯砜(Dapsone,DDS)是被广泛使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药物,通过几十年来的实践,发现其在治疗许多顽固性皮肤病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且临床医师对其作用机制及适应症了解不全面,限制了其在皮肤科的应用.现结合个人经验,介绍DDS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5):349-350
<正>氨苯砜(Dapsone,DDS)是被广泛使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药物,通过几十年来的实践,发现其在治疗许多顽固性皮肤病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且临床医师对其作用机制及适应症了解不全面,限制了其在皮肤科的应用。现结合个人经验,介绍DDS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氨苯砜的皮肤科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氨苯砜(DDS)作为治疗麻风的经典药物之一,但现已广泛应用于其它皮肤病的治疗。虽然该用途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经验证明它对分枝杆菌属细菌所致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以嗜中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皮肤病,以及皮肤血管炎、皮肤利什曼病有好的疗效。尤以疱疹样皮炎和角层下脓疱病疗效最佳。DDS的主要副作用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同时服用维生素E和西米替丁可减少副作用发生。较为严重但少见的副作用为DDS综合征,一旦出现需停药同时予以皮质类固醇治疗。 相似文献
4.
氨苯砜(dapsone, DDS)曾被广泛应用于诸多感染性和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但随着对其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氨苯砜超敏反应综合征(dapsone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HS)的认识,DDS逐步退出临床,目前仅用于麻风的治疗。随着DHS风险因子HLA-B*13:01的发现和转化应用,DDS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本文从DDS的药代学、药效学和就DDS在皮肤科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氨苯砜(dapsone,DDS)是一种苯胺衍生物,属于合成砜类.1937年在研究磺胺药物过程中,偶然发现DDS抗微生物活性;进一步研究抗感染机制时,又发现DDS更重要的抗炎活性.DDS能够像磺胺类药物那样干扰病原体内叶酸的合成从而发挥抑菌作用,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麻风联合化疗方案主要用药;DDS及其体内代谢物... 相似文献
6.
酮康唑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综述)杨宝甲( 北京市怀柔县第一医院皮肤科,101400)酮康哇(Ketoconzole,KCZ)是1976年首先由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人工合成的咪哇二烷衍生物。1978年应用于临床,1980年已载人《美国药典》第21... 相似文献
7.
8.
桂枝汤在皮肤科的应用概述容小翔(民族医药报社编辑部队530001)宁在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530001)桂枝汤为《伤寒论》首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灸甘草五味药物组成,具有和解表里,通达营卫,发汗祛邪等作用,是治疗伤寒表虚证的主方。应用范围不... 相似文献
9.
腹蛇抗栓酶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综述)潘彦清(广西柳州工程机械企业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皮肤科,545007)腹蛇栓酶(Svate)为一种酶制剂新药,70年代末,中国医科大学郝文学教授等首先从蛇岛腹蛇毒中提取成功。Svate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环孢菌素在皮肤科的应用王林迎,徐霄(山东省莒南县人医院276600)鲁守镇(莒南县人民医院壮岗分院)环孢菌素(cyclosprine以下简称CS)是一种选择性高、毒性低的新型高效免疫抑制剂,其化学成份为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化多肽。1978年Calne... 相似文献
11.
羟氯喹、氨苯砜、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有效的药物较少,一些特殊的皮肤病或经过系统治疗而疗效不佳者,有必要寻找有特殊疗效的药物。本文主要对羟氯喹、氨苯砜和沙利度胺(反应停)在皮肤科的新用途、作用机制、代谢及不良反应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谈增福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8,5(4):44-46
希尔生(2.5%硫化硒洗液)收载于英美药典。美国商品名Selsum.Supasion,香港产品名“潇洒混悬液”。在国外皮肤病治疗领域中,应用此剂已有30多年,主治脂溢性皮炎、花斑癣、痤疮等多种疾病,至今仍保持相当的实用价值,Armdt称为最有效的抗脂溢性皮炎疗法。 相似文献
13.
14.
钙通道阻滞剂(CCB)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近年的研究表明,CCB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和阻止脱颗粒,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白介素2产生,降低表皮郎格罕细胞数,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作用。此外对淋菌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用于临床某些过敏性疾病、寒冷性脉管性疾病及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临床增添了新的治疗手段.给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耐药性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展望。本文对药物的副作用亦有概述。 相似文献
15.
自1986年以来异维A酸就有效地治疗严重痤疮.异维A酸影响表皮细胞生长和分化以及皮脂腺活性,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可治疗一系列皮肤病.本文温习了异维A酸在皮肤科的应用及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组织胺药能阻断组织胺及其它一些过敏反应介质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广泛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其它一些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类药物开始应用于1942年,1944年后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汉章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9,6(2):53-55
针灸疗法在临床各科皆有一定的适应证,现从皮肤科角度,结合我们自己应用的经验,作一简介:1 文献启悟 古今文献甚多,现从较有代表性著作中略选一、二。《针灸甲乙经》: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身热痱,缺盆中痛,临泣主之。《千金要方》:瘾疹灸曲池二 相似文献
18.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先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12(6):367-369
1910年Dale与Laidlaw发现组胺与变态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组胺(histamine)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尤以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含量最高。组胺的效应细胞上有两类组胺受体,即H1和H2受体,前者与组胺结合后导致外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 相似文献
19.
20.
耐药麻风的治疗是控制和消除麻风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我所 1983年以来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指导下 ,用联合化疗 (MDT)先后治愈了 16例氨苯砜 (DDS)耐药麻风病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病例 16例患者均经临床治疗试验和鼠足垫试验证实为继发性DDS耐药麻风病。其中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30~ 5 9岁 ,平均 4 7 8岁 ;病期 14~ 35年 ,平均 2 7 7年 ;复发 5例 ,初发 11例 ;LL 10例 ,BL 6例。1 2 治疗方案 采用WHO麻风控制规划化疗研究组 1982年推荐的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方案。即RFP 6 0 0mg,每月 1次监服 … 相似文献